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韓流席捲世界,才知道我們「錯怪」了香港

2022年07月08日08:07:02 娛樂 1399

看到韓流席捲世界,才知道我們「錯怪」了香港 - 天天要聞



1、

韓流席捲世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兩三年」。


在日本流行文化席捲世界之後,韓國作為亞洲另一個後起之秀,在最近幾年迅速崛起,在歌曲、電影、舞蹈各方面在全世界強力輸出。


從2013年的神曲《江南style》,到2019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寄生蟲》,再到2021年火爆全球的韓劇《魷魚遊戲》,韓國的文化輸出一波接著一波,其影響力堪比三星手機


看到韓流席捲世界,才知道我們「錯怪」了香港 - 天天要聞



可能我們很多人會不服氣,韓國?一個彈丸之地,一個歷史上叫做「高麗」的藩屬國,一個跟在中華文明後面當了數千年的學生,有啥文化可言?


但有時候不服氣也是沒有用的。我們只看一點,那就是國內但凡火一點的綜藝節目,你仔細去查一下,都是買的韓國綜藝的版權,有的還是直接把韓國的製作團隊請過來操刀。


看到韓流席捲世界,才知道我們「錯怪」了香港 - 天天要聞



韓國確實在傳統文化上,跟中國完全無法相比,但是在更容易傳播的流行文化領域,不得不承認,韓國要比我們做得更好。


韓國流行文化的崛起,也不過就是最近十幾二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在亞洲文化輸出最強的地方,除了日本,就是中國香港。


而在香港文化輸出最強力的八九十年代,大陸這邊的業內人士卻將香港稱作「文化沙漠」。


為此,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對「文化沙漠」一詞做解釋或反駁。


比如香港《文匯報》2014年以「香港真的是文化沙漠嗎?」為題報道。


看到韓流席捲世界,才知道我們「錯怪」了香港 - 天天要聞



2015年鳳凰網以「不能隨便說香港是文化沙漠」為題進行報道。


看到韓流席捲世界,才知道我們「錯怪」了香港 - 天天要聞



一直到2022年,還有知名媒體以「文化沙漠」之名來報道香港。


看到韓流席捲世界,才知道我們「錯怪」了香港 - 天天要聞



儘管在媒體上大家都是在為香港背上「文化沙漠」的名稱「喊冤」,但這個前提就是多年來很多人一直都是這樣的看法。


那麼,香港為什麼會被稱為「文化沙漠」,這個名稱到底冤不冤呢?



2、

我們「錯怪」了香港



先說我的結論,那就是我們「錯怪」了香港,香港不但不是「文化沙漠」,相反,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在八九十年代,香港是亞洲除日本以外,文化輸出最強的地區。


韓國電影現在「牛氣哄哄」,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為了抵擋香港電影對本國市場的強力衝擊,韓國政府不得不出台法令來限制香港電影的引進。


香港電影當年有多強,我想大家應該都有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還有香港的流行音樂,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幾乎可以說是橫掃的狀態。


看到韓流席捲世界,才知道我們「錯怪」了香港 - 天天要聞



另外,香港還有「四大才子」。


前幾天倪匡去世了,香港的「四大才子」只剩下了蔡瀾一人,在當年這批人的鼎盛時期,那可真是才華橫溢滿香江。


這四個人可以說在各自的領域,都做到了頂級的狀態。


首先是金庸,在武俠小說這個領域達到的成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也很難後有來者了。金庸的武俠小說直到今天依然被各種翻拍,除了讓人感嘆這個領域後繼無人之外,不得不佩服金庸不世出的才華。


其次是黃霑,在填詞這個領域,恐怕也是華人世界裡最頂級的成就了。他所寫的《滄海一聲笑》、《獅子山下》、《上海灘》的歌詞,平白易懂,意境高遠,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精髓,直到今天,我找不到還能在這方面超越他的人。


然後是倪匡,倪匡的主要成就在科幻小說,他所寫的《衛斯理》系列,風靡華人世界。倪匡鼎盛時期一天寫幾個專欄,十幾份報紙刊登他的文章,靠一支筆致富。可以說寫得比他好的人沒有他寫得快,寫得比他快的人沒有他寫得好。


最後是蔡瀾,蔡瀾在「四大才子」中的才氣應該是最後一名。但這也只是跟另外三位相比,如果單拿出來,他也是才華橫溢的。更重要的是,蔡瀾本身就非常符合「才子」的氣質,他算是四個人裡面最會享受生活,最洒脫的人了。


有這「四大才子」坐鎮,還有在他們後面更多的香港人才,為我們輸出過車載斗量的優秀文化作品,很多到現在依然是華人世界的經典。


這樣的香港,怎麼能算是「文化沙漠」呢?實在是太冤了!


如果這樣的香港都算是「文化沙漠」,那同時期的華人世界,恐怕全都是「文化死海」了。


看到韓流席捲世界,才知道我們「錯怪」了香港 - 天天要聞




3、

傲慢與偏見



香港被稱為「文化沙漠」,其實是同時期某些人的一種「傲慢與偏見」。


比如大陸著名作家王朔,在《我看金庸》這篇文章里就曾經這樣評價金庸的小說:「這哥們兒寫東西太不過腦子了,一個那麼大歲數的人,混了一輩子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吧,莫非寫武俠就可以亂來」。


王朔的文風和為人一向以「犀利」著稱,他嬉笑怒罵,對很多人和事都看不慣。他就是最典型的對於一些流行文化有著「傲慢與偏見」的人。


除了看不上金庸小說,他還看不慣當時流行的很多東西,比如瓊瑤的小說,成龍的電影,「四大天王」的歌曲——「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金庸小說,可說是四大俗」。


王朔本人也寫過很多優秀的作品,還參與了多部影視作品的編劇,比如《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的故事》、《渴望》、《我愛我家》等等。其實這些作品說到底也屬於通俗文學,和金庸、瓊瑤的並沒有本質上區別。


那為什麼王朔會看不上別人呢?


這裡並不是要拉高金庸,踩低王朔的意思。而是要說明當時和王朔這樣有著同樣心理的一群人,他們對於香港文化的傲慢和偏見究竟是怎麼來的。


我想這種偏見,可能是因為長期以來「中心」優勢的積累。


中國歷史長期以來,文化中心都聚集在「京城」這個圈子,頂多把文採風流的江南地區算上,而對於偏遠一些的嶺南地區,從來都沒有進入到文化中心,甚至算得上一個文化重鎮。


可是這種情況在近200年來有了顯著的變化,廣東地區,因為更早與國外通商,接觸到了更多樣的文化,變成了中國近代史上「領風氣之先」的省份。


我們看看影響中國近代史的名人里,像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等,都出自廣東。


而香港真正繁榮的時期,是作為一個華人世界的中轉站,吸收了全球華人精英。比如當年上海的許多精英就大批搬到了香港,直接把上海灘當時冠絕亞洲的娛樂業在香港複製了一遍。


可由於歷史的慣性,一些人還將香港視作遠離文化中心的「沙漠」,香港輸出的流行文化,就算再受普通老百姓的歡迎,那也只是「資本主義的腐朽文化」,也是沒有多少內涵的媚俗作品。


香港「文化沙漠」的稱號才人云亦云,說了很多年。


可任何文化都需要與時俱進,只有讓普通老百姓發自內心接受和喜歡的作品,才配稱得上是好作品,才有機會向外輸出。


有很多事情,親身經歷的時候並不覺得有多偉大,可是當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消逝,我們才無比懷念那個橫掃東亞的香港。


看著今天日本、韓國不斷地在向海外輸出自己的文化產品,被越來越多的人發自內心的接受和喜歡,我們才知道,當年香港「文化沙漠」的稱號,是多麼委屈了香港。


中華文化的底蘊,十個日本和韓國都不夠打。我們需要放下「傲慢和偏見」,不要固步自封,放下高傲的身段,多去出產一些能夠讓普通大眾真心喜歡的作品,那才是正事。

看到韓流席捲世界,才知道我們「錯怪」了香港 - 天天要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大S犀利點評小S母女照,親妹妹竟也忍不住反擊? - 天天要聞

大S犀利點評小S母女照,親妹妹竟也忍不住反擊?

今日頭條首發,禁止搬運寶子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你的親姐姐在全世界面前吐槽你,你會是啥反應?別急,這不是劇本,這是真的!大S和小S這對姐妹花,最近又給我們上演了一出好戲。大S那嘴,不是一般的毒,直接在節目里對小S的外貌發起了「攻擊
韓雪爺爺,年度爛梗:網路娛樂與尊重的邊界 - 天天要聞

韓雪爺爺,年度爛梗:網路娛樂與尊重的邊界

韓雪爺爺,只是玩梗?不,是不尊重與不敬畏! 隨著《乘風》舞台的播出,韓雪再次成為熱點話題,「韓雪爺爺,年度爛梗」也隨之爆火,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爛梗,它也是對受害者的一種傷害! 首....
剛剛,馮小剛、高葉現身漳州! - 天天要聞

剛剛,馮小剛、高葉現身漳州!

這兩天,有不少網友偶遇導演馮小剛和演員高葉原來,他們來商業城拍戲啦路透來啦來   源/小紅書、抖音網友編   輯/羅   博審   核/張   星監   制/程   序點贊的你最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