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請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一、情感表達
(一) 激發觀眾情感
音樂總是以其獨特的藝術性觸動人們的聽覺神經, 從而用細膩的手法展現快樂、悲傷、哀愁、憤怒等一切真實的情感。
感情在音樂中是獨立存在的, 因此音樂不需要藉助任何媒介和外力手段就能夠達到情感的完整表現, 這一點並非人類的語言所能做到的。
只有音樂中所表現的情感能使人們暫時擺脫理性因素的支配, 認識自己內心的想法。音樂的這種特性在電影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說過:「音樂是感情的速記。」
由此可知, 音樂的特性不僅在於傳遞人類的情感, 也在於傳遞情感的力度。音樂傳遞的情感是具體的、真實的, 因此能夠直擊人的內心世界。
作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一生所愛》, 同時也極具感染力, 這首歌曲同樣也放在片尾作為片尾曲, 同電影情節一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影片結尾, 孫悟空強忍悲痛將愛情化作了美好愛情記憶伴隨著西天取經之路, 只是留下了紫霞心中所熟悉的自己, 默默轉身、淡然上路。
此時響起的主題曲《一生所愛》將主人公的情感發揮到了極致:「從前、現在、過去了再不回/紅紅落葉長埋塵土內/開始終結總是沒改變/天邊的你飄蕩白雲內/苦海, 泛起愛恨/在世間, 難逃避命運/相親, 竟不可接近/或我應該相信是緣分/情人別後永遠再不回/無言落寞放眼塵世岸 (願來日再聚) /鮮花雖會凋謝, 但會再開 (為你) /一生所愛忍讓 (守候) 白雲外。」
作為片尾曲, 《一生所愛》以舒緩的輕音樂風格配以類似爵士樂風格的樂曲, 所有對愛情的解讀流淌其中並滲透著恰到好處的力量。再配有孫悟空 (至尊寶) 那孤寂滄桑的背脊, 此情此景激發了觀眾內心的無限情感, 產生強烈的共鳴感。加之它的音響比較豐富, 使用大量的鋼管、弦樂、木管等西洋樂器, 輔之以二胡和簫這兩種民族樂器, 使整部電影的音樂帶有一種中國的古典味道。
影片中紫霞的離去, 讓孫悟空 (至尊寶) 雙手緊抱著頭痛苦怒吼著, 背景音樂此時恰到好處地襯托出主人公內心複雜痛苦的心情, 激烈的音樂聲和擂鼓聲都已經停下來。這時的孫悟空 (至尊寶) 露著尖牙、痛苦狂吼怒嚎著, 使觀眾充分體會到了他的極度痛苦和掙扎, 正如我們常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
隨後, 雙方廝殺的激烈場景配的不是富有衝擊力的音樂, 《蘆葦盪》這首經典柔和唯美的音樂再次響起。正是由於這種藝術手法讓觀賞者能夠在廝殺的場景中感受到孫悟空 (至尊寶) 的一腔怒火。
與此同時影片觀賞者也能體會到孫悟空憤怒背後的愛情, 孫悟空一次次掄起金箍棒其實這是在追悔那失去的刻骨銘心的愛情, 此時這種強烈對比性音樂的運用使得觀眾的內心感受到強大的震撼, 充分發揮了電影音樂的煽情作用。
(二) 表現人物情感
與一般音樂作品不同的是, 電影中的音樂不僅能夠激發觀眾的情感, 更能輔助電影本身展示電影中的人物情感。電影音樂在展現人物個性的統一性的同時, 更注重展示人物各自不同的情感, 即電影人物的個性。
任何一部影片, 其不同的人物有著不一樣的個性和情感起伏變化, 這些除了依靠對白和電影情節之外, 電影音樂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在電影中, 音樂往往可以被看成是一種符號, 每當一種音樂響起的時候就會出現相應的人物和情節, 這體現的都是電影音樂在表現人物性格和渲染影片情感。
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之一就是表達影片內在情感, 也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觀賞者傳遞電影思想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就電影本身而言, 要想在短時間內達到理想中的情感表達效果單憑電影對白和情節是不夠的, 音樂無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表現形式。
這一點上, 電影《大話西遊》做得十分到位。當牛魔王出現的時候, 至尊寶便失去了昔日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 他既想要找回晶晶, 也想要搶回其心中的摯愛——紫霞。這組矛盾使得至尊寶一度寄希望於月光寶盒之上。
但到最後至尊寶發現自己沒有這個本事的時候, 他不得不面對現實幡然醒悟:光靠月光寶盒不行, 只有戴上金剛圈成為孫悟空才能對抗強大的牛魔王。此時的至尊寶經歷了內心的極度掙扎, 並要在兩難的境地做出選擇:一是以至尊寶的身份享受短暫的快樂, 一是成為孫悟空忍受無盡的痛苦。
這段情節如果單靠空口對白, 勢必顯得蒼白無力, 然而音樂《一生所愛》的穿插則使之成為整部電影的經典橋段之一。《一生所愛》展現了至尊寶的辛酸與無奈, 在特定的音樂旋律中訴說著主人公因為不得不做的決定所承受的深層的傷痛。
正如電影對白所說的:「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放在我的面前, 我沒有好好的珍惜, 等到失去後, 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老天能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 我會對那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加上一個期限的話, 我希望是一萬年!」音樂對這段對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渲染效果, 用視聽的雙重手法將人物內心的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音樂《蘆葦盪》的響起是在紫霞出現的時候, 這首曲子似乎是為紫霞量身定製的。在整首曲子和電影的交融過程中, 紫霞這個人物完美地展現了電影畫面、情節與音樂的相關關係:當樂曲響起的時候, 晚風輕輕地拂過面頰, 蘆葦稈隨風搖曳, 而蘆葦絮則在自由的風中輕舞飛揚著……微風輕輕吹拂著蘆葦盪, 蘆花在風中飛舞著。
沒有像蒲公英似的到處飛舞, 而是在原地靜靜地守著。此種情景既表現出人物的等待心理, 又暗示了其思念之情。不知是凄涼, 還是蒼茫?白花花的蘆葦, 成片地在陽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婀娜多姿而又像波濤般一次次地擊打著人們的心。
《蘆葦盪》這首曲子與畫面所傳遞給人們的, 是飽含凄涼的蒼茫之感。影片講述的是至尊寶和紫霞之間愛與恨「謊言」和「誓言」的故事, 前者聽的人堅信, 後者說的人深信不疑。在歷經了五百年的輪迴與滄桑之後, 最終不可預知地又回到了原地。
最後, 紫霞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堅定的信念讓人不禁產生了「生亦何歡, 死亦何苦」的感慨, 她的一切情感都包含在這首《蘆葦盪》之中。雖然她最終還是沒能戰勝命運, 但她最終卻還是贏得了尊嚴和肯定, 樂曲使得其情感永遠地保存了下來。
除此之外, 音樂也被用在其他情節上, 以表現人物的情感線索:當然, 不是只有紫霞出現時才會響起, 當紫霞被牛魔王殺死的時候, 音樂突轉舒緩, 並顯示了強烈的表達效果。在悠長的樂聲中, 紫霞對愛情的感受客觀地傳遞了出來並讓人感同身受, 隨著紫霞的遠去, 音樂又加入了對比鮮明的鼓點, 完美地展現了孫悟空的痛不欲生。
這種音樂與電影對白的相輔相成使得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不僅塑造了極為鮮明的人物形象, 也為電影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音樂對於電影人物的情感表達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是由音樂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也是由人的生理感官決定的。
二、增強電影的整體效果
好的電影音樂不僅能夠達到傳遞情感、引發共鳴的效果, 也能夠很好地增強電影的整體性, 使電影由於特定原因而產生的分割感消失殆盡。當特定的電影音樂響起的時候, 我們往往容易迅速被帶入特定的電影情節, 喚起對之前影片情節的全面回憶, 這是其他任何藝術手法所不能比擬的特殊作用。
電影《大話西遊》分為上下兩部分, 不少人看完完整的兩部分之後抱怨電影的結構散亂無章, 缺乏整體性。但是如果仔細觀看影片, 我們不難發現電影《大話西遊》中的音樂表現其實對整部電影的貫穿起到了良好帶動作用。
單純從電影結構的組成上看, 這部影片可以簡單地劃分為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後這兩大影片段落。簡單明了的時空劃分並沒有影響主人公的感情發展線索, 前後兩個時間段的人物沒有變化, 發生改變的只是時間和空間。
縱然這種時空的分割讓人產生了兩部分脫節的感覺, 但音樂感受的統一性卻將電影作品完整地連接起來。當輕柔縹緲的簫聲仙樂響起的時候, 紫霞仙子在搖曳的蘆葦的映襯下獨自搖著一隻孤舟, 衣袂飄飄而來。
當孫悟空 (至尊寶) 和白晶晶倒在黃沙之中時, 婉轉凄美的樂曲為整部影片的發展奠定了悲情的基調, 從而暗示了電影人物的最終命運。電影音樂始終是隨著電影情節的開展而不斷遞進的, 使得影片能夠跨越前後500年, 讓觀眾能夠隨著影片劇情的發展而感悟其中, 電影音樂對整體電影效果的渲染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紫霞在與二郎神等進行搏鬥時影片畫面簡潔明了, 正是這種落差蘊涵著強烈同時又突出一些不和諧元素, 這種簡單化的曲子很好地展示了對愛情的堅定決心和內心對愛情渴望自由這樣一個敢愛敢恨的紫霞形象, 當觀眾在欣賞孫悟空 (至尊寶) 和牛魔王妹妹婚禮上的情景時, 不和諧音依然出現在喜慶的音樂之中, 襯托出他對面前婚姻及愛情惶惑之感。
所以白晶晶與牛魔王激戰時, 至尊寶變為孫悟空威力大增時, 電影採用了協奏曲式的音樂來襯托當時的情節, 將孫悟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展現得淋漓盡致。音樂的這種連接功能讓電影《大話西遊》前後間隔500年的兩大部分組成了一個整體, 體現出音樂藝術無窮的魅力。
三、結 語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齣電影音樂對於影片本身的重要作用。當然, 當電影音樂作為單純的音樂形式出現的時候只能展示出其音樂上的藝術性, 它只有與電影相互交融而生, 才能發揮出獨特的記錄和傳遞功能, 而這也正是電影音樂的魅力所在。
音樂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大話西遊》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音樂對於展現電影情感、畫面、內涵的關鍵作用。沒有音樂, 任何電影都必定會黯然失色, 很難向觀眾呈現出原本想要表達的思想和人物面貌。
相反, 有了好的電影音樂, 即使不懂欣賞電影的人也能從直觀上感受到影片本身的些許內容。我們在欣賞電影的同時, 也應重視電影中的音樂。將二者結合起來能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電影, 帶來非凡的審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