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2023年10月11日16:19:11 娛樂 1521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文|抵年

編輯|抵年

消息一:呂麗萍在美國撿垃圾,已經活成了一個「笑話」

曾經的國內著名影后呂麗萍,如今已經不再活躍在熒幕之上。她的離奇轉折和她在美國的行為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和質疑。這位曾經風光無限的演藝圈老戲骨,如今淪為撿垃圾的「藝人」,無疑讓人感到震驚。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出人意料的轉變?

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 天天要聞

呂麗萍,早年因一部《老井》一舉嶄露頭角,憑藉精湛的演技斬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迎來事業小高潮。然而,她並沒有一路堅持在演藝圈發展,而是在年近40的時候選擇了與孫海英結為夫妻。

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 天天要聞

婚後,呂麗萍的名聲逐漸走下坡路,多次的婚姻以及婚外戀傳聞使她的口碑大打折扣。與此同時,她和丈夫開始憧憬移民美國的生活,認為國外的生活更為悠閑與舒適。

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 天天要聞

為了實現移民夢,呂麗萍和丈夫採取了創立一所培訓兒童成為明星的學校的方式。儘管學費高昂,但這所學校卻並沒有提供實質性的教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斂財」工具。呂麗萍靠著自身資源和人脈為學校拉來所謂的「明星導師」,但大多數導師都不願意白乾活,使學校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 天天要聞

然而,這所學校卻為呂麗萍賺足了移民美國所需的資金。在成功移民後,呂麗萍和丈夫再次選擇遠離學校的事務,對學生毫不關心。她在國外的社交媒體平台上公然為美國慶生,以及在中國社交平台上悼念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去世,這種行為被視為親日言論,遭到輿論痛斥。

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 天天要聞

網友對呂麗萍的態度日益惡化,社交媒體平台封禁了她的賬號。即便如此,她並未停止親日的言行,反而在外國社交媒體更加肆無忌憚。最近,有網友拍到呂麗萍和丈夫在美國撿垃圾為生,這一情景再次引髮網友對她的質疑。呂麗萍與孫海英的這一出人意料的生活轉變,無疑讓人大感震驚。

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 天天要聞

呂麗萍的個人經歷成為了一個讓人深思的案例,提示我們演藝圈中的明星在面對生活變數時需要謹慎決策,以及對自己的行為和言論承擔責任。此外,這也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時代下,社交媒體和網路輿論對公眾人物行為的監督與制衡的案例。


消息二:主流與草根:歌曲評價的多重維度

隨著《衝動的懲罰》的旋律響起,這首經典歌曲在近二十年後依然觸動人心,讓人陷入深思。對於曾經被主流音樂界抵制的刀郎,這首歌的深層意義不容忽視。

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 天天要聞

刀郎,作為一位中國草根歌手,卻擁有卓越的音樂才華,對音樂的深刻理解,以及將音樂視為生命一部分的熱情。如果當年他沒有遭受過不公正待遇,也許他的音樂事業會更為輝煌,經典歌曲也會更多。

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 天天要聞

《衝動的懲罰》是刀郎的代表作之一,強烈警示了人們在感情中不要衝動,以免承受痛苦的代價。這首歌的歌詞來源於刀郎與前妻的故事,充滿了真情實感。然而,由於歌曲內容具有深層次的情感,一些主流音樂人曲解了它的意義,導致刀郎的音樂事業受挫,這其中包括那英汪峰、楊坤和高曉松等,甚至有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即曾任文聯副主席的徐沛東。

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 天天要聞

徐沛東是中國音樂界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包括《亞種雄風》、《籬笆牆的影子》、《愛我中華》、《大地飛歌》等等。作為主流音樂圈的重要人物,他強調「高雅」作為衡量歌曲質量的關鍵標準。然而,在2007年,徐沛東等一眾知名音樂人召開了「抵制惡俗網路歌曲」座談會,分析了惡俗網路歌曲的特點,批評這些歌曲低俗、充滿粗俗語言和低級趣味。

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 天天要聞

這一現象與當時熱播的網路歌曲如《老鼠愛大米》等有關,它們的成功鼓勵了無數沒有音樂創作能力的人將自己的歌曲發布在網路上。這些歌曲以侮辱性和煽情性的內容來吸引注意,導致了網路歌壇的惡俗化風潮。

然而,徐沛東等主流音樂人對惡俗歌曲的抨擊也波及了刀郎的歌曲,包括《衝動的懲罰》。這些歌曲因其深刻的情感和多層次的意義,常被不理解的人曲解。然而,歌曲的魅力在於每位聽眾對它有不同的解讀,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與自己生活相關的情感共鳴,這也是歌麴生命力的來源。因此,主流音樂人未必具備評價歌曲的絕對標準。

呂麗萍:從影后到親日「藝人」再到撿垃圾的「老戲骨」 - 天天要聞

刀郎顯然不是一個低俗的藝人,他的音樂才華和深刻的歌詞超越了標籤,讓他在眾多老百姓中擁有大批粉絲。這個故事提醒我們,音樂的價值因人而異,不同的歌曲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義。我們應該尊重每首歌曲的多維度價值,而不是僅僅根據主流標準來評價它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