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四
人的一生,都在處理各種關係,哪怕是逃避到深山老林,其實,依舊是處理關係的一種方式。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在關係中受傷,也在關係中反思,最終,為了能擺脫各自的痛苦,而終於體會人間百味。
人都是在理解別人之後,才能在各種關係中療愈,變得圓融。
這一期的四個男性,有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奮鬥男,有情場中跌宕漂泊精英男,也有在各種關係中受傷又痊癒的官場男。
他們用各自的命運,告訴了我們,他們對待感情與人生的理解。
▼
1
肖然—— 2014《相愛十年》
其實人一生之中,都會追問自己,這一生,到底要什麼?
這個答案不是標準的,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變自己的想法。
肖然這個人物,是《相愛十年》的男一號。這個故事,不是城市愛情劇,而是七零後的奮鬥史和心靈史,故事沒有三姑六婆家長里短,而是浸透了世態炎涼的心酸,又蒸騰著慾望都市的浮華、冷艷與蒼涼。
肖然是個孤兒,一無所有,在大學裡顯得很卑微,但偏偏愛上了一個青春漂亮的女孩——韓靈。放寒假的時候,別人都回家了,而他無家可歸,相思心切,他花費「重金」買了車票,去了女生的家鄉,為的是看一眼女生,只看一眼就好。那個在大雪瀰漫之中看向韓靈的眼神,讓人心疼,卑微又深情。
心誠則靈吧,最終,他收穫了愛情,他甚至發誓:一定要讓韓靈過上最幸福的生活。
因為留校受阻,他無路可走,跟隨著很多無名小卒,奔赴了上世紀90年代初的深圳。據說,那裡遍地黃金,機會無數,隨時能改變命運。但到了深圳才發現,現實殘酷到難以想像。
他一無所有,擺地攤賣盜版光碟,做過銷售業務員,推銷香皂……
在艱難的縫隙里,他和韓靈的感情卻越發升溫,尤其是韓靈畢業之後也來到深圳之後,他們開始同居,把那個小小的出租房收拾的溫馨乾淨。日子雖苦尤甜,有一日三餐和甜蜜陪伴,更有夢想。
唯一的遺憾就是,韓靈意外懷孕,但經濟條件無法要孩子,於是去了小診所流產,導致流產時留下了病根。
肖然早出晚歸,廢寢忘食,賣命地工作,在外地出差推廣,稍微有一點好消息,會打韓靈的呼叫,等待電話,但很多時候兩個人會因為事情而錯過。無論怎樣,他是為了夢想越挫越勇,他發誓要讓韓靈睡在金錢上數錢。
終於,他用智謀勇氣以及對良知的違背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提著一袋子現金興沖沖地回家,把現金鋪滿在床上,要對韓靈兌現他的諾言,兩個人在金錢上相擁而泣。儘管,韓靈從來要的,就不是錢,但是,依舊為此感動。
之後,肖然用手段打垮了之前的老闆兼對手,招賢納士,開始了真正的逆襲。
那個時代的深圳,改革開放的第一縷春風掠過,人們再也沒有停止過追求財富的腳步,在一次次挫敗與羞辱中,不斷在廢墟中重建心中的殿堂。
肖然的商業頭腦和男人自信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不斷磨礪和升級,他變得有閱歷有膽識,最終,成為了億萬富豪。
韓靈卻因為從前流產不慎時留下的病根,永遠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儘管肖然買了靠海的大別墅,有專門可以練習舞蹈的練功房,極盡奢華,卻沒有了愛的感覺。
在物質上極大滿足之後,空虛的肖然開始沾染了黃和賭,他包養女明星,扶持長相酷似韓靈的年輕女主持人上位,日夜笙歌,無比快活。
他好像什麼都有了,卻越發不知道所謂成功的意義,他本身是孤兒,也沒有擁有孩子的機會,在掌握巨大的財富之後,陷入到巨大的茫然和孤獨之中。
因為自己失去了重心,他反反覆復傷害著韓靈,甚至也不知道為什麼傷害她。在傷害之後,又反反覆復希望她回頭。畢竟,他知道這個世界唯一愛著他的,也只有韓靈了。
肖然是什麼人?
周振興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創辦公司時,成為他的副總,每天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但支撐著整個公司,也會化解他的戾氣帶來的麻煩。
他也看著肖然傲慢,看著他心碎,同時也會在他醉酒大哭的時候,安慰他。
作為比他年長的男人,周振興曾經跟他說了一段話:
「老闆,你這個人呢,其實一生都在演戲!你假裝殘酷,假裝成熟,假裝無所謂,其實說實話,你一直都很天真,你恐怕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吧?」
其實,不是每一個人在犯錯之後,都擁有可以改過自新的機會,肖然也許有,但命運沒有讓他抓住。在和韓靈離婚之後,他提出了復婚。
在2002年春節,他去機場接韓靈的路上,出了車禍。
傲骨心雄一生,瞬間灰飛煙滅。
這是肖然的短暫一生。
讓人唏噓,讓人感慨。不知道,在那一刻,他想到了什麼?
2
何以琛 ——2015《何以笙簫默》
「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我不願意將就。」
這句話流傳很廣。他說的這句話,看似深情,也有一種近乎乖戾的偏執,但是,我們偏偏就喜歡他這種偏執。
因為這種偏執,過於稀缺,幾近絕跡。
其實,對於何以琛來說,不是他願不願意將就的問題,而是,他曾經被那道光照耀過。
何以琛是個孤兒,他從小父母雙亡、寄人籬下,人生是灰暗的,生活彷彿密不透風,也沒有任何樂趣。幸運的是,他被一個陽光愛笑的女孩死纏爛打地愛上。哪怕他冷若冰霜,她也能笑容照耀。
在關係中,被照耀,就意味著被拯救。
被愛拯救過的男人,當然會把這個女孩納入到自己的人生,開始計劃未來。這樣的男人,一旦愛上,就會毫無保留。
但是後來,何以琛發現女孩的父親是間接害死父母的人,他內心撕扯又痛苦,忍不住在發火時,說了一句讓他畢生後悔的話:「趙默笙,我寧願從來都沒有認識過你……」
默笙因為突發事件,幾乎直接出國,然後銷聲匿跡。這一走,就是七年。
何以琛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別無他法,唯一的選擇就是等待,等待的姿勢是頹廢沉淪,怨氣叢生,卻又是心甘情願。
等待的七年里,傷痕見骨,他守著自己被踐踏的殘骸,守著一點點留下的餘溫,提著一口氣活著。他甚至覺得自己的等待是一種犯賤,可是,他還是等待,彷彿溺水的人,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沉淪,但無能為力。
所以,當他七年之後遇到趙默笙,身上那種身不由己的偏激和戾氣,是可以把對方灼傷的。他醉酒後的強吻,結婚時「即使我們註定一輩子相互折磨,我也不會再放手」的憤怒,以及默笙要去香港之前的「婚內強暴未遂」,都只是表明,他傷得太厲害。
他有諸多發瘋又寂寥的時候,面對「失而復得」的戀人以及累累傷口,他沒有自我療愈的能力。而且,他總是感覺,自己隨時會被拋棄。自卑自憐的同時,也自我質疑:這種近乎執念、尚有心魔的愛情,究竟該不該步入婚姻?
他很茫然,他不知道答案。一個看似沉靜成熟的男人儘管表面鎮定,但只要對方有一點點不堅定,他就會失態,彷彿隨時會碎成齏粉。
傷人傷己,又身不由己。這是他的心魔。心魔不僅僅是愛情,也有父母之仇。很多恩怨,需要時間來化解,解不開,也忘不掉。
但是,人生就那麼短,又何苦這樣?
所以最終,他還是屈從了,他說:「我屈從於現實的溫暖。
」那是一種「把不愉快都甩開」的態度,很多事情就是一個念頭的轉變。
3
王瀝川 ——2016《遇見王瀝川》
有人說,千年修得何以琛,萬年修得王瀝川。
王瀝川,真正的紳士,他來自瑞士的建築世家,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築系,設計才能卓絕,屢次獲得諸多國際建築大獎,勤奮紮實,關鍵是,他善良寬容,尊重女下屬,因為生活背景,他精通英語、德語、法語,堪比專業翻譯師。
最重要的是,形象不俗,沉穩弘毅,高貴矜持。
但這些,都是表面,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無論外表多麼光鮮,內心總是有傷痕。他青春正好時,在一次車禍中失去雙親,然後是骨癌截肢。
這樣的痛苦和打擊,真的是足以讓一個少年被摧毀不知道多少次。儘管他也專註於事業,但是,在沒有遇到愛情之前,他對自己的人生評價是:等待我的,只有死亡和腐朽。
和上一個男性人物何以琛一樣,他的灰暗人生,是被小秋照亮的。這個向日葵一樣的女孩子,在他的生命里,投進了最燦爛的那一縷陽光。
當然,他也愛小秋。只是,在準備求婚的時候,得知自己的身體出現重大問題,於是逃避。
從此之後,他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小秋,you must move on .
他不辭而別,消失了。
小秋不理解不甘心,不斷寫郵件,而回到瑞士經歷四年化療的瀝川,唯一的支撐點就是小秋的郵件。
病情稍微好轉,他就想辦法見小秋,但見了之後,又反反覆復,兩個人彼此折磨。越是對小秋感情深,越發覺得自己配不上她,越是想把她朝外推,儘管不捨得。
在動蕩的生存與生活里,男女都在尋求一種安定感,飛蛾撲火是一種太傻的姿勢,是被人嘲笑的。其實,愛也不是非得要這樣捨生忘死,但是身不由己地那樣做。
就好像是王瀝川,他也最終知道,無論他剩下的時間還有多少,還是應該和小秋在一起。他給自己選了墓地,上面的墓志銘這樣寫著:這裡睡著王瀝川,生在瑞士,學在美國,愛上一位中國姑娘,所以死在中國。
4
馬國梁——2016 《中國式關係》
馬國梁,四十多歲的男人,是某國家事業單位副主任,手握實權,前途坦蕩,身處官場,言談舉止官氣十足,走路喜歡背手,張口閉口你們這些年輕人。他享受酒桌上的吹捧,享受被眾人尊敬的狀態,喜歡居高臨下地點評別人,看起來有些官僚;可同時他又很有思想有主見,革舊鼎新的鬥志。
因為他洞悉辦公室政治,自認為官升一級勝券在握,曾很是自信地說:你不懂中國式關係,就不可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這樣的男人,簡直是很多普通人望塵莫及的一種存在,好像他是人脈與資源的交通樞紐,任何事情到他那裡,都可以順利解決。
但實際是什麼?
作為一個在在官場中有著實權的男人,他的經歷很像是過山車,在很短的時間內,經歷了離婚、離職、背叛等眾多的人生波折。
他精於人情世故,又傷於各種人際關係。
在他眼裡,婚姻關係是一種神聖的關係,是一種責任一種承諾,所以,他對妻子的愛,更像是一種對自己理念的維護。而當缺乏呵護的妻子遇到愛她的男人,拋棄他簡直是註定。
只是,和妻子相愛的人是他的手下助理,這個男人擔心搶了上司的老婆而被打壓,工作上做了手腳,沒想到把領導的職位也搶走了。
他被迫棄官從商,投身商海。由國家幹部變成了公司老總,又從公司老總變成了靠雙手吃飯的體力工作者,甚至是遁身世外的農夫,最後在公司危亡之際挺身而出。
而在這一系列變化中,他不得不體味著中國式關係,領導關係、利益關係、合夥關係、男女關係、家庭關係……
他不斷被折磨,不斷反思,之後理念才被慢慢糾正。
這正是中國人的療愈方式,在關係中受傷,在關係中療愈。並最終憑藉智慧擔當和人格魅力,實現了人生的翻盤。
最終,他憑著「不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的」處世哲學,在理想與利益之間進行選擇與取捨的經歷中,重新找回了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價值與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綠塵,鏈接影視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