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政劍指校園暴力,現實版《黑暗榮耀》會減少嗎?

2023年04月05日19:44:06 娛樂 1873

韓國《亞洲日報》4月5日消息,為從根源上扼殺校園暴力的苗頭,韓國執政黨及政府決定研究將校園暴力施暴者不良記錄與高考掛鉤,並伴隨至其就業的方案。

此前,韓國面向民眾實施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意見均認為有必要將學生時期有關校園霸凌的記錄保存時間延長至涉事人員就業時,以此提高對校園暴力的警示程度。

校園暴力:韓國幾代人的青春夢魘

上個月,韓劇《黑暗榮耀》第二季迎來大結局,劇中的女主角文東恩處心積慮、步步為營的復仇情節,令觀眾大呼過癮。該劇引發了話題性討論,更是揭示了韓國殘酷的校園霸凌問題。

韓國新政劍指校園暴力,現實版《黑暗榮耀》會減少嗎? - 天天要聞

校園霸凌,因為真實所以震撼。《黑暗榮耀》劇中,諸如「女主被電卷棒和電髮夾燙傷」之類的校園暴力細節,其實取材於2006年韓國忠清北道清州女子中學發生的真實事件。校園霸凌不僅是對人的身體的摧殘和傷害,更將受害者和加害人一併推入了深淵中。編劇藉助主角文東恩之口,明確地表達了原型事件中「即使過去了十七年,受害者受到的創傷仍未減退」,點明校園暴力對受害者的嚴重性。

「校園暴力」一直以來是韓國影視劇中熱門的題材,校園暴力也一直是韓國幾代人的青春夢魘。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韓國的校園霸凌問題不是一種「青春病」,而是一種社會病

據韓國發布的一項校園暴力調查顯示,在5244名成年男女受訪者中,4人中就有1人(24.3%)表示,「本人遭受過校園霸凌」。調查中,87.3%的人表示,校園霸凌給他們造成了精神上的損失,55.2%的人則表示,自己遭受了身體上的損失。與此同時,大多數受害者很難像劇中文東恩那樣,有直面恐懼的勇氣,在遭遇校園暴力之後孤獨地活在校園暴力的陰影之下。

校園霸凌為何難以根治?

2021年的一項韓國社會調查中發現,受訪者中一半以上(51.1%)的人表示,沒有將被霸凌一事告訴周圍的人或請求幫助。此外,89.2%的人認為韓國校園暴力問題非常嚴重,同時,10人裡面就有7人指出,「懲罰體系鬆懈」。

曾任韓國教育廳監查官的律師韓雅凜表示,「即使因為被孤立而受到精神上的傷害,很多時候也很難進行刑事處罰。只有施暴人是學生的情況下,才能召開學校暴力對策自治委員會」,「如果受害人還沒有畢業,那不管何時遭到欺凌,隨時都可以讓施暴人受到懲罰。但畢業以後,則無法通過教育廳或學校對加害學生採取任何措施」。

韓國新政劍指校園暴力,現實版《黑暗榮耀》會減少嗎? - 天天要聞

按照韓國現行法律規定,施暴罪、侮辱罪的公訴時效為5年。也就是說,從出現施暴或辱罵等行為的當天起,過了5年之後,就無法再從法律上處罰加害者。受害人即使向加害人提起民事訴訟並要求索賠,但如果雙方從認識的當天起已超過3年,那麼訴訟時效就已過期,無法再提起訴訟。司法界也是據此斷定,「一旦畢業就很難通過法律救助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韓國社會問題成校園暴力導因

新加坡《聯合早報》一篇分析韓國校園暴力問題的文章中,從幾個角度揭示了韓國校園暴力問題的導因。

>階級制度

階級制度在韓國社會隨處可見,包括學校、職場、家庭,年紀小的必須服從長輩和前輩,在學校里低年級的學生很容易遭受高年級學生的霸凌。此外,韓國階級劃分也反映在富與貧的身份上,出身貧窮的學生也可能被一群「富二代」欺負。

>以貌取人

韓國社會「外貌至上」,長相常常成為被人歧視的因素。如同眾多韓劇中所演,一些被霸凌的學生會因為長相和身材被譏笑,進一步遭孤立等。

>家庭原因

不少校園暴力的加害者其實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將自己承受的暴力付諸他人身上。同時,受害者的父母因為忙於工作而忽略子女,直到不幸發生,才知道孩子經歷了嚴重的傷害。而父母過分溺愛孩子,也會縱容子女成為校園暴力的加害者。

韓國新政劍指校園暴力,現實版《黑暗榮耀》會減少嗎? - 天天要聞

治理校園欺凌 需要多方位同向發力

近些年,校園霸凌已經成為全球性校園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欺凌,佔總學生數的1/3,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世界共性問題。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台了與校園欺凌防治相關的法律、政策,也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治理行動。

校園欺凌不是獨立事件,處處透露著家庭和社會問題的影子。治理校園欺凌,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同頻共振,法律、教育、監管、制度同向發力。

一要強化政府職能,打好整體戰。政府相關部門要出台反校園欺凌專項法規,明確校園欺凌行為的界限、等級,完善懲戒約束機制,輔以轉入專門教養學校、記入個人檔案等懲戒措施,加大違規違法成本,增強懲戒效力。

二要強化教育監管。要強化學校教育監管責任,建立校園欺凌預防和救助機制,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無死角監控,從技術上提高防範、發現和制止校園欺凌行為的能力。要將德育、心理教育、法治教育滲透於課堂,貫穿於學生管理的各個環節,加強標準化心理健康諮詢室建設,配備專業教師,建立心理預警和危機干預機制,採取青少年兒童易於接受、領會的方式做實法治宣傳教育。

三要強化環境育人,打好協同戰。要強化家庭責任,推動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落實,引導家長樹立反欺凌意識,加強對孩子的底線教育品格教育,營造和諧友愛的家庭氛圍。要加強家校聯繫,形成家校合力,督促家長落實監護責任。

近幾年,韓國政府一直在致力於解決校園暴力問題,但目前來看,成效不足。此次,韓國擬加大力度打擊校園暴力,將霸凌施暴記錄與高考就業掛鉤。該舉措是否能見到明顯成效,讓現實版《黑暗榮耀》更少發生,我們拭目以待。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王錦川 綜合中新網、中國教師報、澎湃新聞等)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