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央視春晚是中國人民每年都會期待的一場盛典,能夠親臨現場觀看,可以說是無上光榮。
但有一個女人,連續20年都坐在春晚觀眾席的前排,她是誰?為何能被央視「寵愛」20年?
生於桂林,長於香港
她叫靳羽西,出生在廣西桂林這個風景優美的寶地,要說有什麼家世背景的話,可能最有名的就是他的父親。
靳羽西的父親叫靳永年,他是一位畫家,也是「嶺南派」畫系的代表人物,而他的母親則是一個有經濟頭腦,善於投資的商人。
3歲那年,靳羽西跟隨父母舉家搬遷到香港定居,在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靳羽西的人生命運發生了轉變。
出身書香世家的靳羽西,從小被父親要求,不做第二,只爭第一,所以靳羽西的成績十分優異。
為了供她念書,母親不惜賣掉一套房子,送她去美國留學,媽媽的這一舉動,也幫助靳羽西迎來命運的轉折點。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社會,相對於中國社會來說,無疑是發展先進的,靳羽西在取得碩士學位後,打算留在美國經商。
這和她的大學「鋼琴專業」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起初父母並不同意,但靳羽西十分堅持。
當時的她,立志想要成為「魯賓斯坦第二」的鋼琴家,可隨著對自己能力的認知加深,她覺得自己做不到,於是她果斷放棄。
認真審視自己後,靳羽西決定跟隨母親的腳步學習經商,於是她和自己的妹妹成立了一家銷售中國絲綢等特產的跨國企業。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因為經商,靳羽西發現了她第二個人生目標,那就是架起中西方交流的橋樑。
當時的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民國年代,在他們的認知里,中國的男人還留長辮穿長衫。
靳羽西每次碰到有這種想法的人,都會費盡口舌去向他們解釋,中國日新月異的現狀,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已經開始和國際接軌。
每次說完,靳羽西都覺得他們好像並不相信,時間久了,靳羽西就想做一檔關於中國的節目,讓美國民眾看看中國如今的現狀。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靳羽西就開始為之努力,她學習了主持人方面的知識,然後來到曼哈頓電視檯面試。
因為從小在香港長大,所以靳羽西說的一直都是粵語,剛好曼哈頓電視台有一檔關於中英的節目,需要一個會說粵語的人,靳羽西的面試可謂是馬到成功。
邁進電視台的門檻,這只是靳羽西計劃里的第一步,而之後,她又開始開始學習節目製作,成為編導讓她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正是這個小小夢想,讓將來的靳羽西成為了一個大大的人物。
《看東方》
靳羽西一邊經商,一邊兼職當主持人,在豐富的社會閱歷之下,她積攢了很多素材,她把美國民眾對中國一些五花八門的看法,和自己想要說的話,策劃成一期又一期節目。
從策劃、拍攝到剪輯等,全都是靳羽西一人在把控全局,除了投入一片赤誠之心,她還賭上了自己的身家,沒有廣告商的贊助,每一分錢都得她自己出。
當《看東方》節目橫空出世的時候,靳羽西只看了30秒,便流下了眼淚,因為這一天她足足等了6年,6年磨一劍,讓靳羽西一炮而紅。
這檔節目播出之後,在美國好評如潮,靳羽西通過她獨特的視角,活潑的方式,讓美國人看到了跟他們的想像完全不一樣的中國。
自從這個節目從面世後,12年的時間裡長盛不衰,靳羽西因此被美國社會譽為「來自東方的馬可波羅」。
《紐約時報》曾評價靳羽西:「很少有人能夠把東西方兩種不同文化融為一體,而靳羽西小姐憑她的智慧和風度做到了。」
成為電視人之後,不管是主持也好,製作節目也罷,對靳羽西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可當美國公眾電視網找她直播翻譯中國國慶盛典時,她卻如臨大敵。
自從尼克松訪華之後,中國曾經與美國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期,當新中國成立35周年時,美國電視台打算轉發直播中國閱兵儀式。
在我國綵排時,美國方面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但當聽到節目里說的都是普通話時,他們立刻意識到這個節目還需要一個會中文的翻譯。
因為《看中國》節目實在太火了,所以美國電視台直接聯繫上了靳羽西,希望她能擔任這次直播的翻譯。
可問題是,靳羽西是在香港長大的,她只會說粵語,並不會講普通話,甚至聽都聽不懂,最主要的是,還有兩天就是國慶節了,留給她的準備時間實在太少了。
如果是別人,可能連考慮都不會考慮就直接拒絕了,但是靳羽西不是別人,她認為自己作為「中美交流」的橋樑,她有這個責任和義務接下挑戰。
兩天的時間,靳羽西不眠不休,來不及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她就直接用背的方式記住了所有專業辭彙。
在她的努力下,這場直播進行的很順利,而她精準的翻譯,讓央視注意到了靳羽西的存在。
正是這48小時的努力,讓靳羽西和央視結緣,也為她回國發展奠定了基礎。
《看世界》
一場國慶直播和風靡全美的《看東方》,讓靳羽西成為了美國人看中國的一個窗口。
1985年,中國也打算打造一檔節目,打開中國人看世界的窗口,我國政府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靳羽西。
在中國政府的盛情邀請之下,靳羽西放下美國的事業來到了首都北京。
在聽完央視的想法之後,靳羽西覺得這似乎就是自己的使命,所以她願意接下這份意義重大的工作。
彼時的中國,改革開放7年,正是一個迫切想要奔向世界懷抱的國家,但我們接收國外的消息還是相對閉塞,很多人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
靳羽西帶頭策划了《看世界》欄目,靳羽西要帶領成員前往世界多個國界,去採訪他們的知名人物,去播報他們的風土人情。
雖然團隊和節目方案都有了,但他們依舊面臨一個最大的難題,那就是資金。
衣食住行等每一樣都需要花錢,再加上要去的國家眾多,節目經費預算高達300萬,那還是1985年的300萬,放到現在比3000萬還要多。
為了解決經費難題,靳羽西把在美國的策劃經驗拿到了中國,她提出每一期節目留出3分鐘時間,用於播報贊助他們節目的廣告商。
可在此之前,中國的電視節目根本就沒有廣告,國人們見都沒見過,又怎麼會大價錢投資呢?
靳羽西又主動挑起大梁,她表示願意去美國試一試,在她的努力下,美國可口可樂、寶潔公司、雀巢等,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企業,正式打開了中國廣告市場。
可以說,是靳羽西一己之力打開了中國電視廣告業發展的先河,沒有她的「開天闢地」,中國電視廣告業,不會萌芽的這麼早。
資金到位之後,靳羽西帶著團隊開始「周遊列國」,將近兩年的時間,他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倒時差對他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
她去過25個國家拍片,訪問過不計其數的政府首腦、皇室貴族與世界知名人士。
1986年,《看世界》更名為《世界各地》,正式在央視播出,104集的節目,為數以億計的中國老百姓,打開了認識精彩世界的大門。
在這檔節目的影響下,很多人都萌生了想要週遊世界,走出國門看一看的想法。
而靳羽西作為這檔節目的策劃者、製作人和主持人,她也一躍成為了中國那個年代家喻戶曉的主持人。
《世界各地》的大獲成功,讓她看到了自己身上更多的可能性,於是她再接再厲,又策划了《改革的中國》節目。
這檔節目是專門面對美國社會而製作的,裡面以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和成就為故事主線,講解了中國建國以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很多人都說,靳羽西是讓「世界了解中國,中國了解世界」的第一人。
轉瞬即逝的愛情
事業蒸蒸日上,靳羽西的感情生活卻是一片空白。
靳羽西身上既有東方女性的優雅端莊,又有西方女性的敢拼敢穿,這個兼具「中西」女性優點於一身的女人,成為了很多美國、香港富豪追求的對象。
可即便追求者眾多,卻沒有能讓她感到心動的,不是靳羽西的眼光太高,而是真的三觀不合。
那個年代,還沒有「女強人」這個概念,即便是在西方,社會主流依然是婚後男主外女主內。
靳羽西是一個不喜歡被「圈養」的女人,當富太太並不是她的夢想,對她來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才是她奉行的唯一行為準則。
直到她遇到了一個叫做馬明斯的富豪,她才體會到了愛情的滋味,兩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據說只是因為馬明斯說了一句話。
馬明斯曾對她說:「羽西,你這麼忙,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靳羽西了解到,馬明斯有一個十分恩愛的前妻,可對方命薄早逝,馬明斯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濫情。
靳羽西最終和比他大14歲的馬明斯領證結婚,根據靳羽西的心愿,他們在美國舉辦了一場盛大的中式婚禮。
可惜這段婚姻只持續了短短5年,兩人便和平分手。
馬明斯的出現,對靳羽西來說是一場短暫的愛情,但同時也是一個新的夢想開端。
新的起點
上世紀90年代,那個衣服顏色都是黑藍灰的年代,中國社會女性幾乎沒有人會化妝,這在靳羽西看來是需要改變的一點,她認為每個女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
和馬明斯結婚後,在丈夫的幫助下,靳羽西進軍了中國化妝品行業。
靳羽西是不缺錢的女人,她選擇下海經商並不是沖著掙錢去的,而是她想幫助中國女性變美,她是第一個想讓中國女性擁有美麗的女人。
為了完成這一夢想,靳羽西做了很多努力,她通過寫書《羽西亞洲婦女美容指南》,來幫助中國女性了解什麼是化妝。
鏡頭前的她始終衣著靚麗,打扮時髦,她還親自開簽售會,親臨現場教大家怎麼化妝,在她的影響下,中國女性對美的認知開始覺醒。
10年時間,靳羽西將她的化妝品牌「羽西」做到了美國上市,這個充滿東方文化氣息的化妝品品牌,成功擠進世界化妝品前列。
「功成名就」的靳羽西,在經商成功後,還在美國做了一檔《人如何在中國經商》的節目,她把自己經歷的或者看到的,經驗和教訓總結後展示給美國商人。
節目一經播出,又在全美掀起了一股「中國經商熱潮」,似乎靳羽西想要做的事,幾乎沒有做不成的。
尾聲
靳羽西即便年事已高,但她依舊閑不住,她在中美兩所大學都設立的獎學金,用於鼓勵需要幫助的莘莘學子,她還回到老家桂林,在山區建立「靳羽西小學」。
靳羽西的一生,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她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所以《人物》雜誌曾稱她為「中國最有名的女人」,沒有之一。
我國政府還曾為靳羽西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而她也成為了理念春晚的座上賓,靳羽西的人生可謂精彩絕倫,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