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看官老爺們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聽雨說
編輯|聽雨說
王海燕與張嘉譯結婚多年,
一直被當做是圈內的「模範夫妻」。
卻不料,在幸福美好的外衣下,竟包裹著對婚姻的「失望」。
2018年,「國民男神」張嘉譯的妻子王海燕深夜發文:
「多年婚姻一團散沙,一紙協議,不再見!」
簡短的一句話,道盡了兩人的婚姻狀態。
這段話,瞬間引起了網友們的猜測:
張嘉譯與王海燕家庭破裂?發生「婚變」了?
一時間,網上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夫妻不和,
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是張嘉譯出軌了。
難道多年經營的「好男人」形象是「虛假人設」?
這對「模範夫妻」,究竟又是怎麼一步步走向「一盤散沙」的呢?
張嘉譯坎坷的成名路
張嘉譯婚姻的坎坷,或許與他自小的經歷有關。
別看現在張嘉譯在演藝圈混的風生水起,
實際上,卻是經歷了重重困難。
張嘉譯從小在西安長大,自然而然身上帶著粗獷的性子。
父母在國企工作,家庭雖沒有很富裕,但足夠安穩幸福。
張嘉譯從小就活潑好動,那時候流行摔跤。
張嘉譯就經常跟著同齡的朋友,不是上樹,就是練習摔跤。
於是,就練就了一身摔跤的好本領。
童年就在快樂、無憂無慮中度過了。
那時候,張嘉譯每天想著的就是怎麼玩,
對學習提不上一點興趣,成績也差強人意。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張嘉譯有了目標和前進的方向。
他偶然間,參演了一場劇院的表演。
這次的表演經歷,徹底地改變了張嘉譯的人生。
從此之後,張嘉譯有了一個目標:
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要成為一名演員。
那個只知道傻玩的男孩跟變了個人一樣,天天研究課本。
大人常說,開竅後的小孩,進步速度相當快。
所以張嘉譯雖然落下了很多的功課,
但通過努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參加高考那年,張嘉譯在家人的建議之下選擇了北影。
或許連張嘉譯自己都沒想到,
未來會在演藝圈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張嘉譯參加的那場藝考。
北影的考核有形體這一項,考察學子的身體協調性。
張嘉譯從來都沒接觸過練習形體之類的,
小時候都是從摔跤、打架中度過的。
藝考時,不明所以的張嘉譯,只得展示了一段「廣播體操」。
接下來,就輪到了聲樂這一項。
張嘉譯傻傻的當著所有考核老師的面,
現場來了一首兒歌:《蝸牛與黃鸝鳥》。
在唱歌的同時,面部表情極為豐富,
眉飛色揚,表演得十分賣力。
這展示放到現在的藝考中,也是相當的「炸裂」!
正是因為這樣的表演非常樸實無華,才打動了現場的評委老師們。
於是,張嘉譯通過了自身的優勢,成功進入了北影。
北影的校園裡,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帥哥美女。
這些同學不僅長相好看,也都擁有著一身才藝。
在這個人才雲集的地方,張嘉譯著實算不得突出。
外加上張嘉譯本身的性格就非常的靦腆,
一個學期下來,都沒有跟同班的女生說過一次話。
這樣的性格在演藝圈可並不吃香,
張嘉譯跟女生搭戲排練時,總會表現出不自然的行為。
老師們為了讓張嘉譯克服這一點,
刻意安排很多他與女同學的戲份。
久而久之,張嘉譯漸漸轉變了性格缺陷,變得不那麼內向了。
1991年,張嘉譯從北影畢業。
在北京沒有人脈和家境,只能回到了家鄉西安。
張嘉譯直接進入了西安的電影製片廠工作。
雖然專業對口,但張嘉譯沒有在這裡混出什麼名堂。
整整9年,張嘉譯能接到戲就演,
只要有空餘的時間,張嘉譯就會去錄像廳看電影,
在電影中反覆琢磨自己的演技,研究怎樣更好的展現出來。
或許就這一點,才造就了張嘉譯未來白玉蘭最佳男主的地位。
在老家西安不溫不火過了幾年,事業上一直沒有什麼起色。
於是,張嘉譯下定決心再次前往北京尋找出路。
北漂又是將近十年,直到2009年才有了起色。
09年,張嘉譯出演《蝸居》,角色宋思明徹底出圈。
張嘉譯將人物塑造得很好,他的演技終於被看到了。
有了《蝸居》的知名度,張嘉譯開始在演藝圈大展拳腳。
從《沉浮》、《借槍》、《懸崖》再到《白鹿原》。
張嘉譯一步步走上了更大的舞台,獲得了多個獎項。
從演藝圈「小透明」到登頂「影帝」,張嘉譯沉澱了近20年。
熒幕上觀眾能夠經常看到他的身影,生活中張嘉譯卻十分低調。
最令人好奇的無非是感情之路,但他的婚姻卻頗為不順。
「窮小子」愛上「白富美」
張嘉譯一共經歷過兩段婚姻,而王海燕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在張嘉譯還籍籍無名時,遇到了那個一見鍾情的女孩。
那段感情用簡短的一段話來說,那就是:
「窮小子」愛上了「白富美」。
如此巨大的差距,也不難預見失敗的結果!
當時的張嘉譯還只是個無名小卒,
在劇組遇到了一個喜歡的女孩:杜珺,也是他第一任妻子。
幾乎就一眼,張嘉譯無法自拔的愛上了長相甜美的杜珺。
相比於張嘉譯的沒背景、沒人脈,杜珺的家境並不一般。
兩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張嘉譯的喜歡就像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般。
一開始,杜珺並沒有想和張嘉譯發展成戀人的關係。
但杜珺的父親很看好張嘉譯,想讓女兒認真考慮。
通過父親的撮合下,張嘉譯成功抱得美人歸。
一段時間後,張嘉譯與杜珺成功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結婚後,因為經濟方面的原因,張嘉譯暫時住在杜珺家中。
張嘉譯是比較傳統的男子,心裡介意這一做法。
在岳父幫助下,張嘉譯的事業稍微有些起色,
就帶著杜珺搬了出來,準備貸款買房。
那時候,張嘉譯的事業雖然有了發展,但支撐生活還很困難。
一方面是家裡的生活開銷,另一方面是還房貸。
杜珺經常會拿出自己的私房錢,來補貼家用。
貧賤夫妻百事哀,再濃厚的感情也經受不起柴米油鹽的折磨。
漸漸地,杜珺不再崇拜著丈夫,也不想跟著張嘉譯吃苦了。
有一次,杜珺在媒體採訪時說起張嘉譯:
「如果不是靠我家的扶持,張嘉譯還不知道在幹什麼呢!」
杜珺的眼裡張嘉譯是「吃軟飯」的,看不到任何未來。
杜珺的作為,狠狠地刺傷了張嘉譯的心。
兩人的婚姻還是走向了盡頭,杜珺提出了離婚請求。
張嘉譯沒有拒絕,自知不能給妻子更好的生活,同意離婚。
2002年,兩人一同前去民政局辦理了手續。
張嘉譯事業愛情經營得一團糟,
那段日子是他人生中最昏暗的時刻。
被「掃地出門」的張嘉譯,只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事業里。
在不久後,張嘉譯又結緣了他的第二任妻子王海燕!
情定劇組
張嘉譯與王海燕也是在劇組結識的,
04年的《國家使命》,兩人分別飾演男女主。
在劇組的長久相處下,王海燕不知不覺的動心了。
在王海燕心中,張嘉譯是很好的前輩,演技好人也耐心。
就在那部劇快要殺青時,王海燕在糾結要不要坦白自己的心意。
沒成想,張嘉譯主動邀約,請她去附近轉轉。
就是這場邀約,王海燕也確認了張嘉譯似乎也喜歡上了她。
快要告別時,張嘉譯終於鼓足勇氣對王海燕坦白了心意。
隨後,兩個互相愛慕的人確定了戀愛關係!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兩人一邊搞事業,一邊談戀愛。
因為工作的原因,兩人總是聚少離多。
但只要見面,兩人都有著說不完的話,感情非常穩定。
在戀愛3年後,張嘉譯準備好一切,向王海燕求婚了。
王海燕時常感覺自己非常幸運,遇到了自己愛的也愛自己的男人。
她對婚姻充滿著嚮往,幾乎沒有猶豫就同意了結婚。
張嘉譯也從心底里認為,這次的婚姻絕不會向第一段那樣。
兩人都做好組建家庭的準備,幸福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如此恩愛的兩人,為何王海燕形容為「一盤散沙」?
疑似「婚變」,原因竟是它
2007年,王海燕與張嘉譯正式登記結婚。
婚後的兩人,如同每一對平凡的夫妻,感情很甜蜜。
結婚3年,王海燕為張嘉譯生下了一個女兒。
曾經如此甜蜜的感情,卻走上了下坡路。
王海燕初為人母,捨棄了事業,將精力放到了家庭中。
一邊操持著家務,一邊照顧著年幼的女兒。
家庭的負擔,一時間全部放在了張嘉譯的身上。
張嘉譯也不愧是個「好男人」,為了妻子女兒拚命拍戲。
張嘉譯將大部分的時間放在了事業上,自然會忽視家庭。
王海燕對此雖然有怨言,但很體諒丈夫的付出。
漸漸的,王海燕發現張嘉譯就算閑下來,也不回家。
張嘉譯口中總是告訴王海燕:需要加班,不回家了。
王海燕也只能耐心的叮囑丈夫,一定要好好照顧身體!
有一回,張嘉譯前腳剛打電話報備好,
後腳就被告知丈夫根本沒在加班。
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張嘉譯不回家是有了新戀情?
緊接著,王海燕就從朋友的口中得知了真相:
原來,張嘉譯是個麻將迷,總會通宵去打麻將。
即便是在外工作了一整天,夜裡也會打上一宿的麻將。
王海燕趕到麻將館,看到興緻高昂的丈夫時,心裡說不出的滋味。
王海燕不知如何去面對這個「陌生」的丈夫,轉頭回了家。
到家後,王海燕發現女兒發燒了,需要送去醫院。
為母則剛,現在只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送女兒去醫院看病。
王海燕自己一個人很慌張,關心則亂,只能不斷打電話給張嘉譯。
她抱著女兒,一遍又一遍地給丈夫打電話。
但得到的回答只有一陣忙音,能夠想像到當時有多麼無助。
那一晚,王海燕發覺自己好像一點都不了解丈夫。
她冷靜下來後,一個人帶著女兒在醫院裡奔波。
第二天清晨,張嘉譯得知女兒生病的消息。
一路匆忙地趕來了醫院,抱住孤單的王海燕解釋著:
「昨晚工作走不開,沒能接到你的電話,確實怨我。」
直到現在,張嘉譯還在用工作欺騙王海燕。
王海燕將憋了一晚上的氣,全部撒了出來,直勾勾地盯著張嘉譯。
一字一句地說道:昨晚我知道你在哪,別騙我了。
此話一出,張嘉譯知道自己瞞不住了,陷入了沉默中。
感情中,最怕受到欺騙。
而這件事,也成了王海燕心裡的一根刺。
兩人雖然沒有離開彼此,但也失去了往日的甜蜜。
王海燕深夜裡發的那條動態,或許就是對婚姻的失望。
張嘉譯沒有發表任何的觀點,可能也在為自己的行為而內疚。
不過,張嘉譯雖酷愛麻將,但「好男人」還是擔得起的。
還是有非常多的人羨慕兩人的感情,畢竟曾經那麼幸福美好。
原來,張嘉譯的母親就比較喜歡打麻將。
而張嘉譯從小在耳濡目染下,也沉迷麻將無法自拔。
王海燕雖心有芥蒂,但此事畢竟無傷大雅。
多年的感情不是說放棄就能放棄的,
張嘉譯與王海燕一家人依舊恩愛有加。
希望張嘉譯還是要多花些時間陪陪家人,家人才是最需要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