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狂飆》是高開瘋走的話,那麼《三體》就是高開神走,而且沒有爛尾,反倒是成為了近些年少有的結尾成為全劇高潮的劇。
如今《三體》豆瓣評分已經追平了《狂飆》,都是8.5分。
反觀《狂飆》,前期高開瘋走,中後期一路下滑,直接從9.1分跌至了如今的8.5分,或許最終還會被《三體》反超。
如果說《流浪地球》打開了國產科幻片大門的話,那麼《三體》就打開了國產科幻劇的大門,甚至已經和《流浪地球2》一樣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電梯、核爆月球等令人震撼,而在《三體》中,宇宙閃爍、三體遊戲、古箏行動同樣令人震撼。
「摳書式的還原」,尊重原著,這是最初《三體》給觀眾留下的最深印象。
畢竟原著已經是聞名於世的著作,能夠原封不動地還原就已經很是了不起了。雖然在某些人物和情節上又做了較大改變,一些更是成為了該劇的敗筆,但是並不妨礙整體的質量,尤其愈到最後,青年、老年葉文潔的塑造,紅岸基地故事的講述,人性的剖析,以及視效拉滿的古箏行動,令人熱血的「蟲子言論」,都已經在國產科幻劇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名場面不斷,將原著中的那些經典場面一一還原,令人嘆為觀止。
「幽靈倒計時」「宇宙閃爍」「人列計算機」「紅岸基地」等,都可謂高度還原,又極具震撼和視覺衝擊力。
當然,一切都並不只是簡單地還原。
而是現實主義的手法,去講述科幻故事。
所以一開始讓人誤以為這是刑偵破案劇,但是隨著劇情不斷推進,懸疑的一個個揭開,讓人驚呼將科幻拍得如此現實,真的是少有的。
而這種現實主義精神,也運用到了視效上。
諸如最後的名場面古箏行動,單單從視效上來看,無疑是花了大價錢。當然也是大獲成功的,絲毫不輸《流浪地球2》中太空電梯的呈現。除了cg特效,審判日號的殘骸是實景搭建,而巴拿馬運河雖然遺憾未能去到真實的巴拿馬運河,但是也是歷經兩個月的考察方才找到了這樣一塊取景地。
從納米飛刃切割到最後的殘骸,可謂氣勢如虹,一氣呵成。
只能用震撼來形容了。
人物角色方面,史強無疑是前期和結尾最為高光的角色。
或許形體上不符合,但是精氣神上真的演繹得精準到位入木三分,粗中有細、有情有義。
于和偉、張魯一這對中年搭檔成功破圈,成為叔圈cp中的頂流。史強一次次開導汪淼,接地氣的樸素價值觀,令人醍醐灌頂,不僅征服了汪淼,更是讓觀眾折服。雖然是警察,但是卻有著江湖俠義精神,但也並不是大老粗一個,而且還有著異於常人的智慧。尤其最後提出「納米飛刃」割船的計劃更是令人驚詫,而「蟲子」言論,延續著此前開導汪淼的談話, 整個胸襟和氣魄更是將整部劇的精神和格局提升到了一個全新高度。
然後就是葉文潔這一角色人物,雖然關於她有著敏感的情節,但是劇集中並沒有迴避,而是巧妙避開了審查部分,較為全面還原了和呈現了葉文潔一步步「黑化」的過程。在人性剖析方面,既有惡,也有善的呈現。而對於葉文潔來說是矛盾複雜體,個人身世的經歷促成了她對外星文明的渴望,但是顯然並不是極致的惡,而是帶善的恨。
但是顯然此後的地球三體組織已經不受她所控制,而是出現分歧、分化,又從個人拓展到了更為廣度與深度的演繹。
雖然該劇有著諸多惡的呈現,可是從來沒有丟掉人文關懷,不管是葉文潔受到楊衛寧的照顧,還是在齊家屯被老鄉們照顧,人性善良的光輝也是被淋漓盡致體現著。
同時,整部劇的視角上也是非常中立客觀,並沒有去批判任何人,而是更加中立客觀呈現各方的行為,讓觀眾自己去做出思考和判斷。
電視劇《三體》,不僅在技術上實現了國產科幻劇質的飛躍,更是從內核上有著極大提升,格局視角不局限於某國某地區,而是超越國界,跳出地球,探討著人類文明在宇宙中的演變。
總之,國產科幻劇的大門已經打開,《三體》宇宙才剛剛開始,而國產科幻也將繼續高歌,邁向更高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