1979年,吳海燕先後接到湯化達導演《等到滿山紅葉時》中女一號楊英和黃祖模導演《廬山戀》中女一號周筠的邀請,當時這兩部片子都是上影廠的重點影片,相對之下,《廬山戀》的題材更加新穎,片中角色是個華僑之女,有海外生活的經歷,黃梅模導演首先想到的角色人選是吳海燕,在他看來,吳海燕氣質高雅,外形洋氣,非常符合角色人設。但此時吳海燕已先答應了《等到滿山紅葉時》劇組,湯導是他的舅舅。雖然她很喜歡周筠這個角色,也只好忍痛割愛了。後來《廬山戀》導演重新選擇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小張瑜,結果該片影響遠超過了《等》,張瑜也成為首位雙料影后。
其實《等到滿山紅葉時》拍得也很好,像一首散文詩般抒情,吳海燕的表演在該片中很成功,成為她的代表作之一。兩個角色在號主看來,楊英更適合她。周筠這個角色純情浪漫,而吳海燕的外形偏成熟,屬大青衣類型,她要演這個角色,耿樺的年齡就要往上提了,否則有點像姐弟戀。雖然黃導沒有實現與她的合作頗感遺憾,但他始終記著這事,仍在努力尋找機會再結片緣。
吳海燕與張瑜誰更適合周筠?
1982年春天,黃導準備拍攝古裝人物傳記片《張衡》,吳海燕得到消息,主動自薦要求飾演女主角,張衡的紅顏知己——恆娥。黃導覺得這個人物坎坷早熟,經歷複雜,表演上難度較大,考慮到演員的素養,便同意了吳海燕的要求。吳海燕為了這個角色,用功異常,她隨劇組赴西安、南陽等地訪古,閱讀了大量古詩詞,還撰寫了人物傳記。在西安留下了她大量的足跡,當時的影刊上對此都有報道,還上了西安《銀幕與觀眾》的封面。前期準備工作都完成了,只等正式開拍。
就在劇組準備從上海出發時,吳海燕突然患上皮炎,一時難以恢復,古裝片化裝很講究,沒有辦法上妝,就無法出演角色,這讓吳海燕欲哭無淚,不得已告別角色,心裡別提多痛苦了。最後這個角色請了正在上海拍攝電影《逆光》的肖雄接替,時間緊,壓力大,肖雄連夜趕讀劇本,穿插在兩個劇組之間奔波,解決了燃眉之急,任務完成的非常出色,這讓導演在欣慰的同時,也為再次與吳海燕失之交臂而惋惜。
肖雄飾演的恆娥
第二年,黃導再次拍攝古裝片《華佗與曹操》,片中有重要女角,那就是華佗之妻雲卿,這是個大家閨秀,知書達禮,賢淑貌美,外柔內剛。年齡跨度較大,從少女演到人母,人物經歷坎坷,為追隨華佗受盡苦難。正在黃導為此角人選大傷腦筋時,吳海燕又一次找到黃導,表達了自己的意願。黃導見她態度懇切,非常感動,決定這一次一定合作成功。
真是世事就是這麼不巧,當時,吳海燕還在西影廠拍攝《水鎮絲情》,本來計劃六月底就能完成拍攝,與《華佗與曹操》一片正好能銜接上。期間,吳海燕回滬探親時,還特地向黃導要去了台本和導演闡述,萬事俱備,只等海燕回來就可以拍攝了。但沒想到,《水》一片拍攝進度因大故拖延了,不能按期完成,她又是女一號,無法提前離開。海燕內心無比悲涼,覺得又一次辜負了黃導的期望。然而這就是天意,由不得自己的選擇。這個角色後來由龔雪接替飾演。
吳海燕在電影《水鎮絲情》中飾演女廠長徐妹子
吳海燕曾經說過:「我這個人很相信命運,人在一生中際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