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2023年10月08日15:14:04 娛樂 1746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文丨胖仔娛說

編輯丨胖仔娛說

引言

這是一場關於生活、愛情和渴望的旋律之旅。

而它的魔力,正如一杯美酒般,慢慢侵入了每個人的心靈深處。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2006年,音樂劇《醉酒作娘》首次登場,由Bob Martin和Don McKellar合作創作,Gregisa Lambert和Greg Morison負責音樂和歌詞。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這部音樂劇一經亮相,便獲得了2006年Tony獎的全部13項提名,最後榮獲了最佳編劇、最佳作曲、最佳女配角、最佳舞台美術以及最佳服裝設計等五項大獎。

同時,它還在紐約戲劇委員會頒發的獎項中摘得了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六項大獎。

至今,這部音樂劇仍在持續上演。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這部音樂劇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原因在於其獨特的「戲中戲」結構,讓觀眾沉浸在滑稽的喜劇中,從開場到結束都笑不停。

它憑藉著旋律悅耳的音樂、令人嘆為觀止的舞蹈表演以及精美的舞台美術,成為音樂劇領域的一顆璀璨明珠,備受青睞。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劇本的創作特點

音樂劇《醉酒作娘》帶觀眾進入了一個獨特的故事,主要聚焦於一個中年男子,他孤獨地生活著,被戲稱為「椅子上的人」或者簡稱「Man in the chair」。

他在這個音樂劇中與觀眾分享了他鐘愛的音樂劇唱片《醉酒伴娘》的故事。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隨著唱片的播放,音樂劇中的角色一個接一個地亮相,演繹了一場婚禮鬧劇。

在這場鬧劇中,新郎不知情地親吻了假扮成法國女孩的新娘,導致新娘宣布取消婚禮。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最終,新娘原諒了新郎,並且在音樂劇中的男外三和女三的幫助下,他們共同喜結連理。

儘管音樂劇《醉酒伴娘》的故事以幸福結局告終,但是劇中的中年男子的生活卻充滿了痛苦。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他在介紹中偶爾會透露一些他個人生活的細節,包括他的婚姻失敗。

也許對他來說,這個音樂劇創造的幻想世界成為了拯救他的一種方式。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值得一提的是,《醉酒伴娘》中的音樂劇並沒有真實存在,而是劇作家杜撰的。

故事的背景被設定在1927年,這個時期代表了美國音樂劇的初期,以「富麗秀」為代表。

不論是情節設置、音樂曲風,還是表演風格,都充滿了那個時代的特色。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戲中戲"是這部劇的一個顯著特點,涵蓋了兩個層面。

首先,是中年男子的生活和音樂劇的故事,這兩個情節線並行不悖。

其次,每個扮演劇中角色的"演員"都帶著他們個人生活中的特點和人際關係來表演。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椅子上的男人在舞台上為整個節目提供了連貫的解說,儘管他對於觀眾席來說就像是一堵看不見的"第四堵牆"。

在整個表演過程中,觀眾們都用一張舊唱片來欣賞音樂劇。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隨著節目的進行,他的更多個人生活透過他對音樂劇的思考得以展現,直到唱片結束時,他獨自留在自己的公寓里,但他仍然保留著那張長期以來深愛的唱片。

每當他感到沮喪時,他都會去傾聽。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劇中有一些重要的場景,比如唱片跳針,導致歌曲的最後一個音符和舞蹈被重複,直到男人坐在椅子上撞到轉盤才能恢復正常。

還有一次"停電",導致舞台陷入黑暗。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在幕間休息時,男人懶洋洋地坐在舞台上,補充說:"他們把它拆了,然後建了家酒店。"

這是一個笑話,指的是該劇在馬奎斯劇院上演,而這座劇院位於摩洛斯科酒店的一部分。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在音樂劇中的一個休息時刻,他換了一張唱片,表面上看是為了準備音樂劇的第二幕,然後他離開了舞台,聲稱要去洗手間。

但實際上,這張新唱片是由同一位作曲家和作詞家創作的另一部音樂劇的第二幕,而且其中有很多相同的演員扮演主要角色。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其中一段表演,一位夜店老闆的口信,讓人聯想到中國皇帝的服裝表演,表演者展示了陳舊的中國口音和幽默的語調,充分展現了"戲中戲"的趣味。

這種設置為演員的角色塑造提供了相對自由的空間。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為了呈現中年男子的幻想世界,舞台樣式被限定,人物性格單一,舞台調度簡單,但這種單一併非帶有負面的意義。

正如所說,「戲劇中的個別人物性格,也不像史詩中的那樣把全部民族特性的複合體都展現在我們面前,而是只展現與實現具體目的的動作有關的那一部分主體性格」。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儘管劇中人物性格相對單一,但他們的性格特點被描繪得非常鮮明和豐富。

這正是黑格爾所強調的,通過深刻地描繪不同劇中人的性格的純粹性和規定性,以及明確闡明人物行動的不同目的和興趣,戲劇能夠成功地創造出獨特的人物。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體現人物單一性格的透徹性和人物行動目的的明確性,是戲劇塑造人物的一大優勢,也是戲劇作品重要的美學特徵。

《醉酒伴娘》運用了豐富的隱喻手法。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在劇中,中年男子扮演了介紹者的角色,每當暫停唱片時,他常常發表個人看法。

這些看法透露出男人的性格特點以及他過去的生活和家庭關係。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同時,劇本深入探討了現代生活中個體的存在價值以及家庭關係對個體的影響,這使得觀眾在離開劇場後,對這個中年男子不再充滿憐憫,而是在他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們發現自己也曾面臨過相似的困惑和渴望,與這個角色一起經歷了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康斯坦布爾曾說過:「藝術是通過喚起記憶而不是通過欺騙來取悅人們。」

當觀眾在新的舞台形象中發現了與自己平日生活經歷相符的元素時,他們會獲得一種特殊的辨認快感。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這正是精神活動的最大魅力之一,因為觀眾能夠在演出中找到與自己相關的情感和思考,與角色一同分享情感和經驗。這種深刻的共鳴使得藝術作品更具有意義和影響力。

關於舞台美術

由於劇本的設定,舞台呈現了一個逐漸被剖析的世界,最終將男人引入了他的幻想音樂劇世界。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舞台的樣式和整體設計基本上遵循了百老匯版本的設定,但也加入了一些創新元素,例如破舊的公寓和可動的冰箱門等。

《醉酒伴娘》的舞台主要環境是椅子上的男人的家。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假台口後的虛假舞台框和兩面場景牆共同構成了這個男人的家。

牆上布滿了古老的海報,當唱片機開始播放時,男人帶領觀眾一起進入了他鐘愛的音樂劇世界。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男人的"現實生活"和唱片中的另一個時空不斷交替,舞台布景也需要迅速切換,舞台設計在保持寫實基礎上還增加了一些抽象的元素。

布景設計的巧妙之處在於展現了演出的世界,同時也突顯了坐在椅子上的男人的性格,同時為故事設定了時間和地點。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舞台兩側的框架設計,使觀眾彷彿走進了一個劇院,直接進入了男人的房間。

舞台上擺放的物件,如茶壺和書籍,清晰地表明它們是這個房間的一部分。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在演出之前和男人的介紹中,部分舞台元素已經展示給觀眾,這種設計使得當幕布升起時,舞台的核心部分顯得格外真實,觀眾不會混淆哪些元素屬於哪個「世界」

男人的個人世界在整個演出中都逐漸揭示出來,沒有新的或特別的元素出現,因此這些布景不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觀眾能夠專註於戲劇的情節。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舞台兩側掛滿了古色古香的百老匯音樂劇海報。

在左右兩側的牆上都有陪伴者的海報,這些海報向觀眾傳達了男人對虛構音樂劇的熱愛。

這些海報中有一些非常容易識別的著名音樂劇,如《歌劇魅影》、《悲慘世界》、《西區故事》和《貓》。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還有一些相對不太知名的音樂劇,如《俄克拉荷馬》、《屋頂上的小提琴手》和《樂師》。

這些不太知名的音樂劇海報更加凸顯了男人的獨特性格。

通過這些布景元素,觀眾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男人的興趣和個性。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他是一位熱愛音樂劇的愛好者,用各種音樂劇海報來裝飾自己的房間。

這些海報大多是幾十年前在百老匯上演的音樂劇的宣傳海報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他的房間還擺放著一台留聲機,這可能讓整場演出看起來像是在很久以前的時光中進行,但同時也有一些小細節顯示出,這場演出實際上發生在相對較近的時間內。

《醉酒伴娘》的舞台設計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功能的裝置。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儘管在追求寫實主義的舞台美術逼真的基礎上,為觀眾創造出易於理解的舞台空間和氛圍,但這並不是通過頻繁更換舞台布景來實現的。

相反,它使用具有靈活性和可變性的舞台裝置,這些裝置可以隨著情節的發展進行重新組合。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或在現有的舞台布景上進行增加或減少,從而實現了多功能的效果。

例如,在阿多法出場時,男人從原本是牆壁的背景中拉出了一張床,舞台瞬間切換到卧室的場景,為即將上演的"西班牙鬥牛"做準備。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還有一個例子是,在第一場開幕後,男人離開椅子,前往舞台後面燒開的熱水壺,然後打開了冰箱門拿出一瓶冷水,接著演員們就從原本是冰箱門的地方走出來,依次登場表演。

這種巧妙的舞台設計使得劇情的轉場更加流暢,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富有變化和驚喜的舞台體驗。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這就像是劇中的角色進入了男人的"現實生活",從冰箱中出現的瞬間,觀眾也被帶入了音樂劇的幻想世界。

這種多功能的裝置可以快速切換兩個不同的時空,創造出如同夢境般的場景。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當舞台兩側的框架升高時,男人的平凡小公寓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宮殿,隨著背景的變化,公寓又變成了一個美麗的花園。

在第二幕結束後,新人幸福地結婚,原本百老匯版本中是飛行員駕駛著單引擎螺旋槳飛機從天而降。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而在這次演出中,舞台背景全部升上了天空,整個舞台就像是一個深空舞台,飛機從後台伴隨著煙霧效果出現,給觀眾一種錯覺,彷彿真的在天空中飛行。

這種舞台美術的創新更加突出了百老匯音樂劇的主題特色,超越了傳統舞台設計的限制。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在舞台布景和調度方面,為角色提供了行動空間

燈光設計強調了戲劇的表現力,在舞台上迅速捕捉空間的變化,即男人的生活與唱片中的角色故事,引導觀眾集中注意力於舞台上的關鍵焦點。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由於劇中角色之間的台詞和歌舞切換迅速,燈光也扮演了烘托情境和氛圍的重要角色。

這一細緻的燈光設計有助於增強觀眾的情感體驗。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總結

音樂劇《醉酒伴娘》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它與當下的時代精神相契合,也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渴望。

雖然劇本講述了一個西方背景下的故事,但它與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並不矛盾。

歌劇《醉酒伴娘》中,戲中戲結構的藝術交織,如何實現幕後敘事? - 天天要聞

每個人都有可能像坐在椅子上的男人一樣,陷入自己的內心困境,無法自拔。

我們都面對著自己的渴望,都需要愛和支持,就像椅子上的男人最終進入了他所憧憬的音樂劇世界一樣。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