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國慶檔熱映的真人電影一共為5部,運動喜劇片《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是本屆國慶檔最後一部在豆瓣網開分的影片,影片以7.2分開分以後沒有任何回落,約有20%的觀眾給此片5星滿分好評,40%的觀眾給出4星好評,可見大多數看過此片的觀眾,還是給予此片較高的評價。不少觀眾在觀影后表示,這是一部開心治癒的影片,值得假期與親朋好友一起觀看。
因為片中有魏翔、艾倫等很多開心麻花的演員,不少觀眾誤以為這又是一部開心麻花出品的新片,但實際上這部影片與開心麻花無關。如果硬要說二者有什麼關係,觀眾還記得2017年國慶檔熱映的《羞羞的鐵拳》,《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也是一部將體育元素融合在喜劇之中的影片。《羞羞的鐵拳》以拳擊運動作為影片框架,放大影片的喜劇元素。《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則是將籃球運動和喜劇效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最終呈現的效果更像是一部帶有人文關懷的有趣的故事片。

傳統的體育運動類型片,大多都需要通過競技和比賽來證明主角的價值,這就難免牽扯到運動員的能力、競技的輸贏、個人的前途和榮譽,甚至左右了一個人和一個團隊的命運。《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影片聚焦的不是專業運動員,而是一群特殊的運動員——患有智力障礙的特殊人士。此片試圖通過此設定,拋開沉重的元素,讓故事輕鬆愉快地落在一個全新的點上。如同影片的片名一樣,籃球對這些特殊人士來說,只是一種獲取快樂的方式,就算是一路打到總決賽,也沒有必要因為他們的身份,就給一場球附加太多「熱血沸騰」的情緒標籤。這樣的角度,給予這類體育電影的觀感帶來新的突破。

《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改編自西班牙喜劇《籃球冠軍》,在保留原版精髓的基礎上還進行了一定本土化的改編,對男主角魏國錚也進行了一定的改動。在《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中,魏國錚(魏翔 飾)是一個對勝利近乎偏執的籃球教練,他一肚子心眼子,為了勝利能不擇手段。即便因為事故截肢後,他對待命運也不服輸,自己沒法打就把希望寄託到所帶的球員身上,「贏」,成了他生命中唯一的追求。魏翔帶有一點神經質式的表演風格,讓魏國錚一角頗具一種特殊喜感角色。因與艾倫飾演的另一位教練產生矛盾,違規受罰的魏國錚被迫進入一所特殊學校支教。當奉行「打球就是為了贏」的自負教練,遇上一群熱愛籃球但「能力值為負」的球員,他們開始了雞同鴨講式的日常相處和不停陷入中斷的籃球訓練中。
在魏教練的身上,觀眾可以看到兩條線,一條就是他自己身體上的殘障,和他的隊員有智力上的殘障,第二條就是魏教練一生為之奮鬥的籃球這項競技運動本身。魏教練將運用奇招,與隊員一起「負負得正」,在即將到來的聯賽上一路高歌猛進、披荊斬棘。

與原版一樣,《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也保留了邀請真正的智力障礙人士作為主角參演了這部影片。影片中的岳亮、劉沐琪和劉思博,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殘障人士。觀眾都知道,邀請這樣的特殊演員,肯定會讓拍攝難度大幅增加,可實際上,經過演員和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的努力,最終成片的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影片的前30分鐘作為背景,讓觀眾和魏國錚一起沉浸式地了解和走進「仁愛之家」。之後的篇幅,就用籃球訓練、籃球比賽等體育運動有關的內容,逐漸抬高觀眾的情緒。
最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影片的主角是一群智力障礙人士,但電影的主旨並不是讓觀眾去憐憫他們、同情他們、幫助他們,只是讓觀眾看到他們,看到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努力。電影不僅沒有強行煽情、猛戳淚點,沒有不分場合地使用情感衝擊,反而是以講故事為主,用一個個情節展現特殊群體的積極進取、堅強勵志,用抽絲剝繭的方式傳遞感情,通過魏國錚和隊員相處的過程,讓他經歷崩潰和絕望,也收穫溫暖和治癒。
例如,影片中有一個情節,就是魏國錚認為,如果想讓隊員的能力得到提升,就應該讓他們和正常的籃球運動員打一場比賽。於是他約了自己過去帶的專業隊員,安排了一場友誼賽。面對這些意氣風發的「正常人」,「殘障人士」彷彿被欺辱了一樣,他們無法跟上「健全人」的節奏,要麼呆愣原地,要麼被撞倒,或者被對方的灌籃砸中腦袋。「仁愛之家」的負責人樂光(王智 飾)心疼隊員,衝進場內阻止,大喊:「他們是殘疾人,你們難道沒有一點同情心嗎?」場外圍觀的眾人突然集體大喊:「用球說話!」魏國錚也據理力爭,沒有站在樂光的一邊……影片通過一場比賽,探討了幾個問題:在賽場上,面對不如自己的特殊群體,應該傾盡全力「全力以赴」,還是給對方保留面子「盡顯友誼」?到底怎麼做,才是對特殊群體真正的平視和尊重?這個「度」又如何把握?
「籃球」這種體育運動本身,就挺容易讓觀眾熱血沸騰的,具備一定的大眾感染力,當它搭配上特殊群體和喜劇元素,就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種反應從另一個角度讓人為之感動和振奮。作為雙節檔的唯一一部喜劇片,《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喜劇片,也是適合全年齡段、全家一起觀看的一部輕鬆愉快的優質喜劇。
記者:邢媛 編輯:呂冰 校對: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