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馮鞏曾經的搭檔。
以前人們說他「是真的相聲天才」。
現在人們說他「是真的缺乏自知之明」。
覺得自己是上天的寵兒,除了當明星外還會有大機遇。
牛群不再專註於舞台,他轉頭去辦攝影展、當主編、投資美術館、當官、管學校……
可惜辦啥啥不行,做啥都賠錢。
折折騰騰好幾年一事無成時才回頭看來路。
那個一直為他犧牲的妻子已經對婚姻不再抱有期待。
一對同行25年的,娛樂圈公認的模範夫妻選擇分離。
牛群和劉肅的婚姻,再度印證了,再多的愛都會被反覆堆積的失望消耗殆盡。
而一旦一直包容著的那個人沒了力氣,婚姻就無法繼續……
01
牛群拜師,娶了師父的女兒
49年出生在天津,牛群有著追求藝術的天性。
70年入伍,之後被調入戰友文工團從事相聲表演創作。
為了讓自己更有真材實料。
牛群多次拜訪並展示自己,最終得到團里有名曲藝作家劉學智的青睞,成功拜師。
有一說一,牛群是真會找師父。
因為他不僅跟著師父加強了真本事。
還「拐」走了師父的女兒,有了對他20多年如一日好的妻子。
劉肅,劉學智的女兒,和牛群相差8歲。
與牛群相識時,劉肅還在上中學。
兩人平時一個喊著「肅兒」,一個喊著「牛叔叔」。
就是不知怎的,他們竟在日常中慢慢喊出了情意。
女兒與自己徒弟談戀愛,劉學智並不反對,他一向比較開明。
這可讓牛群笑開了花。
1982年,歡歡喜喜辦婚禮,33歲的牛群將25歲的劉肅娶回了家。
據牛群自己說的,與劉肅結婚時他們曾約定「互相支持,互相犧牲」。
但是看看他們25年的婚姻,「肅兒」為「牛叔叔」的犧牲,那可謂是相當巨大!
1985年,28歲的劉肅生下兒子牛童。
36歲當上父親,牛群的開心不可言喻。
讓妻子專心照顧家庭,牛群開始為了小家的未來使勁前沖。
好在機會沒過幾年就到來。
1988年接到央視春晚的邀請,牛群與李立山合作表演相聲《巧立名目》。
「牛哥」一出就被觀眾記住不說。
同年,因為參演謝添導演的電視劇《那五》,牛群認識了小自己8歲的馮鞏。
16歲拜馬季為師,馮鞏的演藝之路相當順利。
他比牛群先上春晚,也比牛群更先全國成名。
兩個相聲演員在劇組湊頭聊天,越聊越投緣。
戲還沒拍完,他們就決定組成相聲搭檔,今後一起演出。
1989年在春晚中合作對口相聲《生日祝辭》,1990年帶來《小偷公司》。
從《無所適從》《亞運之最》《最差先生》。
演到到《點子公司》《坐享其成》《瞧這倆爹》……
他們一連上了好幾屆春晚,被稱為「相聲最佳拍檔」。
牛群也順利在全國打開知名度,被稱為「相聲界的奇才」。
牛群在人前風光無限,劉肅在背後默默無聞。
為家庭和丈夫的事業盡心儘力,劉肅帶大孩子,包攬家事,還為丈夫的工作護航。
早年辭工了也不想完全停滯自己。
等孩子大一些後,劉肅開始嘗試寫作,在報紙上進行發表。
同時她也創作小品和相聲劇本,為牛群的表演尋找靈感。
丈夫上進,妻子賢惠,夫妻恩愛,相互在意。
按說這樣的家庭和諧又美滿,怎會走到分崩離析的那一步?
一切,只能怪牛群的不知足!
02
牛群的折騰,好像不會停止
1997年,牛群與劉肅結婚的第15個年頭,與馮鞏搭檔的第9個年頭。
名望正水漲船高時,牛群說自己想暫離舞台去創業。
馮鞏腦袋發矇,劉肅很想不通。
牛群想的是,自己在全國出名了,這件事就做到頭了,那就該換個賽道,成就新的自己。
正巧他當時迷上攝影,覺得自己才華突出,想放棄一切專心辦個攝影展。
馮鞏勸不住牛群只能另尋搭檔,劉肅擔憂的眼神也沒澆滅牛群的熱情。
看著丈夫的躍躍欲試信心滿滿,劉肅很難說出堅決反對的話。
不忍心反對,那就鼎力支持。
省吃儉用為丈夫買相機,慢慢籌備攝影展,那時的劉肅那麼相信丈夫。
可事實上,攝影展辦起來了,也石沉大海了。
沒在業內業外激起一點水花,牛群的信心被打擊了。
他對攝影一夜之間失去了興趣,他想要另尋出路。
「任性而為」,恰逢當時《名人》雜誌發出邀請,牛群很快找到新方向——當主編。
覺得這不是一個門外漢隨便能勝任的工作,劉肅就勸丈夫還是回去說相聲。
可牛群不願,他覺得自己的運道不會只在相聲行業上顯現。
於是接受邀請,他成了雜誌主編,可折折騰騰一年多,他終究還是放棄。
那之後牛群也試過跟風投資過美術館和餐飲等,可都沒掙到收益。
離開舞台兜轉一圈啥也沒成,錢還敗光了,牛群忍不住懷疑自己。
這時候劉肅再次勸他回到舞台上去。
沒有拒絕,牛群找到馮鞏,想要重新登台。
馮鞏自然高興,剛好逢遇春晚甄選節目和演員,馮鞏當即為兩人報名。
可就在他們被選上時,牛群又作妖了。
安徽蒙城很多百姓以養牛為生,當地某部門就想著邀請姓牛的大明星牛群去掛職副縣長。
用「明星效應」為當地做宣傳,拉投資,打開市場,提升價值。
蒙城想「蹭」牛群的知名度,牛群想要個平台和機會成事。
雙方一拍即合,牛群故我地走,留下馮鞏狂抓腦袋,再次另尋搭檔。
知道丈夫這事兒辦的不地道,但劉肅也沒辦法,她的丈夫並「不聽話」。
忍著情緒再次全力支持,牛群還真不跟妻子客氣。
到了蒙城,當地民眾對他表示了熱烈歡迎,那自然要有所回應。
駐紮在蒙城再也不回家了,他說:「肅兒,家裡就交給你了,我有了新的使命!」
這邊意氣風發的牛群跟著上面領導四處查看,了解當地經濟、地理前景。
那邊可憐的劉肅照顧兒子和公婆的生活,還要抽出時間時不時為自己的父母解決生活難題。
蒙城的牛群大刀闊斧坐在談判桌上,和領導配合著讓一個個項目落地,讓蒙城人口袋鼓起來。
北京的劉肅打轉於柴米油鹽、人情往來,還要照顧生病的母親,心力交瘁。
每次通電話,牛群都在說蒙城人的事情,對家庭並不多聊。
想體諒丈夫,想做個「懂事」的妻子。
但有時候,劉肅還是會忍不住埋怨:誰都比我們重要!
03
好想告訴牛群,老婆也需要關心
夫妻兩地分居著過,幾個月才能見一次面。
時間長了,牛群就覺得妻子可以自己解決很多事,讓他特別省心。
可劉肅不是超人,她也需要人關心。
2002年,劉肅那愛她護她,總是幫她帶孩子的母親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覺得天都要塌了,劉肅給牛群打電話,那時刻,她太需要丈夫的安慰和陪伴。
哭著將電話打過去,牛群說:「肅兒,我走不開,你堅強些……」
一句簡單的話,足以讓一個成年人崩潰。
電話這頭的劉肅哭得洶湧,她委屈、她憤怒、她覺得自己真是悲哀。
可再多的情緒也要忍下來,她說:「求你了,來看我媽最後一面,讓她知道我們都好,能走得安心些……」
在妻子的乞求下,牛群回來了,在家待了3天,岳母去世後他又離開。
什麼最能讓夫妻間的感情裂開?一個「我覺得你不理解」,一個「我覺得你不需要」。
母親離開前的這件事,讓劉肅不能理解,丈夫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行動上「不顧家」了?
而這件事讓牛群心裡對妻子產生了愧疚,但他也想不通,妻子什麼時候這麼「脆弱」了?
2002年結束,牛群在蒙城縣的任職期滿。
還想要做出成績,他參加競選再次任職。
前兩年「掛職」期間,他為當地引進資金近5億,讓當地人富了一些,算是做出了大成績。
這一次去掉「掛職」兩個字,他打算為當地特殊兒童努力,開辦特教學校。
四處奔波籌集善款,牛群變得更加忙碌了。
顧不上關心遠方的家人,卻想要肅兒幫忙。
牛群回了一趟北京的家,他說:「建蒙城五子牛特教學校的『愛心堂』里,還沒有名人題寫的祝詞,肅兒,你幫我聯繫一下人讓他們幫幫忙……」
劉肅沉默了,但沉默之後,她也點頭同意了。
因為除了她,丈夫似乎也找不到別人幫忙了。
牛群離婚後曾在一個採訪里回憶過去,當時他提到過這件事。
他說:「北京的冬天很冷,肅兒在外面跑,一家一戶地敲門,微笑、脫鞋、問候、喝水、請求、拍照片、請對方題詞,再感謝。她求到了400多位名人的題詞,那她就進了400多道門,說了400多次求人的話。這輩子再沒有人會這麼無怨無悔地為我了。她把題詞從北京送到蒙城,好幾個盒子,裝得整整齊齊,當時我就流淚了。」
牛群對妻子的感激是發自肺腑的,他沒有忘記妻子過往的恩情。
只是姻緣還在時他忘記了,愛人的情緒和付出需要及時回饋,不然心只會漸行漸遠。
04
婚姻里的人,可以身累不能心累
2004年,學校辦起來且發展步如正軌了。
看著在自己手裡越來越好的蒙城,牛群止不住驕傲。
劉肅也鬆了一大口氣,她以為丈夫終於可以閑一些了,自己能與他坐下來好好交交心。
可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2005年,牛群被人舉報「謀取私利」。
這樣的質疑一出,真是讓牛群委屈至極。
雖說牛群這人天生不安定,喜歡搞東搞西,但他人是真沒太大私心。
說是為蒙城人謀福利,他就真的盡心儘力。
說是為當地特殊兒童辦學,他就真不為自己。
被冤枉了,牛群就向妻子尋求安慰,他說:「肅兒,我不想幹了,我想回北京!」
知道丈夫備受打擊,早就盼著丈夫歸家的劉肅就勸丈夫別回去。
因為「你走了別人更說你心虛,清者自清,你就到那裡,讓上面人下來檢查,你把任期做滿了再堂堂正正地走!」
有妻子的話,牛群立場,他配合調查,公示了學校的資金使用情況。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清白,他還一不做二不休,一股腦把家裡的錢全捐了。
如此,牛群的清白得以證明了,但牛群那遠在北京的一大家子的生活也要揭不開鍋了。
這年8月,當數來數去發現自己湊不齊兒子牛童最後一年大學的學費,
劉肅再次崩潰了。
只是遠處的崩潰通過電話線傳出去,丈夫牛群除了「我也不知道會這樣」,再沒有別的話。
48歲的劉肅咬緊牙關出去找工作。
可脫離社會多年,又處在不尷不尬的年紀,工作怎麼好找?
牛童得知後告訴母親學費可以拖欠一點時間,這段時間裡,他會打工自己掙錢。
20歲的兒子開始為生活奔波,48歲的劉肅也沒有退路,她磕磕絆絆,還是開始工作掙錢。
而這些,遠在蒙城的牛群都不知情。
2007年任職期滿,牛群堂堂正正挺直腰杆子回京。
他以為等待他的會是妻子的興高采烈,還有兒子的喜悅相迎。
哪知他看到了妻子明顯蒼老許多的臉,還有兒子的不咸不淡。
恍惚間覺得一切好像沒變,妻子還是照顧他,還是處處為家庭考慮。
但一切又真的發生了改變,曾經那個話很多的妻子對他無言。
這種變化讓牛群心裡發慌,他知道妻子一直希望他回到舞台。
於是他聯繫從前的朋友再次開始表演。
可哪怕他朝著妻子從前期望的方向去,劉肅也不在關心了。
婚姻里,人們可以身累,但不能心累;可以失望,但不能讓失望累積。
牛群一直愛著劉肅,他也堅信,即使老了劉肅也對他有情。
只是有情不代表還期待將來。
仔細回想這些年,妻子劉肅無怨無悔為他而活,而他太過任性,讓妻子身累心累。
他後悔極了,可也晚了。
這一年,劉肅平平靜靜地與牛群交談了一次。
他們談的什麼,外人無從得知。
可談過之後,58歲的牛群提出了離婚,50歲的劉肅點頭同意。
當時這對相伴20多年的模範夫妻離婚,還曾被媒體各種猜疑。
只是雙方均未做出回應。
結語:
早年的牛群不是一個能定下來的人,他常說:人生就是不斷追求才有活力!
而2011年春節前退休的牛群談及家庭,他只說自己已經到了不再追逐夢想的年紀。
年輕時追夢,不管不顧,不看現實狀況,不懂及時止損,更不知道家庭需要付出。
年老後孤獨,即使後悔,也換不回積攢滿了失望,不願再為愛買單的老妻。
牛群總是說自己心疼妻子,說想到妻子的付出,他都會感動地流淚。
可心裡心疼感動一千遍,都不如用行動表達自己的關心在意十遍。
沒有行動,再加上一個沒有「自知之明」。
磨沒了一直包容著的那個人的力氣,婚姻還如何繼續?
2008年,劉肅消失於人前,與兒子生活在一起。
據圈內人說她離婚後狀態發生了挺大的改變,樂觀了,不愛皺眉頭了,工作之外的時間最喜歡參加舞蹈班和種花。
相反,離婚後的牛群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
雖然回歸老本行又開始說相聲了。
陸續參演過《低頭不見抬頭見》等電視劇,還出現在了真人秀的舞台。
錢又掙到了一些,但他看上去並不那麼開心。
特別是他後來又拜的老師常寶華,收了侯耀華為弟子。
還給了這個新弟子大師兄的位置。
常寶華的大弟子是誰?是牛群啊。
一個在相聲圈裡聲名不好的人輕輕鬆搶去了自己的位置,牛群自然不願意。
當場發飆,隨後與師父鬧翻。
牛群以一句「說相聲真是噁心」,結束了自己的相聲生涯。
好在離婚了沒有成為陌路人。
有兒子牛童在中間牽絆,劉肅和牛群還是能夠坐在一起,禮貌問候,互相關心。
他們不是夫妻了,但還是親人。
這也許就是離婚後,最好的相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