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瘦弱矮小,拋妻棄子,抽大煙,未打日本人,卻還是一代宗師

2022年11月24日23:53:09 娛樂 1544

電影葉問》的上映讓大家重回詠春時代,葉問的傳奇故事也在電影中有所展現,比較經典的一幕必然是葉問跟日本的空手道高手對打,更揚言:「我要打十個!」,該句更成為港人口中的金句!跟葉問對打,一字馬都要斷腳。


那麼葉問真能一個打十個,一人挑戰佛山所有武術館,暴打美國海軍陸戰隊嗎?


事實上,這不過是電影里的劇本而已。真實的葉問雖不及電影那般神奇,但也稱得上傳奇,可傳奇故事卻截然相反。

葉問:瘦弱矮小,拋妻棄子,抽大煙,未打日本人,卻還是一代宗師 - 天天要聞

葉問照片


家庭背景

葉問,1893年生於廣東佛山南海桑園。葉氏一族自祖上共有七位進士,也算是書香門第。到葉問父親這一代,雖沒了功名,但其父親葉靄多善於經商,成了當地有名的富商。祖宅圍牆更是佔了好幾條街巷,十分氣派。


原本生於這樣的家庭,祖上又是世代為官,葉問將來不是博取功名便是繼承父親的基業。奈何自己體弱多病,貪玩好動,不習詩文,喜歡耍棍棒。父親見他7歲仍比同齡小孩矮小,心中甚是心疼。

拜師學藝

1900年,父親葉靄多因擔心兒子體質差,怕其早年夭折。於是便讓他拜入陳華順門下習武。當時陳華順年齡70歲,便讓其大弟子吳仲素教導其詠春拳


原本吳仲素見葉問,瘦弱矮小。怕其定力不夠,便沒放在心上。哪知葉問練起木樁鏗鏘有力,頓時便讓大師兄刮目相看。於是吳仲素對他更是悉心教導,不曾耽誤一刻時間。

葉問:瘦弱矮小,拋妻棄子,抽大煙,未打日本人,卻還是一代宗師 - 天天要聞

《葉問》木樁練習


詠春拳源於福建南少林由五枚師太所創,後因清朝圍剿南少林。至善大師逃竄至廣州發揚光大,而陳華順正是詠春拳第四代傳人,師承一代宗師梁贊


詠春拳是以「中線理論」為基礎內容,強調用巧勁,速度取勝。具有拳快防守緊密,馬步靈活,攻守兼備等特點,其長處在於近身搏擊。


陳華順見葉問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經常自己指導他練功,而大師兄吳仲素從旁協助,與葉問過招切磋,將詠春拳奧秘逐一傳授。


五年後,陳華順因中風去世,臨終前交代吳仲素要好生指導葉問。隨後三年時間,葉問來到吳仲素武館跟大師兄繼續習武。15歲那年,在一眾後輩之中,已是難逢敵手。

在學校經歷

翌年,恰逢南洋教育盛行。葉問在父親的安排下進了聖士提反學校讀書。


一日,葉問和同學們玩曲棍球,接連進球,在場所有人都為之歡呼。一個西洋學生鄙夷笑道:「東亞病夫也會打球」,這讓葉問直接不爽。西洋學生變本加厲罵道:「東亞病夫」,這讓葉問非常惱火。


西洋學生見葉問弱不禁風便要教訓他一頓,揚言只要三分鐘就能幹掉葉問。葉問搖了搖手指,說道:「不,只要一分鐘就能解決戰鬥」。葉問一個寸拳,接連梨花暴雨般的拳頭,打的外國學生只能防守無法進攻,隨後一個拐腳,將其手臂掰斷。此後葉問名聲大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巧遇師伯梁壁,更上一層樓

這日,葉問來到醫館為外國學生買跌打葯。還沒等開口,一老者就先開口道:「買葯啊,叫那洋學生自己來買,順帶我也打他幾拳,敢罵中國人」葉問一時好奇,老人怎能得知此事。老者開口道:「你現在可威風了,事迹傳遍大江南北」


隨後老者便要與他比劃,葉問見他已是風燭殘年,不忍動手。哪知道老者一拳襲來,招招致命。而葉問發起攻勢,怎料被老者輕鬆化去。這才知是高人,隨後得知是梁壁,這才叫了一聲師伯。此時的梁壁,早已把詠春不足之處改良,葉問自然不敵。


梁壁見他頗有俠義之風,便傳授詠春心得,習得三套拳、木人樁、八方斬和六點半棍,自此之後,葉問再難逢敵手。

葉問:瘦弱矮小,拋妻棄子,抽大煙,未打日本人,卻還是一代宗師 - 天天要聞

《葉問前傳》葉問與師伯梁壁對練

師兄責罰,險些逐出師門

20歲那年,葉問在港學業結束,回到老家佛山。大師兄吳仲素見師弟葉問回來,想看一下他功夫是否有長進,於是二人在吃飯時對練了起來。二人先是黐手,難分勝負,後開始施展腿法,只見葉問一個高腿,再一個抓手,打得大師兄措手不及。大師兄見狀心知他拜師梁壁,便要將他趕出師門,罰他跪了一天。


翌日,大師兄在師傅墳墓前懺悔,以拋硬幣的形式決定是否將其逐出師門。是正面,大師兄見狀,便說要三局兩勝,兩次反面一次正面,才沒把他疼愛的小師弟逐出師門。


雖然此時葉問功夫大有長進,甚至其功力更是直追老一輩。但是個頭不見長,仍然只有1米6的小個頭。看起來還是那麼弱不禁風的樣子。如果不是同行,很難看出是一個練家子。

行俠仗義,偶遇張永成

有一天夜裡,葉問和師兄弟出去遊玩,見一台上耍戲的女子往天上一扔碗。下面一痞子裝做被砸到,要求賠償50塊大洋。女子只知道痞子鬧事,不給賠償。痞子見狀掏出手槍,葉問跳上台,壓住手槍,輕輕一壓輪芯瞬間彈出,痞子見狀嚇得帶人離開。此時恰巧張蔭桓的後人張永成也在場,看見了葉問行俠仗義,心中便暗許芳心。


之後,葉問手壓輪芯事件慢慢地被傳開,上門挑戰的人也越來越多,電影也有相關情節。


因父親經商與張家素有往來,沒多久,葉問便與張永成結婚,婚後張永成事事遷就丈夫,性格溫和,與電影《葉問》內的形象不同。

葉問:瘦弱矮小,拋妻棄子,抽大煙,未打日本人,卻還是一代宗師 - 天天要聞

《葉問》葉問與張永成

染上毒癮,家道中落

葉問年輕時,家境殷勤,每日不是玩雀就是和同行切磋武藝,生活過得逍遙自在。有時甚是無聊,就與世家子弟,抽抽大煙,不曾想卻上了癮。


不幸的是,這樣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1938年,佛山淪陷。葉家祖宅被日本人佔領,葉問流落街頭。有時常常因為無米下鍋而煩惱,就此家道中落。


更不幸的是,原本葉家百餘人,竟被日本人迫害僅剩10餘人。


有一次日本官兵得知,葉問功夫了得,便要他前去教日本軍人武術。卻被葉問一口回絕,他對前來遊說的同鄉說道:「中華武術豈能傳授敵寇,民族大義,這點不能含糊。」

葉問:瘦弱矮小,拋妻棄子,抽大煙,未打日本人,卻還是一代宗師 - 天天要聞

日本人被拒絕後惱火了,便派來日本空手道高手,說道:「你贏了此事就此作罷,輸了那便由我們來教你們」葉問一聽,這是來砸場子的,只能硬著頭皮上。葉問隨即打出一手寸拳攻去,沒幾下空手道高手,被打出比武拳,時間不到一分鐘,日本人只好灰頭土臉地離開。


至於電視劇那些,一打十個,一根竹子單挑一群拿刀武士,那估計也是劇情需要。此次後葉問便再也沒有日本武士有過交手。

為避風頭,出走佛山

那一晚雨下得很大,葉問獨自離開了佛山,為了防止日本人捲土重來。家中失去了頂樑柱,原本已經揭不開鍋的葉家,更是雪上加霜,6歲女兒竟活活餓死。


得知女兒死訊,有一身本事又如何,只能淚灑街頭。由於日本侵華戰爭,在那山河破碎的年代,餓死的豈止千千萬萬人。此時的葉問恨死日本人。

志士救國,忍辱負重

經過此前種種事情,1938年葉問參加了抗日組織,接受了軍統特務培訓。成為了讓人唾棄的漢奸,他忍辱負重,為付征雲等接頭人。葉問明白了,武者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拯救這個國家。

葉問:瘦弱矮小,拋妻棄子,抽大煙,未打日本人,卻還是一代宗師 - 天天要聞

謀求生計,前往香港

1949年,動身前往香港謀生,在好友李民推介,認識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便邀請他在九龍深水埗大街的飯店公會公開傳授詠春拳。隨後在香港眾人的幫助下,葉問武館的生意得到了發展。


其實,葉問是一個不擅言詞之人,至於詠春為什麼這麼快得到推廣得益於兩點:

1.和葉問早期學習西洋文化有關,他常常用力學,幾何學等等這些基礎科學方法去解釋詠春拳法路數,易於學員理解。

2.待人真誠,從不私藏,只要有學員問便知無不答,悉心指導。

隔岸相望,天人永隔

1951年,原本葉問心想生意好轉,接妻子過來生活。誰知香港邊境被封鎖,開放之日遙遙無期,夫妻二人至此隔岸相望。隨著葉問名氣在香港越要越高,也知與妻子有生之年在難相見,便和一位上海女人一起生活,並且生了一個女兒。在佛山那邊的張永成也因思念成疾1960年去世。

葉問:瘦弱矮小,拋妻棄子,抽大煙,未打日本人,卻還是一代宗師 - 天天要聞

葉問與徒弟李小龍

晚年的生活孤寂,葉問慢慢開始重新吸食大煙。徒弟苦勸不聽,甚至與當初有恩於他的梁相斷絕師徒關係。


1962年,葉准葉正赴港尋父。在兒子的規勸之下,葉問才下定決心戒掉鴉片,全身心投入到詠春拳推廣之中。

一代宗師,就此落幕

1972年12月1日,葉問一代宗師在香港病逝。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代宗師葉問,雖經歷妻離子散,山河破碎,也曾沾染惡習,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仍然瑕不掩玉,這點不含糊!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