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2024年02月26日01:55:04 娛樂 1607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作者:Roger Garcia/George Chun Han Wang 出版社:Italy:Centro espressioni cinematografiche 出版年:2013-12-1

有「邯鄲才子」及「電影奇才」之稱的著名導演胡金銓(1932-1997),因冠狀動脈硬化並發心室顫動,經醫治無效於1997年1月14日在台北病逝,享年66歲。

這是當時繼李翰祥(1926-1996)、尤敏(1936-1996)病逝之後,一個月內港台影壇損失的又一位頗負盛名的大藝術家。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1975年,胡金銓和尤敏在香港合影

如果他不主動做手術的話,也許我們還能看到他導演的作品,但一切皆為他自己的選擇,只能說是天命難違。

毋庸諱言,在20世紀下半葉的華語電影史上,胡金銓是一位風格鮮明、影響廣泛的作者導演。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迎春閣之風波》(1973)的片場,李小龍探班胡金銓

但研究者大多集中於他在20世紀70年代創作的一系列傑作,如《俠女》(1971)、《迎春閣之風波》(1973)、《忠烈圖》(1975)、《空山靈雨》(1979)等。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胡金銓在「邵氏」的創作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拍攝電影《忠烈圖》(1975)的片場,左起:楚原、丁佩、李小龍、胡金銓、韓英傑、羅維

此外,他作品中的《俠女》曾榮獲1975年第28屆戛納影展「最高技術獎」;《大地兒女》(1965)獲得第4屆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忠烈圖》獲得美國芝加哥影展傑出貢獻獎;《空山靈雨》曾代表香港參加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最佳外語片獎;《山中傳奇》(1979)獲得第16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攝影、美術設計、錄音及配樂等五項獎。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左起:喬宏、徐楓、胡金銓攜《俠女》(1971)參加1975年第28屆戛納影展

然而最能代表他在國際影壇上的地位的,是1978年英國《國際電影指南》把他選為世界五大導演之一,除了日本黑澤明(1910-1998)之外,他是第二位獲此榮銜的導演。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1978年英國《國際電影指南》世界五大導演封面,下圖左二為胡金銓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1978年英國《國際電影指南》世界五大導演封面,下圖左二為胡金銓

【從富二代到流落街頭】

胡金銓原籍河北省永年縣,1932年生於北平。「官宦」子弟,祖上做過山西巡撫,漢八旗,父親有著礦廠、麵粉廠等多家企業,據說還有戲院。

他曾就讀於北平匯文中學高中部,後考入「國立藝專」,和李翰祥(1926-1996)是先後同學。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年少時的胡金銓

他自小喜愛文史書籍,尤其喜看京劇武戲,喜讀老舍(1899-1966)的小說。

1949年,他隻身到香港,原本想留學美國,並已經收到入學申請書,但由於國共內戰無法成行。

新中國成立,胡家的財產很快就充了公,胡金銓的父親也被拉去勞動改造,死在了礦場。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初到香港時的胡金銓

胡金銓和家人斷了聯繫後,為了生活他先後做過嘉華印刷廠的校對、旅行公司的畫稿員,但由於其性格耿直不善人際關係,不久就又被掃地出門。此後,沒有生計的他只能流落街頭。

1951年經人介紹到費穆(1906-1951)主持的龍馬電影公司做美工,次年轉入長城影業公司美工組,跟隨著名卡通畫家萬籟鳴(1900-1997)、萬古蟾(1900-1995)兄弟從事美術陳設工作。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1952年,左起:萬籟鳴、胡金銓、萬古蟾在長城片場門口合影

在為李萍倩(1902-1984)執導的影片搞道具時,由於戲裡需要一架股票行情發報機,借又借不來,買又買不起,他居然靈機一動拆下了廠長辦公室的電風扇的馬達,一夜之間裝成了一架股票行情發報機,受到了導演李萍倩和美工科長萬古蟾的竭力稱讚。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1953年「七大閑」結拜兄弟合影

不過同時他也差點受到懲罰——因為拆掉了電風扇而差點被扣工資賠償公司的損失,經過一番自辯,最後才落得個「將功贖罪,下不為例。」

1953年,胡金銓與李翰祥、蔣光超(1924-2000)、宋存壽(1930-2008)等七人結為異姓兄弟,號稱「七大閑」,他是李翰祥口中的「小胡」,李翰祥也成了胡金銓的伯樂。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和李翰祥

之後經李翰祥推薦,進入永華電影公司當演員。胡金銓在嚴俊(1917-1980)執導的影片《金鳳》(1956)中,擔任配角,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

1958年在李翰祥的引介下,胡金銓又加入「邵氏」,成為一名職業的電影從業者,並先後擔任演員、編劇和導演。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參演李翰祥首導作品《雪裡紅》(1956)的劇照

加入「邵氏」之初,胡金銓的主要身份是演員,並先後出演了二十餘部影片。總體而言,胡金銓在「邵氏」的演出以配角居多,且以本色表演為主。

他飾演的角色大都與自身的外形、氣質較為接近,通常是善良、單純、富有同情心的青年形象。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江山美人(1959)劇照,胡金銓

如《江山美人(1959)中憨直可愛的大牛等,間或也出演與自身形象、氣質差距較大的角色;如《畸人艷婦》(1960)中卡西莫多式的醫生。

這期間,他曾供職於香港美國新聞處五年,負責製作國語廣播節目,業餘則演齣電影,鑽研電影技術。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給電影《畸人艷婦》(1960)拍攝的造型照

這一切豐富而全面的工作經驗,都為他日後從事導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大量出演影片的同時,胡金銓開始嘗試撰寫劇本,並先後編寫了《花田錯》(1962)、《山賊》(1966)、《丁一山》(1976)等影片的劇本。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福星高照》(1963)劇照,胡金銓和樂蒂

1962年起,他開始做編導,《花田錯》是他編寫的第一個劇本,樂蒂(1937-1968)、趙雷(1928-1996)主演的黃梅調古裝片《玉堂春》(1964)是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但都成績平平。

《玉堂春》雖然是胡金銓的作品,但他只是掛名導演,他真正的角色其實是執行導演,因此鮮有研究者將其納入胡金銓的作品序列加以討論。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玉堂春》(1964)片場,胡金銓和趙雷

【《大醉俠》在香港獲79萬票房】

胡金銓的成名作,是1966年他在「邵氏」執導的《大醉俠》(1966)。該片以明快的節奏開創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新格調。

從對「邵氏」武俠片的影響而言,《大醉俠》與張徹(1924-2002)導演的《獨臂刀》(1967)一道推動了「彩色武俠世紀」的成功,令武俠片一躍成為「邵氏」的主流類型,連綿十餘年不衰。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大醉俠》(1966)片場,胡金銓指導鄭佩佩

胡金銓在片中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京劇底蘊、駕馭場面調度和調教演員的能力,影片以其新穎的視聽語言展現了電影的獨特魅力。

從對胡金銓本人創作生涯的影響看,《大醉俠》的意義更為重要。有評論者稱,「胡金銓的職業生涯是一部一個作者遇到一種類型的歷史」,而奠定胡金銓電影創作類型基調的正是《大醉俠》。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大醉俠》(1966)片場,胡金銓指導鄭佩佩

在該片中,舞台化的場面調度、舞蹈化的武打設計、女俠原型的塑造等胡金銓日後創作的各種重要元素均已初現端倪。

從這個意義上說,《大醉俠》是聯結胡金銓創作生涯的一部重要作品:一方面,該片集中體現了胡金銓「邵氏」時期初步建立的個人風格;另一方面,從這部作品出發,經過不斷的完善和充實,胡金銓在20世紀70年代開創出一套令人稱道的美學。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大醉俠》(1966)片場,胡金銓指導鄭佩佩

由於在拍攝《大醉俠》的過程中,胡金銓也因為拍攝進度落後、預算超支而遭到邵逸夫(1907-2014)的斥責。

當《大醉俠》呈現在邵逸夫面前時,這部與「邵氏」其他武俠片迥然不同的作品讓邵逸夫大為光火,下令趕緊燒掉。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和鄭佩佩在美國居住時是鄰居

若不是身旁的鄒文懷(1927-2018)力保,說拿到韓國市場試試水,《大醉俠》早就成了「火醉俠」。

邵逸夫看不上的布景、造型、配樂、打鬥,在韓國卻大受歡迎,甚至放在整個亞洲都很賣座。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在電影《大醉俠》(1966)外景地

《大醉俠》在香港拿下79萬的票房,相對於邵逸夫給的「便宜」投資,絕對物超所值。

李翰祥後來說:「《大醉俠》一下子達到了邵逸夫先生的理想,打開了新式武俠片的大門」。

達到理想的邵逸夫堅持對胡金銓「失去信心」,或者可以說,他壓根沒看懂《大醉俠》的種種創新。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中)在電影《大醉俠》(1966)片場

他一邊數著票子,一邊還在琢磨觀眾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片子,所以他也不會相信胡金銓會再拍出賣座的片子。

【從《龍門客棧》到《俠女》】

由於不滿「邵氏」決策層對其藝術創作的干涉和掣肘,懷才不遇的胡金銓於1965年離開「邵氏」轉投台灣聯邦影業公司,拍了膾炙人口的《龍門客棧》(1967),引起空前轟動,莫定了他的名導地位。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右二)在電影《龍門客棧》(1967)外景地指導演員們如何做動作

1967年10月21日,《龍門客棧》在台北上映,3家影院聯映5周,總收入達445餘萬元,觀眾逾34萬人,成為1967年賣座冠軍,打敗了同期上映的《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1965)。

《龍門客棧》在香港、台灣的電影史上具有不可抹煞的功績。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上官靈鳳(中)在電影《龍門客棧》(1967)外景地和演員們練習對打的動作

因為在此之前的港、台古裝武俠片,往往是偷懶圖便,把時代背景架空,隨意編造渲染。

而《龍門客棧》則明確落實時空背景,標明在明朝中葉,而且以正統的歷史觀念來描述這場忠奸之斗,因而與過去的古裝武俠片大異其趣,具有一種氣勢磅礴的歷史感和維護正義,保護忠良的壯烈感。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在電影《龍門客棧》(1967)片場

在這一年舉辦的第6屆金馬獎評選中,他又憑藉《龍門客棧》再次獲得了最佳編劇獎。

1969年,他又刻意求工,以三年時間拍了口碑極佳的《俠女》,不但塑造了中國古代俠女的形象,而且栽培了徐楓這位知名演員和製片人。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為電影《俠女》(1971)女主角徐楓整理造型

在攝影和剪接上,胡金銓交互使用長鏡頭和廣角鏡,以長鏡頭表現詭異,以廣角鏡頭展示氣勢,再配合上音節鏗鏘的鑼鼓點,形成了自成一格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武俠電影。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左起:徐楓、胡金銓、喬宏攜《俠女》(1971)參加1975年第28屆戛納影展,三人參展期間走在街上英姿勃發

在1975年舉行的戛納電影節上,外國影評人讚譽「《俠女》是揉和了動作、懸疑與文藝氣質的電影,在醉人的東方神秘色彩下,它由表面的復仇情節不知不覺推入哲學的領域,禪道指引著動作,激烈的決鬥化為詩情畫意的飛舞……」由此,《俠女》獲得了這屆戛納影展的最高獎項——「綜合技術大獎」。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憑藉《俠女》(1971)獲1975年第28屆戛納影展「最高技術獎」

儘管《龍門客棧》的成功令胡金銓在「聯邦」擁有一定的自主權,但他的創作仍無法完全擺脫製片廠制度的束縛。

以《俠女》為例,由於胡金銓對影片的藝術品質近乎苛刻的要求,致使該片的拍攝進度緩慢,且不斷超支。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俠女》(1971)外景地,胡金銓正在教徐楓如何做表情

更為嚴重的是,影片越拍越長,最終分為上下兩集,這引起了製片方的強烈不滿,致使影片拍攝數次陷入停頓。

時至今日,《俠女》已經無可爭辯地進入了華語武俠片的經典之列。但弔詭的是,這樣一部藝術傑作,竟然是一部在票房上遭遇失敗的作品。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俠女》(1971)外景地,胡金銓正在和演員們交流走位

因為《俠女》票房在當時卻不到《龍門客棧》的六分之一。

卓越的藝術品質和慘淡的票房收人之間的巨大反差,令張建德將《俠女》稱作「中國電影的《公民凱恩Citizen Kane》(1941)」。

事實上,《俠女》也是胡金銓在大製片廠制度下完成的最後一部作品。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喜怒哀樂》(1970)記者招待會,左起:白景瑞、胡金銓、LiXing、李翰祥

拍攝《俠女》期間,他的結拜兄弟李翰祥創業失利,處於貸款還不上就進局子的危險境地。

胡金銓撂下自己的工作聯合導演白景瑞(1931-1997)等人,外加李翰祥本人共同執導了四段式集錦電影《喜怒哀樂》(1970)。

期間,他還以16萬港元的價格受邀參演了一部外國電影,創造了港台兩地的片酬記錄。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喜怒哀樂》(1970)之「怒」開機儀式,中為胡金銓,右二為胡錦

要知道,當時邵氏的大明星狄龍姜大衛也不會超過一部片子一萬塊錢的價位。胡金銓當時的票房號召力可見一斑。

【擁有主導權卻沒資本青睞】

在《俠女》完成後,1971年,胡金銓回香港創業自組金銓影業公司,拍了多部有內涵、有創意的影片,把事業推向高峰。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小說畫報》173期封面,《迎春閣之風波》(1973)宣傳照,胡錦和徐楓(右)

胡金銓開始獨立製作影片後,間或以聯合製片的方式與嘉禾影業公司等大公司展開合作——如《迎春閣之風波》、《忠烈圖》,以保證對影片的絕對控制。

1974年,胡金銓執導了使他次年獲得美國藝加哥影展「傑出貢獻獎」的《忠烈圖》。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忠烈圖》(1975)片場,李小龍攜丁佩探班胡金銓

該片無論是在思想內涵方面對於歷史問題的探討,還是在剪接結構上主要依據節奏和構圖(而不是敘事的連貫性)的嘗試,都有重要的意義。

1977年,胡金銓受印度電影節邀請,與「電影天皇」黑澤明和義大利電影巨匠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2007)列席評委。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右)和黑澤明

胡金銓憑藉其作品卓越的藝術成就為世人景仰,被日本電影界稱為「香港黑澤明」。

1978年,胡金銓由拍武俠片轉向追求禪理(在過去的《俠女》中曾經涉及),探索「人」、「鬼」、「神」之道,為自己的創作開拓新的境地。

這一年,他連續拍攝出了《山中傳奇》和《空山靈雨》。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空山靈雨》(1979)外景地

《山中傳奇》改編自宋朝話本小說《西山一窖鬼》,描述書生何雲青在殘破的邊境城堡中抄寫經書,被一女鬼招贅為婿。原來她是個積怨不化的厲鬼,目的是為了霸佔經文。

幸虧何雲青後來又遇上了一個寧願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好心女鬼庄依雲,終於聯手治凶,掙脫厄運。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山中傳奇》(1979)外景地,胡金銓和徐楓

影片的內涵在於說明鬼魅世界也和人間一樣,存在著私利紛爭。影片具有超凡的視覺效果,利用特技拍出了鬼神大鬥法的詭異、幻化的境界,把氣氛、人物、情節不著痕迹地融匯成一體。

同時,影片把雲煙凝黛的崇山峻岭拍得很有氣勢,加上溫婉有致的韻律,呈現出了濃厚的中國風情味。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山中傳奇》(1979)片場,胡金銓和張艾嘉

《空山靈雨》有著和《山中傳奇》一樣的氣勢,但同時帶有玄秘的宗教色彩,明顯地宣傳佛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觀念。

總之,一切的貪慾,到頭來卻是一場空;只有像邱明那樣的善者,才能最終得到善報。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在電影《空山靈雨》(1979)外景地

影片將偷取經書與爭奪主持位置兩事,交織成很多緊湊的追殺情節,同時,又將古寺拍得空曠荒涼,烘托出了劇中人情冷漠,互相爭鬥的氣氛。

不出所料,這兩部電影叫好卻不叫座,觀眾對胡金銓過於藝術和自我的表達產生了審美距離,畢竟他不如張徹、楚原(1933-2022)那麼接地氣兒。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在外景地累了就往草席上一躺就睡著了

人家拍的是產品,他整的是作品,從理念到方法都是天壤之別。

由於他喜讀史籍,所以他的影片的最大特點,就是多以明朝歷史為背景,並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

然而,獨立製片固然保證了藝術家對創作的主導權,卻又帶來了資金、片場等一系列困難。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左起:胡金銓、周龍章、李麗華

【愛看書成研究老舍的專家】

胡金銓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逐漸陷入創作低谷,與此不無關聯。

對此,導演張徹的一番話可謂一語中的:「沒有人懷疑胡金銓的藝術成就……問題在他拍片的製作費往往失控,時間拖長,投資回收無期,以致一直難獲資金支持!拍電影是非有錢不可的,圈內認為『投資胡金銓拍片會破產』,他拍片自然困難重重。」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左)和白景瑞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

1981年,胡金銓的創作思想由明代的忠臣俠客、山中的鬼魂靈異、佛門的因果報應轉回到現代社會,拍出了一部諷刺20世紀80年代台北拜金怪現狀的《終身大事》(1981)。

影片既批評了台灣當時某些人為金錢所至曲了的價值觀念,同時也尖銳地諷刺了日本某些企業家的「大日本主義」的侵略性。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終身大事》(1981)片場,胡金銓給胡慧中分析劇本

作為名導演,胡金銓一生編導的作品不算多,但卻捧紅了不少明星,同時也為他贏得許多榮譽。成為蜚聲國際影壇的「武俠片宗師」。

在捧紅的明星方面,有《大醉俠》中的岳華(1942-2018)、鄭佩佩;《龍門客棧》中的上官靈鳳;《俠女》中的徐楓等。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和李小龍

而依舊活躍在香港影壇的女導演許鞍華,則是他親手栽培的得意門徒。

拍片之餘,胡金銓還愛看書、寫字和繪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一位老舍迷,1973年他曾出版《老舍和他的作品》一書。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作者:胡金銓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後浪 出版年:2018-10

據說,為了寫研究文章,他曾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老舍的資料,甚至跑遍世界著名的中文圖書館,如美國國會圖書館倫敦大學圖書館、法國近代問題圖書館、史坦福圖書館和哈佛燕京圖書館等。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與老舍的妻子胡絜青

他甚至找到了老舍小說在華人圈絕跡的作品,並且複印回來。老舍夫人胡絜青(1905-2001)聽說香港有個老舍研究專家有罕見的資料,還曾面見胡金銓,並把老舍的許多事情告訴了他。

憑著紮實的研究和新鮮的第一手資料,胡金銓成了研究老舍的專家。與此同時,他亦曾應邀到一些高等學府作有關老舍研究的講座。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1975年在一次宴席上,金庸(右)給胡金銓點煙

胡金銓還是個典故簍子,可惜沒有寫回憶錄。

有一次胡金銓和朋友聊到「電影皇后」胡蝶(1908-1989),說很讚賞她,可是頭一次在香港影棚里見到胡蝶是在拍攝《後門》(1960)時,才發現胡蝶是小腳!沒戲的時候就坐著歇息。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後門》(1960)劇照,右為胡金銓

朋友很很驚奇,說以前不是有詩諷刺張學良和她跳舞嗎?胡金銓說大概那些誹謗的她的人並不知道胡蝶是小腳吧。

【壯志未酬令人扼腕】

1976年他在紐約州立大學分校演講時,與該校中文系主任鍾玲相識、相愛,隨後二人在美結婚,但不久即告離異,此後他沒有再婚,膝下猶虛。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1976年11月胡金銓與鍾玲在訂婚宴上

1982年,胡金銓為「台灣中影公司」和「台灣製作公司」分別拍攝《天下第一》(1983)和《大輪迴》(1983)。之後又是一遭各種電影節,那時的胡金銓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國際大導演。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左起:李子雄、徐克、張艾嘉、胡金銓

在這之後,他偷偷回到北京和自己的親人團聚後,走訪了自己曾經住過的四合院,雖然這些地方已經被充公,但對他而言依然充滿了無數的回憶和感傷。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20世紀80年代初期,胡金銓回到北京和親戚合影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20世紀80年代初期,胡金銓在曾經自家的四合院里留影,物是人非令他悵然

1986年,胡金銓導演了由白先勇監製、胡錦主演的舞台劇《蝴蝶夢》。此後不久,心臟病顯現,他到台北做了第一次心臟手術。

1987年,胡金銓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50位最傑出的導演之一,胡金銓位列第21,與其他兩位亞洲導演黑澤明、溝口健二(1898-1956)同列榜單。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電影《畫皮之陰陽法王》(1992)外景地,左起:午馬、王祖賢、胡金銓、劉洵

1991年,胡金銓在洪金寶的資助下赴山西拍攝了《畫皮之陰陽法王》(1992),成為他電影生涯的謝幕之作。

之後,胡金銓收羅材料,研究史實,歷經數年籌拍《華工血淚史》。尤其是他在遭到資本的打壓後,其事業上雖鬱郁不得志,但卻一直沒有放棄開拍新片的念頭。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後排左起:胡菊人、劉國松、余光中、楊世彭;前排左起:胡金銓、盧燕、陳之藩

這部以1850年為背景、反映華工參與開發美洲辛酸史實的影片《華工血淚史》,他就籌備了足足15個年頭,原本在1996年年底籌到資金,又拉上當時在好萊塢當紅的導演吳宇森做製片,資本自然就趨之若鶩的加入。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晚年的胡金銓和李翰祥

此前李翰祥導演1996年12月17日突然在拍片現場去世,胡金銓赴港追悼李翰祥並開始警惕自己的身體,因此決定在《華工血淚史》開拍前,去台灣榮總醫院再次接受心臟手術,排除疾患。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1997年1月25日《聯合晚報》刊載林榆寫得懷念胡金銓的文章《謝謝你最最疼愛我》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林榆最終被准許出現在胡金銓的葬禮上,晚年的胡金銓一直是由林榆照顧

於是他原準備在台北做完心臟手術後於1997年3月到加拿大開拍《華工血淚史》,不料在1997年1月14日的心導管氣球擴張手術中不幸離開人世,壯志未酬令人扼腕。

他曾是世界五大導演之一,因家產充公還流落街頭,也是老舍研究專家 - 天天要聞

胡金銓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驚聞!94歲相聲泰斗楊少華走了,這些經典你肯定看過! - 天天要聞

驚聞!94歲相聲泰斗楊少華走了,這些經典你肯定看過!

家人們,今兒早上剛打開手機,一條消息就像顆小炸彈,「哐當」一下把我炸懵了——相聲演員楊少華老爺子走了,享年94歲!這消息一出來,我腦子裡就跟放電影似的,全是他那些讓人笑出眼淚的經典作品。咱中老年朋友,誰沒在電視前、收音機旁,被他的相聲逗得前
他信首次公開回應「佩通坦通話錄音泄露事件」:洪森故意錄製通話,對此感到失望和憤怒;此前洪森稱「手裡還有更多猛料」 - 天天要聞

他信首次公開回應「佩通坦通話錄音泄露事件」:洪森故意錄製通話,對此感到失望和憤怒;此前洪森稱「手裡還有更多猛料」

7月9日,泰國前總理他信談及其女佩通坦與柬埔寨前首相洪森通話錄音泄露一事。他信說他與洪森曾經親如兄弟,得知洪森曝光錄音後他感到失望和憤怒。他信說,佩通坦及泰方官員計劃與洪森交談並等了洪森近三小時,但洪森說自己睡著了,隨後泰方官員各自回家,但洪森之後又自己給佩通坦打了電話。他信說,他懷疑洪森說自己睡著了...
「最強陣容」曝光!這才是超級停車場! - 天天要聞

「最強陣容」曝光!這才是超級停車場!

7月9日下午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高鐵創新之旅」在國家鐵道試驗中心舉行「全球最快高鐵列車」CR450動車組樣車亮相CR450AF/BF復興號動車組成為「耀眼明星」。作為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其採用8輛編組,最高運營時速達400公里。該車型通過技術優化,實現運行阻力降低22%,牽引效率提升4%,整體減重10%,能耗...
張欣:什麼才是快樂的源泉 - 天天要聞

張欣:什麼才是快樂的源泉

我一直以為高級是快樂的源泉,就是所經歷的不管是啥都要上檔次,「瓜菜代」多少差點意思,只有高大上才會讓我們身心愉悅。有一次我請朋友吃飯,菜式都沒有問題屬於好吃不貴,但是環境差一些心情就有點疙瘩。然後立馬覺得檔次一下來,人就不那麼釋然快樂了。結果前兩天我下樓去吃牛肉麵,可能時間有點早,店裡沒有一個人,過...
郭德綱發文悼念相聲演員楊少華 - 天天要聞

郭德綱發文悼念相聲演員楊少華

2025年7月9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在天津家中因病安詳離世,享年94歲。次日凌晨,郭德綱通過社交媒體發文悼念,引發廣泛關注。時間與地點:2025年7月9日下午,於天津家中午休時逝世,享年94歲。因病搶救無效,具體病症未明確,但去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