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2023年06月28日19:25:08 娛樂 1270

天山電影製片廠推出的新作《塔克拉瑪乾的鼓聲》以特色、多元的電影語言書寫了一個關於尋找的動人故事。

駐村幹部阿里木江隨工作隊來到塔克拉瑪干南端的小山村,尋找一位有著舞蹈夢想的少女阿依古麗,經過艱難與曲折,他找到了阿依古麗,而維吾爾族村民們也找回了失落已久的鼓聲和美好的生活。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影片藉此新疆故事譜就了天山兒女的時代情懷,實現了少數民族電影的藝術提升。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質感故事和多元視聽,是《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實現美學目的的兩個主要手段。

首先,有質感的故事。

當年,還是兒童的阿依古麗寫信給舞蹈家吐爾尼沙,表達了她的舞蹈夢想,而吐的丈夫阿里木江卻始終沒有將信帶給妻子,直到八年後的現在才發現。

懊悔之中的阿里木江隨駐村工作隊尋找阿依古麗,但後者一直否認自己是當年寫信的人。

影片以此來營造敘事張力,引領觀眾探究事情的原委。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在不斷尋找的過程中,"尋找"這條主線又帶出了多條副線:以何建疆為隊長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隊一心想驅散村裡由宗教極端思想帶來的壓抑生活氛圍,但卻承載著不被接受的巨大壓力。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他們奉獻極多,但開始的工作進展並不如意;阿依古麗的父親因受蒙蔽不許她跳舞,甚至燒了她跳舞的裙子,並且急著把她嫁人,為此受媒人所騙,父女衝突;以納格拉傳人托乎提大爺為代表的村民們不敢再打鼓,孫子艾山江因失去母親而內心有解不開的疙瘩……這些副線在主線的引導下不斷推進,醞釀著澎湃的劇情力量。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後來,阿依古麗在村民大舞台上看到她寫給吐爾尼沙信里的舞蹈畫,阿里木江也終於找到了當年寫信的阿依古麗。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尋找"的主線完成了,戲劇力量也在"尋找"結束後爆發出洶湧的情感浪潮:大舞台前,阿依古麗父女緊緊擁抱在了 一起,她最終也實現了舞蹈夢想;全村人感恩為他們重新帶來美好生活的工作隊,上千村民趕來和他們合影;村民們也重拾鼓槌,天山腳下響起了久違的鼓聲。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營造特色而多元的視聽語言,是《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實現美學目的的另一重要路徑。

片中的大部分外景,無論是新疆的自然景色還是歌舞及打鼓的場面等,都呈現出一種精緻甚至唯美的格調,來表達獨特的民族情懷。

其中依靠航拍等各種拍攝手段所展現出的畫面都非常之美,層次、光源也偏於唯美風格的處理,影像節奏的把控也力求精準,從而使得俯瞰的努爾盧克河,縫隙中透射的陽光,美麗的樹木、橋樑,以及薄霧輕繞中的村落和大舞台等都盡顯新疆自然風景之美和風土人情之美,讓觀眾對當下的新疆有了新的認知,更能激發觀眾熱愛新疆的美好情感。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片中對歌舞和打鼓場面也進行了特色化處理。

在為數不多的歌舞場面中,除正常機位拍攝外,還使用了俯拍、仰拍等各種拍攝手段,獲取各種機位的畫面以及從大遠景到大特寫各種景別的鏡頭,來凸顯出歌舞場面的氛圍。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最能體現特色的視聽表現為影片結束前的兩次打鼓場面。

第一次打鼓場面由托乎提大爺領鼓,鼓手漸漸由少變多,畫面以不同的角度和景別來凸顯出鼓陣的規模和氣勢;此外,畫面中民族服裝凸顯,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維吾爾族村民,以及不同位置的擊鼓人都身著不同顏色、不同樣式的民族服裝。

這樣的畫面造型再配上擊鼓場面,使得這一段落充滿著濃烈的民族情趣,也表達了村民們對工作隊的感激之情。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第一次打鼓場面是在影片的敘事過程中發生的,村民們在村裡的大舞台上擊鼓,表達了村民們對工作隊的感激。

第二次打鼓場面則出現在全片敘事完成後的尾聲部分,且放置於天山腳下的廣闊空間之中,表達的是全體維吾爾族同胞們對偉大祖國的感恩之情。

故此,片中第二次打鼓的視聽處理在保持精緻唯美的同時,力求儀式化。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首先,擊鼓人的服裝不再隨意,均是傳統的維吾爾民族服裝,鼓的位置擺放也偏向於祭拜儀式,體現出了較強的民族化儀式。

其次,片中不時出現的具有儀式感的粗獷民歌聲和炫聲也有了聲源,是一位莊重的維族老媽媽在吟唱。

第三,影片反覆出現推拉、旋轉和俯拍的大遠景鏡頭,進一步凸顯了畫面莊重感和儀式化。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在精緻、唯美的同時,影片的視聽更體現出了多元風格。

比如片中出現了較多的室內空間,其中維族村民家裡的戲佔主導。

在表現維吾爾族村民室內的空間時,影片也較多採用仰拍機位拍攝,以突出某種氣勢;但在處理阿依古麗家中的戲時,全部採用正常機位拍攝,畫面構圖大多是不帶房頂和地面的中段空間,影調也偏昏暗,突出了一種壓抑的氛圍,較好地實現了表意功能。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影片在聲音的處理上也較好地配合畫面,如影片中除了民歌和炫聲,具有維吾爾族特色的音樂也貫穿於影片的抒情段落,較好地烘託了阿依古麗內心獨白。

這些聲音處理都體現出了民族特色和維吾爾族同胞的時代情感。

當然,該片在聲音上的最顯著特色還是體現在鼓聲上。

鼓聲代表著維吾爾族人民感恩祖國的情感,代表著新疆兒女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代表著維吾爾族的優秀文化和傳統,也更是以工作隊為代表的正能量與宗教極端勢力對抗的象徵物。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影片對鼓聲的處理,採取了漸進的方式,由弱而強,有零散而整體,較好地表達了這種寓意。

片中從開始時僅一個村民在打鼓,之後又增加了女工作隊員打鼓,托乎提大爺也打起了鼓。

漸漸地,鼓聲將所有人的靈喚醒,村裡的人都拿出那些曾經被拋棄的納格拉鼓,鼓聲終於匯成了一股強大的氣勢,鑄就了影片的藝術之魂。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評賞析 - 天天要聞

影片結尾的整齊的鼓聲,在感恩祖國的同時,亦表達了天山兒女追求幸福生活、建設美好家園的真心訴求,也是他們唱響的"中國夢"。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