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與夢:《泰坦尼克號》
詹姆斯.卡梅隆的經典作品很多,包括《異形2》、《終結者2》和《阿凡達》(2009),並以敘事技巧和特效手法出名。
其中包括但不僅限於異世界的構造、外星人的製作、打鬥的真實及其電影畫面的優美。
然而,越是一位偉大的導演所製作的電影,我們越容易忽略作品本身的複雜性和神秘性,而只去關注這是誰導演的作品,繼而產生這位偉大的導演拍的作品一定不會差的想法。
探索數字特效長鏡頭為什麼在《泰坦尼克號》中尤其重要;為什麼這樣一部庸俗的好萊塢浪漫、關於白雪公主和貧窮小子愛情夢的電影要用數字特效來製作。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說到:夢是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而電影是最好的敘述和傳播夢的途徑。
而巴贊又說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似乎兩位學者的論述互相違背。
而數字長鏡頭成了達成夢境與現實和解的最佳途徑。有了數字長鏡頭後,電影既是現實的漸近線,也是未來的到達點。
大多數跟夢有關的電影跟討論數字長鏡頭一樣,都在討論真實與虛構的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在諾蘭的電影中,比如《盜夢空間》,當然,科幻電影本就是想像的,並不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而談到劇情電影《路邊野餐》,可能更真實的接近關於夢的內容。導演用最接近寫實的手法來拍攝通往夢幻之地。當然這是使用光學長鏡頭就可達到的成就。
數字長鏡頭用來表現想像、未來可能更多是在科幻電影中。
所以有學者用「奇觀」二字來總結數字長鏡頭的特效功能。現在不少國內電影在宣傳的時候把「最頂級特效團隊」作為賣點之一,他們擅長用數字特效來表現恢弘的場景。
比如《流浪地球》冰凍的世界,《長津湖》戰爭的大場面雪景及爆炸的特效。
而在韓國的電影中,更喜歡把數字特效與怪物結合起來,在《喪屍樂園2》、《漢江怪物》中,導演使用CG和實拍合成的方式,使真人和怪物出現在同一畫面中。
在美國好萊塢,他們已經做到非常成熟的使用數字特效來完成敘事,最早出名的就是科幻大片,如《阿凡達》。
而通過花100萬美金完成數字特效來稱讚愛情,在《泰坦尼克號》之前是絕無僅有的。
可以說,這部愛情電影比其它類型的愛情電影都能引發一個關於好萊塢的重要問題,關於電影的商業化價值。影片具有非常清晰的商業定位——追求最大數量化的觀眾。
而卡梅隆用了幾個小技巧便讓觀眾心甘情願掏腰包。
公主與平民轟轟烈烈的浪漫愛情。好萊塢非常喜歡拍攝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的愛情故事,比如《諾丁山》、《羅馬假日》、《畢業生》、《克萊默夫婦》《風月俏佳人》等。
而《泰坦尼克號》用了其中最平庸的一種,就是關於階級。公主與平民的故事,當然這是好萊塢迎合觀眾的手段之一。
男性會把自己代入到傑克的放蕩不羈、聰明帥氣,但是不得志的平民角色中。
雖然在現實世界裡,他們被肉絲這樣的白富美看上的概率微乎其微,而在電影中,他們通過傑克實現自己的願望,讓白富美不可自拔的喜歡上自己。
觀眾在平日里得不到的東西,通過把自己幻想成主人公,在導演有意識的技巧下,沉浸在一場194分鐘的浪漫、勇敢、轟轟烈烈的愛情夢境里。
關於美化的夢境。雖然所有的學者分析都一致認為,《泰坦尼克號》的美學價值非常平庸,它就是沿著好萊塢典型化、刻板的人物邏輯機械的進行演進的。
在視聽上不停套用快餐式的短切鏡頭、正反打鏡頭來吸引觀眾。在人物危急關頭時,沒有刻畫出內心的變化。
即使導演說泰坦尼克號完全1:1還原英國白星航運公司的巨輪細節,但是歷史研究學者一針見血的指出:影片在虛構歷史!
首先關於存活率:泰坦尼克號的頭等艙有319人,其中200人倖存,存活率為百分之六十。
三、二等艙有乘客269人,其中117人倖存,存活率為百分之四十三,三等艙有乘客699人,僅有172人倖存,存活率僅為百分之二十五。
而不是只有兩艘救生艇上的人。
其次關於婦女兒童優先:真實的泰坦尼克號是按照地位等級的艙位來救助的。
當時的泰坦尼克號上,一二等艙有兒童32名,僅有一名死亡,三等艙兒童有75名,僅活下來20名。
而這並沒有對影片的票房造成損失,反而增加了籌碼——觀眾更喜歡經過美化的世界。
現實已經夠殘酷了,觀眾更希望在電影的夢境里讓世界美好一點。
不管導演多麼不尊重歷史,但是這廣為人知的「泰坦尼克號事件」在宣傳上,便具有先天的優勢。
而泰坦尼克號更特殊的,是因為他是一出徹底的悲劇。在經典作品的長河中,真正讓人記憶深刻的往往是悲劇,觀眾在觀影之後念念不忘的不會是大團圓的結局,而是求而不得。
關於特效奇觀。從商業上來看,先不管特效做得如何,某一部電影說「我花了14億人民幣做了一個660米的白星公司的船出來!」,那觀眾一定會去看。
這是導演的卓越才能所在,當觀眾因為不基於電影本身質量原因走進電影院的時候,你就需要在故事藝術的、美學的、技術的或是心理上面的東西拿出來,讓觀眾看完之後幫助你宣傳電影口碑。
更不用說觀眾看到中間花了100萬美元用數字特效做成的傑克和肉絲唯美的站在船頭的鏡頭,再配上席琳·迪翁《我心依舊》的哀婉憂傷,使得這一片段成為所有觀眾心中永遠的經典。
而整部片子真正的美學是在影片3:03:00開始,從肉絲蒼老的臉龐搖到頭頂上方,帶著我們穿越海洋,來到沉船,穿過走廊,漸漸的光線變得明亮,是傑克第一次參加舞會時的場景,所有人都為她鼓掌歡迎她。
接著是傑克的背影,她們相擁而吻,接著鏡頭旋轉給到屋頂。時空轉換唯美,這樣一個長鏡頭的完成,毫無疑問,黑色,景物模糊,船艙是剪接的最佳選擇。
這樣一個由現在到過去的長鏡頭,給觀眾全新的時空體驗。
在我們這個技術、美學與商業化同樣發達的信息時代,藝術領域受到資本物質力量的影響肯定是越來越大,而影響世界的手段也隨著技術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豐富。
好萊塢通過挖掘歷史,斥巨資來完成技術上的升級、迎合觀眾的浪漫夢境,做成了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泰坦尼克號》。
而這一代表性的商業化樣本,無疑是對各國都有明顯的切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