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賈玲和她的《熱辣滾燙》,依然被掛在熱搜上。
目前,《熱辣滾燙》的票房,已超過20億,領跑整個春節檔。
相信很多朋友,在走親訪友的同時,也抽空去看了這部影片。
在上一篇影評中,有朋友留言說,這是一部關於減肥的勵志電影,我當時就回復說:
減肥和勵志,都是表象。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善良的普通人,被周圍人傷害得體無完膚,對人性徹底死心絕望,對任何人都放棄期待,撕心裂肺地死過一次又活過來後,決定屏蔽掉一切聲音,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這件事可以是減肥,可以是拳擊,也可以是寫作,可以是攀岩,甚至可以是回到農村種地——來慢慢找回自我的力量感和掌控感,進而自我實現、自我抵達的故事。
這部電影深層的內核,講述的是生命的孤獨。
不信,我來給大家講三個真相。
01
真相一:
墳墓一樣的原生家庭。
影片的開頭,以極具衝突的方式,描述了女主的原生家庭:
開小賣部的父母,離異帶娃的妹妹,還有小外甥女。
妹妹因為婚內出軌,且生下情夫的孩子,被前夫掃地出門,回到娘家啃老,靠在父母小賣部幫忙維持生計。
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妹妹自己就是一個把生活過得一團糟的失敗者。
但,面對姐姐這個又胖又自卑的更弱者時,妹妹展露出可怖的自私和冷漠。
她不僅罵姐姐「噁心」,而且為女兒上學,想把姐姐的房子過戶到自己名下時,一言不合就騎到姐姐身上大打出手。
為什麼她有求於姐姐,卻如此強勢蠻橫?
因為欺軟怕硬是人性的弱點,所以她敢。
在女主減肥成功,回到店裡幫妹妹忙時,妹妹對姐姐依然充滿了從頭到腳的嫌棄。
甚至,女主在拳擊台上被一次次打得滿臉是血,又一次次站起來搏擊時,所有人都站起來為女主喝彩,唯獨妹妹不僅繼續嘲笑姐姐傻,而且自始至終都沒有站起來給姐姐鼓掌。
自私刻薄的妹妹,不願意接受姐姐的蝶變重生,因為這會讓自幼就被父母偏愛的她,失落又失寵。
女主離家出走後,親情線全員斷裂,家人自動隱身,甚至連一個問候電話都沒有。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有細節支撐的:
第一:
女主一拳把性騷擾的老闆打進派出所,求助的人是另一個勢利眼的遠方表妹,而不是家裡人。
第二:
女主減肥100多斤後,父親來拳館找她,看見大女兒模樣大變,父親很是震撼,但也僅此而已,一句肯定溫暖的話都沒有。
而父親前來的目的,是母親扭了腰,一家人終於想起來在外漂泊的大女兒。
第三:
拳擊賽最後,女主被對手打得傷痕纍纍,滿臉是血,但被邀來觀賽的家人,沒有一個留下來,幫她清理傷口,問她疼不疼。
親情勢利涼薄至此,讓人心寒。
只是,面對這種心寒,前半生女主是通過暴飲暴食、自甘墮落來,對抗;後半生她是通過改變自己、強大自己,來和解。
親情一直如此。
不同的是,總有一天,我們不再躺在原生家庭的床上,昏昏欲睡,懶惰推諉,自甘墮落。
而是,站起來,走出去,跑起來,變起來,強起來,把那些勢利涼薄的人遠遠甩在身後,就像他們不存在一樣。
02
真相二:
動物一樣的男性審美。
片中一個隱晦又疼痛的細節是:
當雷佳音飾演的男主,和女主發生關係時,問了一句「你不會是第一次吧」,女主怯怯地回答「不是」,但用手緊緊地攥住了床單。
這個舉動,暴露了自卑又肥胖的女主,32歲了依然是處女之身。
恰恰是這個細節,讓我明白了女主緣何先後兩次被男人背叛。
第一次:
她被李雪琴飾演的閨蜜奪走了胖男友。
胖男友不僅睡了她的閨蜜,而且讓閨蜜懷上了孩子。
結合女主和胖男友在一起時,一直是處女之身來看,就瞬間理解了——
他從她那裡沒有得到性,所以他在慾望的推動下,出軌了別人。
同病相憐的肥胖,並不會讓他愛她。
他需要的是慾望的排解、子嗣的綿延。
這是雄性動物的本能。
第二次:
她被雷佳音飾演的拳擊教練騙身子又騙感情。
又帥又窮的拳擊教練,當然沒有愛過女主,他自始至終都在利用她。
發生性關係,是酒後慾望的膨脹;
搬到她那裡同居,是為了省錢,睡她的吃她的;
鍛煉中對她的溫柔,是為了穩住她這個笨重好騙的學員……
直至最後,她的一片真心,被他用3萬塊錢賣掉,他還咆哮著罵她「傻逼,滾蛋,回什麼家,你是我對象啊」,她才在淚流滿面中,絕望醒悟。
後來重逢,他淪為了工地上搬磚的建築工人,而她成為清瘦美麗的拳擊手,他對她表達讚歎和好感。
那,依然不是愛。
他不過是見她好了,美了,強了,想再次利用她昔日對他的留戀,來一場滿足自己征服欲的破鏡重圓。
他看見的,從來都是她的皮囊——過去是胖和軟弱可欺,現在是瘦和美麗無比。
他從來就沒有欣賞過她自始至終的善良、坦誠與溫柔。
劈腿的胖男友,回頭的前男友,沒有一個人真的愛過她,也沒有一個人透過胖瘦的肉身,去欣賞她純良的靈魂。
他們傷害她,背叛她,利用她,拋棄她,靠近她,不過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和本能。
或許,那些死了心的女人,不是對愛情和男人失望了。
而是一次次腹背受敵後,她們終於確認:
遇見性,遇見愛,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不管胖瘦美醜,你都難以讓自己免於偏見和孤獨。
03
真相三:
魔鬼一樣的外在評價。
影片中,不止一次表達「為自己而活」的主題。
因為,他人不值得。
因為同情表妹無法轉正,肥胖的女主終於邁開沉重的腳步,參加電視台的節目,結果卻遭受到了媒體記者、心理諮詢師、社會學專家、現場觀眾的集體網暴。
沒有人真正關心,她經歷了什麼,有著怎樣的忐忑和不安、孤獨和脆弱。
每個人都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把她當成出氣筒,惡意揣測,大肆抨擊,以抽刀向更弱者的殘忍,釋放人性的惡。
聚光燈下,當女主將沉重的肉身,狠狠摔向地面,並最終流下眼淚的那一刻,她哭的不僅是自己的悲哀,還有對周圍所有人的絕望。
為什麼,我們要把自己從別人的評價體系里救出來,習得被討厭的勇氣?
因為,當我們拱手把自己置於別人的審判中時,就像獵物跑到獵人的槍口下,達成魔鬼交易。
除了受傷和死亡,沒有別的出路。
習得被討厭的勇氣,就是像女主最後那樣,把親情、愛情和他人的評價標準統統扔掉,全然地沉浸在自己的熱愛中,在心流的帶動下成為不被定義的自己。
去他媽的他人眼光,我只想為自己贏一次。
04
所以,影片的最後,沒有大團圓,沒有假和解,更沒有又牽手。
當比賽結束,家人散去,人潮離場,街道無言,夜色濃稠,路燈昏暗,草木寂靜。
拒絕了前男友示好的女主,一個人背著拳擊手套,一邊近乎瘋癲地向前揮拳,一邊無比鏗鏘地向前奔跑。
她奔向黑暗,奔向孤獨,也奔向更勇敢的自己。
她倔強又單薄的背影,藏著我們每個人最終的宿命:
這一路,你可能會遇見很多人,但陪你到最後的,只有你自己。
不要對任何人抱有幻想,只能給自己鍛造強壯。
因為,悲涼是生命的底色,孤獨是終極的宿命。
恰如,那句話:
一切都是假的,墮落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情感都摻雜著絕望。
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
唯有,孤獨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