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道Talk
編輯|一道Talk
人物在電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影片敘述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影片矛盾衝突的焦點。2011年法國影片《觸不可及》,由奧利維·那卡什導演,弗朗索瓦·克魯塞和奧馬·希等人聯袂出演,並在首映後立刻成為票房冠軍。本片中的兩個不同階層的主角,在出身、教育、價值觀、生活方式、經濟和政治上,都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這部電影的敘述就是圍繞著角色的不同性來展開的,而在這些看似對立、矛盾的關係背後,又暗藏著一種和諧。這種和諧,既是角色間的相互成就,又是階級間和諧的一種美麗的訴求。
電影的主要內容及背景
《觸不可及》這是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富有的白人菲利普,在一次跳傘時,身體癱瘓,妻子去世,身體殘缺,他的人生黯淡無光。他對愛情充滿了強烈的渴求,但他的內心深處卻有著一種強烈的自卑感。在眾多資歷深厚、學識淵博的「家庭護工」申請者中,他竟然選中了看起來「冷酷無情」的黑人德瑞斯,這兩個到處都有矛盾的「矛盾體」,開始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感人至深的友誼故事。德瑞斯的洒脫和隨和,與菲利普的拘謹和陰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他的樂觀和真誠卻給菲利普和他身邊的人帶來了一絲生機,菲利普的寬容和謙遜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德瑞斯,讓他的生活從一開始的邊緣走向了另一條道路。影片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的極度反差,台詞的滑稽幽默,情節的平淡,感情的逐步發展,這一切都令人既想笑,又想發人深省。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經歷了很多次的變形。從時間上看,首先是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法國伯瑞香檳酒庄的副總裁,以他的身世為藍本,寫成了自傳《第二次呼吸》;2004年,他的自傳以《生死與共》的形式拍成了一部紀錄片;2008年這部紀錄片被改編為劇情片《觸不可及》,2011年12月在法國公映。
這段時間,法國人很喜歡看這種類型的電影。因此,同類型的優秀影片也有很多,比如丹尼·伯恩導演的《歡迎來到北方》,講述了一位剛到北部的郵局局長,經過艱苦的努力,消除了人們對地域之間的歧視,並認識了自己的好朋友安東尼,給北方帶來了無窮的溫馨和感動,本片著重展現了不同地域在普通生活中的結合;還有傑拉爾·烏里導演的《虎口脫險》,這是一部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空軍的幾名飛行員,在法國一群不知名的小人物的協助下,驚險而又滑稽地逃離了現場的故事,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同社會階級的組合。
像《觸不可及》這樣的影片,故事情節並沒有太大的波折,但卻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真實的情感和溫馨,採用「雙人轉」的方式,來塑造角色。法國對這種類型的喜劇片非常喜歡,講述的是兩個性格迥異的人,出生於不同的階級和地域,由於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截然不同,一次偶然的相遇,發生了一系列的矛盾,逐漸磨合,從對立走向和諧,最後變成了一段美好的時光。相比起之前的兩部影片,《觸不可及》展現的是在真實世社會中不同種族的組合,以一種很普通,很俗氣的劇情,打動了成千上萬的法國民眾。富有的白人老闆與黑人護工,這兩位在真實生活中可能從來接觸不到的人物,通過對對方的真誠與包容,超越了法國不斷增長的社會問題。在寒冷的冬天,在彷徨的法國的總統選舉前夕,這則故事就變得更加尤為可貴了。
導演的風格
《觸不可及》的導演奧利維·納卡什和艾里克·托勒達諾,在法國電影圈中,都是晚輩。兩人既是合作夥伴,又是多年的好朋友。最初的時候,兩個導演以短喜劇為主,到了1995年托勒達諾和納卡什,才有錢拍出了他們的第一部長片《我寧願我們還是朋友》,這也是一部「二人轉」類型的喜劇片,票房不錯,口碑也不錯,為他們之後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2017年的《無巧不成婚》,2019年的《標準以外》,以及其他的雙人喜劇,團體喜劇等等。《觸不可及》作為二人在創作之路上的第四部長片,也算是二人在這條路上的又一次表演。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由於當時法國特殊的社會環境與觀眾心理,以及兩位男主角的精湛演技,在嚴寒的冬季與彷徨不安的總統選舉中,不但帶給法國民眾一份溫馨與安寧,更揭示了社會普遍關切的議題,遠比一部影片所要傳達的意義要大得多。
物角色的對立與和諧
影片一開頭,兩個主角就像兩個相互對立的「矛盾體」,一老一少,一病一健;一位是白人,一位是黑人;一主一仆;一位沉默寡言,一位活潑多話;一個是訓練有素的上流社會人士,一個是粗魯的小混混,兩個人的性格截然相反,但在這截然相反的背景下,又有著一種微妙的和諧。
(一)彼此成全
在一群受過高等德瑞斯見應聘者太多,等得太久,就大喊大叫地闖進應聘者的房間,恥笑菲利普這個職業音樂家對流行音樂一竅不通,直言不諱的說他想要簽名領失業救濟金。不過,在眾多高教育和有豐富護理經驗的候選人中,菲利普卻讓人意想不到的選擇了一個剛剛出獄的小混混。
周圍的人都不明白,他說:「他總忘了我癱瘓的事情,他缺少同情心理,這是我最看重的。」其它面試者都在說菲利浦的身體有缺陷,迫切地想要展示自己的能力。
當德瑞斯發現菲利普的殘疾時,他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就像對待一個普通的人那樣,和菲利普說話。
看得出來,菲利普雖然是個殘疾人,但他並不希望被人用異樣的方式特殊對待自己。而他所要求的,卻是一個平等的像對待正常人一樣。德瑞斯表面上看起來毫無憐憫之意,實際上卻是對一個有缺陷的人要表示友好和尊敬,因為在德瑞斯眼裡,他的缺陷就像是一個人臉上的一顆痣,沒什麼好驚訝的。菲利浦最需要的,就是他缺少的這種同情心。
(二)默契的配合
影片的一開始就非常刺激,德希斯和菲利普先生在公路上瘋狂飆車,因為超速而被交通警察攔住,但是菲利普「發病」的演技立刻讓兩名警察信服。隨後,德希斯和菲利普在一輛警車的帶領下,一路前行。調戲交通警察這種事,對於一個從貧民區出來的黑混混德希斯而言,簡直就是家常便飯,根本不會讓他的腎上腺素分泌有任何的提升。但對菲利普這種有錢人來說,卻是一種很少見的體驗,在上流社會的人看來,這種小把戲,簡直就是匪夷所思。然而,菲利普卻一反常態,兩人心照不宣,用一種瘋瘋癲癲、口齒不清、頭不停顫抖的方式,把警察給糊弄過去了。兩個人的身份差距如此大的人,在戲弄警察時,他們卻像是心有靈犀一般,配合得天衣無縫,這不就是一種信任和默契嗎?
(三)階層的和諧
德瑞斯喜愛流行樂,菲利普則喜愛古典樂,兩者之間的區別,不但表現在他們對音樂的品位上,而且還表現在他們的社會地位上。不過,菲利普在德瑞斯給他安排的生日宴會上,聽著那些他從未聽過的流行歌曲,心裡卻異常的開心,甚至還跟著跳舞。原本涇渭分明的階級界限,彷彿在這一瞬間被打破。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德瑞斯和菲利普,其實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階級,一個屬於上層階級,一個屬於下層階級,兩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矛盾。從表面上來看,低級的音樂和高級的音樂是兩個極端,但在這裡,高級的人們並不討厭低級的音樂,反而很喜歡這種音樂,可以說是一種和諧。
(四)內心的和諧
菲利普性格怯懦自卑,而德瑞斯則是個隨性大大咧咧的人。菲利普因為癱瘓而感到自卑,面對愛情也是怯懦,而德瑞斯卻主動幫他追求自己的愛情。德瑞斯「綁架」他和女筆友見面約會,讓他正視自己的感情,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在這部電影中,菲利普的愛情貫穿了整部影片,從他們長達6個月的電話互不相見,到他們首次相見時的怯懦爽約,再到德瑞斯的「綁架」,迫使他和女筆友約會。可以看出菲利普對愛情的嚮往,但由於他太過敏感,加上他的自卑的內心,他不敢去見她。德瑞斯知道他內心的想法,於是他就在菲利普不知道的情況下,為他安排了一場會面。從表面上看,他們兩個人對待感情上態度形成了一種對立,而菲利普的愛情卻是在德瑞斯的幫助下才得以實現的,這不正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和諧嗎?
結語
《觸不可及》用英語可以譯為 The Intouchables,這個單詞是用複數來表示的,所以我們就能夠理解電影名字所蘊含的意義了。很顯然,他說的是富翁菲利普和小混混德瑞斯,這兩個人是完全相反的存在,在現實中,他們是絕對不會接觸到的。這部影片圍繞著菲利普和德瑞斯的各種不同之處來敘述,菲利普和德瑞斯分別來自不同的階級,他們的家庭、教育、價值觀、生活方式、經濟狀況、身份以及他們的地位、命運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彼此之間存在著不可跨域的鴻溝。但是,這兩個看起來「觸不可及」的對立人物,卻處處成全幫助彼此,不僅可以接觸,還成了親密的、融洽的關係。而這種和諧正是這部電影所要傳達的,對於那個時代法國社會階層之間可以和諧共處的一種美麗的呼籲。
參考文獻
張文紅 2013《解讀法國電影 < 觸不可及 >》,《電 影文學》第 4 期。
焦 暘 2013《從敘事學角度賞析法國電影 < 觸不可 及 >》,《電影文學》第 21 期。
薛睿韜 2016《難以觸及的情懷——解析法國電影 < 觸不可及 > 的人文意蘊》,《電影評介》第 14 期。
車槿山 2017《真假之間——解讀法國電影 < 觸不可 及 >》,《上海藝術評論》第 5 期。
李利平 2018《大他者視角下的文化認同——電影 < 無法觸碰 > 解析》,《電影評介》第 14 期。
徐煜暉 2019《亂世有佳人——淺析主人公斯嘉麗的 人物特徵》,《漢字文化》第 18 期。
余雅雯 2019《淺析 < 小鞋子 > 里苦難生活中的人性 之光》,《漢字文化》第 18 期。
吳若菡 2019《論陀思妥耶夫斯基 < 卡拉馬佐夫兄 弟 > 中底層人物書寫》,《大眾文藝》第 16 期。
(通信地址:210037 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