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2022年09月28日20:55:11 娛樂 1958

底線》是由劉國彤執導,靳東成毅蔡文靜領銜主演,王秀竹、曾夢雪、王莎莎、王放、吳恙、胡浩博王梓權等主演的當代法治案情劇。

該劇講述了新時代法治人在司法道路上不斷開拓,詮釋人民法官使命擔當的故事。以一群法官為切入視角,展現了各種案件背後的人生百態。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這部劇本來一開播就想寫的,但是看了幾集後發現這部劇更像是一部普法劇,宣傳片。

哪怕集結了靳東、王勁松張志堅幾位慣演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老謀深算、老奸巨猾的大佬,這部劇也應該跟「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或者宦海沉浮之類的沒有太大的關係。

畢竟,一群手握生殺大權的人再有點什麼貓膩的話,真的太讓心生絕望了。譬如,孫·小·果。何況,這部劇是最高法親自下場指導的一部普法劇,不是反貪反黑的題材。所以,想看官場現形記的觀眾應該會覺得這部劇比較無聊吧。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這部劇講的就是一群法官平凡普通的生活:調解案子,判案子,調解案子,判案子……周而復始,直至青絲華髮。

當事人一地雞毛的生活,嫌疑人窮凶極惡的過往,觸目驚心的案發現場,跟他們的關係都不太大。案件呈現在他們案頭的時候,故事已經進入了尾聲,只等那一紙判決,一聲輕響,來為整件事為某個生命做一個終結。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男主方遠,靳東飾。

新南省榕州市新城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副科。

一個操心勞碌碎嘴子,能忽悠領導、會安撫下屬的端水大師,一個有理想有堅持有熱情的法律工作者。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官場老油條。

認真敬業,敬佩他的下屬稱他「定海神針」;絮絮叨叨,調侃他的後輩叫他「方嬸兒」。他倒也不介意,反正叫他「方嬸」也好,「方大姐」也罷,他都答應。

能沖師父撒嬌求順毛,又操心嘮叨小徒弟,怕老婆寵女兒,知錯就改,長袖善舞,八面玲瓏。總之,是一個圓滑但是堅守工作操守的法律人。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突然覺得,靳東以後或許可以成為毛爺爺的特型演員

而把這些比較外顯的因素拿掉,我們可以發現,方遠是個很感性的人,他的底色是柔軟的。

親自奶了五六年的徒弟,升職做了法官,拋棄立案庭,轉身去了民庭,他也不生氣。徒弟不敢來找他,他就去找徒弟,還給塞雞腿。

空降一個正科級的葉芯到立案庭來給他打下手,連他帶周圍的人都在猜葉芯是不是來跟他搶副院長的。可就算是假想敵,他也認認真真地點撥教導。

一個挺坦蕩的光風霽月的人。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判個離婚的案子,兩口子在庭上就打得雞飛狗跳,小孩子嚇得直哭,他抱著孩子哄了兩個小時,到最後宣判的時候,孩子還睡在他的肩頭。

結果因為這個孩子騙他自己想跟媽媽,判給了媽媽之後,孩子又因為一直跟奶奶生活感情深離不開,最後他被投訴,離婚案二審。

身邊的人都替他操心,怕這一次投訴與二審改判會影響他的仕途,但其實他更難過的不是仕途受影響,而是他抱了兩個小時的孩子欺騙了他。

雖說做了多年的法律工作者,人心人性見怪不怪了,就算是方遠在分析當事人的時候也總是不吝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當事人,但是,孩子的善惡總是這麼猝不及防,防不勝防。

當然,我覺得他可能是覺得很心寒,很難受,是有點想哭,但是被媳婦一抱,突然委屈勁就上來了……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小孩子騙他,他回家哭。自己閨女說同學家窮,捲入校園霸凌案,他也哭。

離婚案是覺得自己委屈,校園霸凌案是替被霸凌的小孩子委屈:怎麼可以因為家庭條件不夠好,因為穿著打扮不夠光鮮亮麗就被小團體排擠呢?怎麼自己家孩子就長成這樣子了呢?子不教,父之過啊……

方嬸是個哭包啊。

其實我蠻理解的……因為,我也是個情緒比較外泄的人,太容易哭了。有時候聽句歌詞突然就淚目了。

看預告,方嬸後面還被捅了……可憐滴。跟人打交道的事情是最容易出矛盾的,何況他們還是跟一群怨氣衝天或亡命之徒打交道。想想他開局就是有人在大街上給他塞錢,最後還要有人在大街上捅他一刀,就挺難過的。

另外,不會到最後一集方嬸才當上副庭長吧?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靳東真的太適合演公務員了。精英范十足,連說教也變成了順耳的忠言,良師益友的指點,既生動又接地氣。有些時候,肯不得他多說兩句。

看他這張臉,一臉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高腿長,穿著法官袍出現的瞬間,簡直帥出天際。我家哥哥顏在江山在。

他在台詞上也下了功夫,帶點方言口音,哪裡我不知道呀反正不是我們這裡的。

我好喜歡這個口音啊。

我早就想說這個問題了,不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才是台詞好啊。他們是在演戲,又不是在播報新聞。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有豐富的情感色彩這種才是好台詞啊。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千篇一律的普通話其實失去了很多樂趣啊。

而且還總有口音鄙視鏈,北方口音就可以,南方口音就不行……我一個南方人,好心塞。方言也是文化遺產,大家都上點心呀。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再來說說王勁松跟張志堅。

這兩位大大呢不是我不想細說,而是他們真的就是友情出演,來打個醬油的。

張志堅演方遠(靳東)的師父,新南省榕州市新城區人民法院副院長。再有兩年就要退休了,方遠是最有希望做他接班人的人選。

目前看來,這個師父也是個操心勞碌的,一大把年紀了,徒弟在最高院的領導來開會的時候直諫,一點面子也沒留。把徒弟招呼在辦公室想臭罵一頓,徒弟還拉了一個墊背的陪他唱雙簧。只好氣呼呼地走了。

徒弟受了委屈,他一把年紀了,還要帶著徒弟去爬山,去開導他,安慰他。

這麼看起來,這回張志堅老師是不會最後反轉的了。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王勁松老師這次演方遠的好閨蜜陳康。出場就在幫方遠摁肩膀,然後拐帶了方遠的徒弟周亦安。在方遠被罵的時候陪他一起挨罵,雖然是被動的,但是也很給面子了。

他整天一副吃瓜群眾的樣子,方遠被女當事人騷擾,他也順手騷擾了一下,還興緻勃勃地要去看長女方長什麼樣。

在方遠成被告的時候調侃他,在方遠遇事的時候幫助他,就連方遠在家被媳婦嫌棄頭髮白了,還要被方遠拉出來做典型說他禿了,有頭髮總比沒頭髮好。

我好喜歡看他們三個人的互動啊。靳東演戲的時候很多角色都會撒嬌的,其實樓哥也撒嬌,但是王勁松跟張志堅兩位老師,什麼時候演過這麼甜的角色了?

他們可以單拍一個情景劇嗎?我可以看一萬集!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還有王一楠飾演的王秀芳。

這個女演員太厲害了,我記得她演過不少角色,基本都是配角:《知否》里的小秦氏,演過《海上牧雲記》里穆如寒江的母親……每一個角色都讓人難以忘懷。

這一次,她的台詞跟靳東的一樣,做了帶方言口音的調整。

平日里看起來就是個爽朗大方的熱心的還有點小八卦的大姐,但是在跟葉芯發生認知矛盾並且進行了非常激烈地爭吵的那場戲裡,一個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專業的職場人的形象在她層層遞進的演繹下展現得淋漓盡致。

她的神態、台詞里的邏輯重音,渾然天成。

這才叫演員啊。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成毅這次演方遠的徒弟周亦安,能力強,但是吐槽能力比能力更強。

收集情報的小能手,師父身邊有點風吹草動就打聽得清清楚楚的八卦王。

處事靈活,遇到信佛的老賴,就跟他講因果;遇到陷害男老闆性·騷·擾的女秘書,就帶她看性·騷·擾的庭審;遇到跟師父鬧離婚的師娘,就直接建議給師父判無期。

方遠想做副院長,但是有點不好意思說出來。他就做方遠的嘴替。就算不是,我看他想要他師父當副院長的心可比他師父強烈多了。師父遇事,他就先幫師父操心副院長這個職位怎麼辦。事業粉?

這徒弟雖然嘴損,雖然跑去民庭了,但大方向來說,還是挺孝順的。

目前看來,周亦安戲份不算多,但是也不算少。這其實是好事。這種群像劇,跟著男主刷臉就好了,目前他的演技台詞戲份太重了容易招人嫌。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在這樣一群老戲骨面前,成毅進步的空間還是很大的。氣場神馬滴,得想辦法練。

有人說他的台詞跟任嘉倫的是「卧龍鳳雛」。其實不至於。成毅台詞還是能聽的,只是有些地方輕重緩急沒有處理好,有些地方吞字聽不實在,而且前輩們過於優秀了。還是希望他能好好練練台詞,用作品證明自己吧。

不過,他確實是個有靈性的演員了。他對人物的把握和詮釋還是可以的。當然,不能多優秀,至少不齣戲。

我挺喜歡他跟他媽媽的兩場戲,他媽媽想問他對門的葉芯他喜不喜歡,他說那句:「別問。問就是不喜歡。」挺生動的。

第二次,他媽媽想要給他跟葉芯拉CP。

他說了一句:人家爸爸是法學教授,我們家什麼情況?

說這句台詞的時候,成毅的表情有清醒,無奈,戲謔,反正就是很複雜的感覺。那種有點小關心,但是由於自卑或者說是現實,選擇把感情停在這裡,不更進一步的感覺已經出來了。

不是不喜歡,是不現實。就不想了。

很真實,也很現實的反應。

emmm……這個好不容易沒人逼他他斷情絕愛的周亦安,會不會因為見得太多而把自己整emo了?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葉芯這姐們呢,不是說她不好,好,但是不沾地氣。

套用用《清平樂》里的一句台詞來評價:這位姑娘是從哪處瓊樓玉宇飄下來的神仙,說話做事,一點人味都沒有?

她從小順到大,太理想化了。不能總以為自己能做到啊。

不過,最近這兩集看著也成長了,希望能繼續成長下去!

蔡文靜的演技真是比葉芯的人設還更需要成長的存在啊!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這部劇,比起葉芯讓我快進,更讓我崩潰的是宋雨霏,看到她我都直接拖進度條的。她的情緒都靠瞪眼珠子來表達嗎?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不過宋雨霏的前男友徐天律師,又是徐天,這部劇里的編劇有那個總是要在自己的作品裡讓一個人叫徐天的編劇嗎?

徐天律師是不是在這種正劇里,真正的是一個律師的形象?他也有好惡,但是他也竭盡全力地位委託人爭取最大的利益。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還是挺感動的。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總的來說,這部劇比我預期的要好。案件都是一些社會熱點案件。如果你問我為什麼不寫案件,那我只好告訴你:我很俗,我不是來看案件的,我是來看靳東跟成毅的。

而且這部劇的重點是普法,是普及法律程序,是討論在輿論的裹挾下,法官如何兼顧法理與清理。那些對於案件的討論,實在是太多了,我能力有限,就算了。

不過,醉酒墜樓案里不索賠的媽媽,還有那個守了自己先生卻在期頤之年被告知房子被先生後人變賣的小妾都好讓人感慨感動。

或許,正是有這些「善」的存在,而作為看盡人性醜惡的法律工作者們,才會相信:自己堅守正義並不是走在一條荊棘遍地的路上吧。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這個老奶奶好優雅啊】

最後提醒一句:關彈幕,保智商。

【原創聲明:本文為公眾號「今天娛樂調查局」 獨家原創,歡迎轉發,但嚴禁任何形式無授權轉載到其他平台,發現必追責到底!】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文:餘生

編:喵局長

圖:net&截圖

底線: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天天要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66歲的麥當娜在母親節分享了新的全家福,唯獨少了一個孩子 - 天天要聞

66歲的麥當娜在母親節分享了新的全家福,唯獨少了一個孩子

母親節周末對麥當娜來說,是一個奢華的節日,她很享受與孩子們共度時光。這位 66 歲的歌手是六個孩子的母親。大女兒洛爾德斯·萊昂是與前男友卡洛斯·萊昂所生, 現在已經28 歲了。與英國導演丈夫夫蓋·里奇生了一個兒子,24歲的羅科·里奇曾在中央
資源咖還是實力派?頻惹爭議的《赴山海》女二李凱馨什麼來頭 - 天天要聞

資源咖還是實力派?頻惹爭議的《赴山海》女二李凱馨什麼來頭

最近,因為捲入辱 華事件的女演員李凱馨,熱搜不斷,尤其是還影響了其參演電視劇《赴山海》,導致各方粉絲出面怒撕,事情越鬧越大。而在這之前,她並不算當紅小花,儘管出道多年,實則「雷聲大雨點小」,出演的多部作品均撲街收場。直至如今和成毅搭檔,參演
正在熱播的五部電視劇,《折腰》排在倒數,你在追哪一部? - 天天要聞

正在熱播的五部電視劇,《折腰》排在倒數,你在追哪一部?

第五部《絕密較量》主演:張魯一 / 高圓圓 / 曹炳琨劇情點評:在國產諜戰劇普遍陷入「卧底虐戀」的時候,《絕密較量》以一場「無硝煙的科技戰爭」,撕開了當代國家安全戰線的隱秘面紗。這部國安劇,不僅以硬核科技與心理博弈重構了諜戰類型,更是真正做
新書爆料:拜登助手曾討論第二任期使用輪椅 - 天天要聞

新書爆料:拜登助手曾討論第二任期使用輪椅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傑克·塔珀和Axios記者亞歷克斯·湯普森的新書,前總統喬·拜登在總統任期後半段身體狀況惡化,助手們曾私下討論若其連任,需安排他使用輪椅。 Axios周二報道了將....
這部高分劇作促使英國在全國中小學課堂推行「反厭女」課程 - 天天要聞

這部高分劇作促使英國在全國中小學課堂推行「反厭女」課程

在AI技術以驚人的速度革新生產力的今天,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並漸從純粹的產能迭代演變為文明的去向。這場革命在創造指數級財富增長的同時,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衝擊著舊日的生產關係,新氣象所伴生的新問題不容忽視。近日大火的流媒體作品《混沌少年時》聚焦青少年教育的時代困境,引發全球熱議。主創以四...
韋唯:從天后到戰士,她用傷疤綉出人生勳章! - 天天要聞

韋唯:從天后到戰士,她用傷疤綉出人生勳章!

姐妹們,今天咱要聊的這位姐,簡直是行走的"人間硬核"——韋唯!這名字一出來,00後可能得愣三秒,但70、80後絕對DNA動了!《愛的奉獻》前奏一起,誰還沒跟著哼過兩句?可誰能想到,唱著"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的天后,自己的人生劇本比狗血劇還
刻不容緩!電影具有「可看性」已經遠遠不夠了 - 天天要聞

刻不容緩!電影具有「可看性」已經遠遠不夠了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在談論電影的「可看性」,因為隨著互聯網和全媒介的普及,願意進影院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且已演化為一種世界性的趨勢,所以必須增強電影的「可看性」。前不久尹鴻教授在一篇短文中則提出:電影具有「可看性」已經遠遠不夠了,還必須具有「必看性」,觀眾才會如我們所願義無反顧地走進電影院。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