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2023年09月03日23:27:06 娛樂 1293

生化危機》於2002年上映於美國,電影中,喪屍危機的爆發則是因為世界級的資本主義巨頭保護傘公司為軍方研發了生化武器T病毒,以幫助美國政府維持世界軍事霸權。

而內部員工為了拿出T病毒換取高昂的市場價值,最終導致了生化危機的爆發,從而毀滅了整個地球

縱觀整個美國喪屍電影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不管是喪屍的產生亦或是喪屍危機的爆發,其原因無非就是,資本被慾望所控制,不顧一切地追逐利益。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不管是巫毒教巫師為了剝削免費勞動力,還是是「喪屍三部曲」中的軍備競賽;抑或是《生化危機》中的T病毒的研發和生化危機的蔓延,還是《行屍走肉》(於2010年首播第一季,至今仍在更新中。

美國喪屍電影系列中的倖存者為了爭奪生活資料和領地的同類相殘,人們無一例外的都在私有制和社會分工固化所導致的異化旋渦中迷失,在走向利益的深淵的過程中,變故陡生,喪屍末日來臨。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人性和生存的抉擇成為常態美國喪屍電影從誕生之初,就處於美國這個最具代表性的資本主義剝削社會之中,所以異化的主題始終都伴其發展。

而在美國喪屍電影所展示的這種極端異化的喪屍末日社會的痛苦之中,創作者們同時也在思考和探索,在這種受到物質和精神雙重奴役的社會中,人們到底該如何自處,該如何在絕望和痛苦中繼續存在。

於是,美國喪屍電影的另一個主題就是,在充滿剝削和壓迫的世界中,最為殘酷的一個問題——存在。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不同於其他啟示錄電影,美國喪屍電影中的倖存者存在面對著一個最為嚴峻的考驗:他們的敵人是自己:倖存者們無法跟異化後嗜血的同類交流,而倖存者彼此之間時刻有著前所未有的猜忌和敵意。

喪屍不是最危險的,其他倖存者才是,因為他們隨時可能會隱瞞被感染的事實,從家人、朋友等最親近的人突然變成撕咬你的喪屍,信任危機被前所未有的放大,倖存者們不得不在道德和倫理變為灰塵的境遇中,面對自私的求生和奉獻自我拯救他人的選擇。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倖存者的靈魂在前所未有的孤獨中思考並選擇著自己的存在。

進一步來說:在美國喪屍電影中,存在的主題,反映的就是在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之時,在血濃於水的親情和肝膽相照的友情都無法依靠,人類面臨純粹的靈魂孤獨道德的時候,究竟是選擇苟且偷生——肉體的存在,還是捨己為人——靈魂的存在。

在美國喪屍電影所展現的喪屍末日危機之中,無處不在的喪屍和已然變成廢土的世界,使得倖存者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著生存的危機。

人們在有限的食物資源、可供自衛的武器、安全避難所、甚至於性資源的爭奪中,不斷挑戰著自我和彼此之間的存在。

每一個倖存者之間都是競爭關係,倖存者若是想要保障自己肉體能夠存活下去,在面臨生存資源緊缺,只能保障一個人生存時候,就必須對自己的同類舉起武器,通過自相殘殺而奪取生存資源。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於是,肉體得以繼續存在,作為人類的靈魂卻在同類相殘的血污中逐漸消亡。

反之,倖存者若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堅守人類靈魂的存在,那麼肉體必然在生存資源無以為繼的狀況下失去生機,生命不復存在,更有甚者,肉體還可能會變成喪屍。

最終,只有作為人類的靈魂,在選擇犧牲自我的物質存在,從而成全他人的那一刻獲得了某種永恆——自我意識的存在得到了滿足。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縱觀美國喪屍電影發展史,可以說其中的每一部影片的主人公都會思考同一個問題,在因社會異化現象所導致的喪屍末日危機中,自己和身邊的人到底應該如何「存在」。

例如:在《白色喪屍》中尼爾在陰森的古堡中為了拯救喪屍化的瑪德琳,面臨邪惡巫師驅使的喪屍群將自己包圍時。

他要麼選擇犧牲自己的肉體與喪屍群和巫師決鬥,從而換取自己對愛情的守護,從而獲得人類靈魂的升華;要麼選擇保全自己的生命,拋棄愛人獨自逃生,從而保障了自己的肉體存在,而作為人類的靈魂,只能在背叛和無情中沉淪。

在《活死人之夜》中,反抗喪屍大軍的黑人領袖,要麼選擇無所畏懼,豁出一切地領導大家突出喪屍的包圍,從而冒著肉體被喪屍吞噬的危險,實現自己靈魂在危機中的所迸發出的勇敢和犧牲;要麼選擇,將其他人推向喪屍,從而獲得獨自苟延殘喘的機會,讓自己靈魂在自私和惡毒的枷鎖中窒息。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在《外星喪屍》發現外星生物寄生人類軀體,把人類變成嗜血喪屍真相的湯姆等人,要麼選擇在孤立無援的狀況下,冒著被外星生物殘害變成喪屍的危險拯救人類,從而犧牲小我的存在以換取整個人類的延續,實現自我意識存在的價值。

要麼選擇,苟且偷生,保留拯救整個人類的秘密之所在,讓自己的靈魂在自責和悔恨中惶惶不可終日。

而在《死囚房間》中,聯邦調查員塔克,在面臨狂熱政治分子獄長馬特,用自己研發製造的喪屍生化武器HV8-B病毒製造大批喪屍的情況時,要麼選擇淺嘗輒止的調查,保全自我;要麼選擇,突破被喪屍包圍的重重危險,從而獲得真相,拯救那些被無辜殘害的犯人。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在《群屍玩過界》中,帕奎塔和萊諾在所有的親人和朋友都因為自己的過錯而變成喪屍的家庭晚宴上,要麼選擇不負責任的逃離現場,苟且偷生;要麼選擇冒著死亡的危險勇敢地將喪屍全部殺死,從而承擔起自己作為人類社會一份子的責任。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在《我是傳奇》中,羅伯特上校,在面臨全人類都被喪屍吞噬和轉化,自己踽踽獨行於世間的絕望情境中,要麼選擇自己小心翼翼的在變為廢墟的城市中聊度殘生;要麼選擇發揮自己的科學才能,為拯救全人類做出最後一搏。

再如《生化危機》系列中的主人公愛麗絲,她本身是擁有基因改造超能力的倖存者,在鋪天蓋地的喪屍大軍中,她要麼選擇獨善其身;要麼選擇為人類的延續,深入險境,尋找殺死喪屍的藥劑等等。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在美國喪屍電影中,關於思考如何在喪屍末日危機中如何「存在」的主題設定不勝枚舉。

而這一主題的深層內涵,就是探索和思考人類肉體存在和靈魂的存在之間的問題。

然而,在每一部美國喪屍電影中,每一位創作者都將主人公關於這一問題的選擇偏向於:犧牲肉體,滿足靈魂。

而這種處理方式,體現了電影創作者所希望的:人類在處於喪屍末日危機中,作為獨立個體,能夠將自己生存的本能慾望所控制,從而深入思考自己作為人的存在的意義。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因而,美國喪屍電影對其另一大主題——存在,進行書寫的最終目的,也是渴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對抗異化,彰顯人類靈魂的偉大存在。

美國喪屍電影最大的創舉便是在敘事視角縫合中創加入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敘事視角——喪屍敘事視角。

影片將喪屍當作電影的主人公之一來進行敘事,喪屍的視角像倖存者的「零度聚焦」視角一樣被加入到電影之中。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但是,喪屍本身沒有任何自主意識,沒有任何思想情感,因而喪屍的視角就像是一台搖晃的劣質攝像機,冰冷的記錄著他們走向倖存者並將其吞噬的過程,雖然是喪屍的「內部視角」,但卻不傳遞視角歸屬者的任何思想情感,因而「零度聚焦」的使用技巧在這裡卻起到了「外部聚焦」的效果。

而受眾在搖晃的冰冷鏡頭中,看到了人類作為獵物被活活吞噬的一面。

因而促使「人們在觀看喪屍電影時,本質上的最大恐懼其實是害怕淪為喪屍的獵物,喪失自由和生命。

我們可能會在其他的超自然電影中,例如吸血鬼、鬼魂、弗恩斯坦因、狼人等題材的影片,如《驚情四百年》、《弗恩斯坦因》、《人鬼情未了》、《狼人傳奇》中,看到從這些超自然生物的視角而展開的敘事。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但是,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超自然生物都擁有思想,吸血鬼浪漫而性感、鬼魂保留著生前的愛情、甚至『拼湊人』弗恩斯坦因都能深沉的思索,而狼人大多數情況下根本就是都是人類。

但是在美國喪屍電影中,喪屍沒有任何思想,只有空洞冰冷的眼球,喬治·羅梅羅首次將這些眼球的所見帶上了大屏幕,眼球後沒有任何情感,像是一台冰冷而劣質的攝像機,特別之處在於,這台攝像機的出現會宣告死亡。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而另一方面,美國喪屍電影也像其他類型的故事片一樣,突破了單一的敘事視角,採用多元化的「內部聚焦」和「外部聚焦」兩敘事視角的縫合,從而為廣大受眾清楚的展示了獨特的喪屍末日危機之下的世界,引領著受眾的情緒和思索與影片中的角色進行同步。

在《活死人之夜》中,影片開頭用「外部聚焦」講述芭芭拉和和她哥哥強尼步行前往賓夕法尼亞州的農村去給父親掃墓,到墓地後,強尼嘲笑害怕公墓的芭芭拉膽小,而她恰好被一個步履蹣跚陌生男子的出現嚇了一跳。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關於慾望的闡述,救世主到底存在嗎? - 天天要聞

隨後用「內部聚焦」展現芭芭拉尷尬的走向陌生男子想為自己的失禮表現道歉,陌生男子卻突然開始襲擊芭芭拉,這一段通過芭芭拉視角展現陌生男子(喪屍)突然襲來的恐怖,和芭芭拉的慌亂。

強尼趕緊過來保護芭芭拉,卻被陌生男子按到地上活活咬死,芭芭拉轉身逃跑,卻不幸摔倒,她隨即跑向汽車,剛開走沒多遠就撞到了障礙物,她趕緊下車跑向附近的農舍並躲了進去,此段為「外部聚焦」。

緊接著,鏡頭採用樓上的喪屍視角(「零度聚焦」),通過俯視的鏡頭展現樓下芭芭拉剛進樓的不安和恐懼,芭芭拉像是一個待宰羔羊一樣出現鏡頭之中(起到「外部聚焦」作用)。

關門之後,芭芭拉趕緊跑到窗戶邊觀察,此時喪屍敘事視角再度出現,喬治·羅梅羅採用農舍外喪屍的「零度聚焦」視角,透過白色籬笆觀察從窗戶往外看的芭芭拉的恐懼表情。

至此,通過喪屍敘事視角與其他敘事視角的縫合,芭芭拉此刻已經完全變成了被喪屍捕殺的獵物,屋裡屋外都有喪屍對其虎視眈眈,她的生命和自由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威脅在喪屍視角的展現中被無限放大。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