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夫·卡加的這句台詞顯然是向《星球大戰》經典名梗「Han shot first」致敬。簡單來說,1977年的第一部《星球大戰》電影《新的希望》里,漢·索洛在小酒館裡直接開槍把賞金獵人格里多打死了,但在1997年的《新的希望》特別版里,導演喬治·盧卡斯把這一幕改成格里多先開槍,但射偏了,然後漢·索洛反擊,打死了格里多。(當時出版的配套小說和漫畫對這一幕都模糊處理,因此受影響的只有電影。)
這一修改被很多忠於原版的星戰迷詬病: 1、原版更能突顯漢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特別版把漢改成一個自衛反擊的英雄實在沒必要。 2、格里多又不是帝國衝鋒隊,在這麼近的距離,他不可能射偏。 為了平息民憤,在2004年的DVD版里,喬治·盧卡斯把這一幕改成了漢和格里多同時開槍,只不過格里多略微射早了零點幾秒而已。
這樣就能說明漢確實早起殺意。 至於格里多為什麼會近距離射偏,有一種解釋認為格里多當時本不想開槍,而是他的槍走火了。 從此以後,「漢先開了槍!」(Han Shot First!)就成為在《星球大戰》影迷和主創人員中間廣為流傳的經典老梗,出現在不計其數的作品和活動中。
「自轉方向」(Spinward)這個詞在《星球大戰》宇宙有兩個含義:首先,它是一個天文學名詞,指繞銀心逆時針旋轉方向;其次,在外環星域正北方(即科洛桑相對銀心的方向)有個星區就叫「自轉方向星區」(Spinward sector)——那裡是真正的銀河邊緣,再往北就是河外了。官方暫未透露這裡的「自轉方向巡邏隊」(Spinward patrol)具體是哪個含義。如果真的指自轉方向星區,那說明內瓦羅真的夠偏遠,都臨近河外了。
帝國崩潰後出現的海盜國家(Pirate Nation)我們早在正史小說《餘波三部曲》(The Aftermath Trilogy)里就見證過了。當時,海盜埃利奧迪·馬拉卡萬亞(Eleodie Maracavanya)奪取了已故帝國陸軍元帥卡西奧·塔格的「執行者級」星際無畏艦「殲滅者號」(Annihilator),將其改名為「自由暴政號」(Liberty's Misrule),建立了海盜國家馬拉卡萬亞主權區(Sovereign Latitudes of Maracavanya)。不過這個海盜國家在蠻荒空間,不在中環。看起來新共和國要面對的海盜國家不少。
這是觀眾第一次在《曼達洛人》中見到Y翼星際戰鬥機(Y-wing starfighter)。Y翼是從克隆人戰爭一直用到第一秩序崛起的經典轟炸機和強擊機,有好幾個子型號,是義軍同盟和新共和國的主力機型之一。
這位是加拉澤布·奧雷利奧斯(Garazeb Orrelios),昵稱「澤布」(Zeb)。他是動畫連續劇《義軍崛起》的主角團成員之一。澤布是拉桑人(Lasat),曾是拉桑榮譽衛隊(Lasan Honor Guard)的隊長,擅長使用棒槍(bo-rifle)。帝國毀滅拉桑後,澤布是少數倖存者之一。他跟著赫拉、凱南、埃茲拉、莎賓、切寶等「幽靈號」船員南征北戰,打擊帝國,是義軍早期英雄之一。本集的澤布和《義軍崛起》的澤布都由美國配音演員史蒂夫·布盧姆(Steve Blum)配音。
在吧台上,那位帶牛仔帽的飛行員就是「誘捕狼」(Trapper Wolf),坐在他左邊的是吉布·道傑(Jib Dodger),坐在吉布左邊的是薩什·凱特(Sash Ketter)。他們仨最早都出自《曼達洛人》第一季第6集,分別由戴夫·菲洛尼(Dave Filoni)、里克·法穆伊瓦(Rick Famuyiwa)和德博拉·周(Deborah Chow)客串。其中,戴夫·菲洛尼是盧卡斯影業執行製片人兼執行創意總監,里克·法穆伊瓦參與了《曼達洛人》全三季的導演工作,德博拉·周是《曼達洛人》第一季的導演之一,也是《歐比-旺·克諾比》的導演。
魨豬(puffer pig)最早出自《義軍崛起》第一季第11集和第四季第5集。這種動物在受到驚嚇時會把身體膨脹到平時的三倍。它們的真正天賦是嗅覺,尤其能聞出貴重礦物。在帝國時代,採礦行業受到限制,這一能力導致魨豬貿易在黑市盛行。
布洛克峽谷(Bulloch Canyon)這個地名很有可能是向已故英格蘭演員傑里米·布洛克(Jeremy Bulloch)致敬。傑里米·布洛克在《帝國反擊戰》和《絕地歸來》中飾演了曼達洛人的靈感來源——波巴·費特。
里德中尉(Lieutenant Reed)出自《波巴·費特之書》第5集《曼達洛人回歸》。他的扮演者是英國演員馬克斯·勞埃德-瓊斯(Max Lloyd-Jones)——在《曼達洛人》第二季第8集里,他是盧克·天行者的動作戲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