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電影《食神》與其說是一部講美食的功夫片,還不如說是一部講商戰逆襲的喜劇片。美食是成人的童話,而周星馳的《食神》則是商人的寓言。
如果我們切換角度,從唐牛這個配角的角度出發把食神的故事倒過來看一遍,我們也就能夠理解少年食神從創業者到初級奸商,從小跟班到頂級富豪的進化之路。
一、從初級創業者到初級奸商
故事還要從一個年輕的胖廚子開始講起。最初,他只是中國廚藝訓練學院的一名學員,自以為在山東藍翔湖南分翔的學到了不起的烹飪知識,隻身一人前往香港。
在廟街的一個地攤前,唐牛天真的以為可以憑藉自己高超的廚藝對街邊的雜碎面指指點點。殊不知,隨隨便便一個路邊的小混混都能教他做人。
唐牛來到香港廟街的第一天就被一幫小混混打成狗,如果不是雙刀火雞這個樣貌醜陋的女人收留,食神恐怕還沒開始做飯就得先要飯。
雙刀火雞的棒子,加上食神唐牛的腦子,他們很快就一統廟街的飲食行業。在廟街的日子裡,唐牛在市井流氓身上學會了初級奸商的競爭精髓,座位越擠越好,凳子越不舒服越好。這就是將來能店大欺客的標誌,讓客人趕緊吃完趕緊走,用以增加翻桌率。
單單靠「地攤經濟」僅僅能夠解決「溫飽」,只有拓展店面才能實現「奔小康」的基礎目標。很快,唐牛就聯合其他商家,研發出拳頭產品「爆漿撒尿牛丸」。
如果按照傳統的推銷模式,無非就是打折銷售,原價999,今天只要9塊9 那一套。
這家新的店鋪,從一開始就走向了「互聯網」銷售模式,最初免費發放,用口感吸引顧客。有了第一批客人的口碑之後,立馬開始漲價銷售。等到客滿為患的時候,還要做「限量銷售」。
等到當地市場飽和的時候,還要有意識的壓縮產量實現「飢餓銷售」。
讓這些追逐美味而來的食客們深刻領悟到,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二、從廚師到商人
食神的撒尿牛丸如何與市面上的普通牛丸進行區分,唐牛想出的主意就是將乒乓球與牛丸進行「捆綁聯想」。就像某些魔性廣告一樣提神洗腦、入腦入心。
一提到「送禮」就會聯想到「腦X金」,一提到「中間商」,就會想到「賺差價」,
一提到「怕上火」,就會想到「X老吉」,一提到「挖掘機」就會想到「唐國強」
撒尿牛丸的魔性廣告在於,它甚至都不用告訴你它有多麼「Q彈」,它只需要跨界「乒乓球」就好。
好奇心驅使客人進行初次消費,口感好,就不虛此行了。還能打乒乓球,那就是「有噱頭」。顧客覺得物超所值,生意立馬就火爆了。趁著撒尿牛丸颳起的第一股風口,唐牛將撒尿牛丸直接做成了全民級別。
什麼叫做全民級別?肯定不是端著的、高高在上的,而是雅俗共賞,能走進大家生活的。
撒尿牛丸,又好吃能又能玩。
放到抖音盛行的現代,一邊吃著火鍋,一邊打乒乓球,那就是有趣的老鐵。
唐牛很快意識到,開分店,連鎖店、是沒有什麼搞頭滴。不菲的租金、昂貴的人工、費心耗力的管理,面對群體都只是一城一地的周邊居民,投資大、回款慢、周期長,只有做成罐頭,才能脫離本地市場,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就像「共享小黃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陪護床」一樣,互聯網思維所帶來的最廣闊的資源、最便捷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被迅速瓦解和顛覆。
既然挖了到第一桶金,那麼如何進行下一步投資,就是大公司與小老闆的分界線。
底層思維就是李兆基提出的「買樓收租」,當個不愁吃喝的「包租公」即可。
唐牛提出的則是「先上市,上市之後集資。接下來炒股票、炒地皮,再分開上市,光利息就賺翻了」。
想成為「窮爸爸」,還是賭一把成為「馬爸爸」?
路怎麼走,只有得先拿到「食神」這塊金子招牌,才能大展宏圖。沒有權威機構的認證,炒菜的唐師傅,永遠不可能成為「康師傅」。
食神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燒菜燒的好,要飯要到老。
還認為真康師傅能做飯?老乾媽能下廚?快醒醒吧!
三、從廚師到食神
在夢想的推動和市場的滋潤下,人類的優勢資源都在向頂端匯聚,創造出令人驚嘆的能量和難以抵禦的誘惑力。「食神」這塊金子招牌比想像中的更強大,更具有吸引力,讓每個手握廚具的人,時時刻刻都想成為他的囚徒。
可惜,食神的位置,永遠都掌握在資本家斯蒂芬周的手裡。從主辦方到參賽人,裁判、旁證、主板、協辦都是他的人。他不但可以在雞蛋里挑出骨頭,甚至光憑長相都能給你打0分。
面對唐牛咄咄逼人的野心,斯蒂芬給他安排了一個「中國廚藝訓練班」的名額。名義上是讓他進修廚藝,實際上安排了一場刺殺。
唐牛最心愛的女人,雙刀火雞被人殺掉。唐牛滾落懸崖,因禍得福學習到少林寺最正宗的武學。
在商業世界沒有永遠的勝利者,努力卻不一定有回報。為了復仇,唐牛改頭換面成為「吳老闆」,潛伏在史蒂芬周身邊,學習他所有的管理方法。
為此,他不惜在電梯門口拉屎,被老闆各種整蠱。當他的頭再一次被按進蛋糕里之後,他終於破解了「食神」的密碼。
吳老闆發現史蒂芬周最喜歡玩「真的猜不透你」這種小把戲。只要是別人認為對的事情,他就立馬跳出來反駁,用來彰顯自己的高人一等和「政治正確」。
在「食神」面前,裝傻充楞,打腫臉充胖子,就是史蒂芬周最喜歡的調子。
自己討厭的議案,食神絕對會支持。
自己討厭的人,食神絕對會拉攏。
不管什麼樣的提議,只要把食神的話反過來聽就行。
吳老闆完全仿照了史蒂芬周的上位路線,把餐廳「大快樂」開到了「唐朝」的對面。他隱忍,藏匿,蓄勢待發,等到「大快樂」的股票升了好幾個價位的時候,吳老闆終於有資格坐到了食神的對面。
「有批牛肉好便宜」等到時機成熟,吳老闆終於給出了致命的一刀「有需要的話,打這個電話」。
等到他還在鏡頭前繼續花里胡哨的「講故事」、賣情懷的時候,只需要一幫湯匙就能將他的食神帝國掀翻。
唐牛終於坐上了食神的位置,當年的屠龍少年,最終成為了惡龍。
哪怕食神東山再起,也不過是一場從頭再來的「資本遊戲」。
成為食神,需要用心,一不留神就會敗給貪心。
白羽點評:《食神》不是周星馳最好的電影,確實一部值得思考的電影。這部拍攝於26年前的電影,其內容對於今天的餐飲業仍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既有經營的方式方法,也有經營的核心理念。投機取巧、以次充好的餐飲企業,早晚會被市場拋棄,用心經營、顧客至上的企業,才能在餐飲業長盛不衰。#影視時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