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編輯/冒詩陽。
豆瓣開分6.3,兩天時間下降至6.1,《吐槽大會》評分來到了四季以來最低值。
這一評分並不意外。11月30日第四季首期節目上線後,對於新一季《吐槽大會》的吐槽聲不曾間斷:豆瓣熱門短評中,前五條有四條都含有批評;知乎上一個題為「《吐槽大會》為什麼不好看了?」的問題吸引284個回答。
根據云合數據統計的,《吐槽大會》第二、三、四季七日有效播放量對比顯示,第四季的累積有效播放量明顯低於過去的兩季。
播至第四季,《吐槽大會》已然算得上長壽的季播綜藝,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口碑下滑態勢已經出現。
不只《吐槽大會》,播至四季或四季以上的季播網綜,新一季都難免會多多少少陷入口碑或播放量下滑的窘境。
這背後其實有製作方兩難的境地。新品類綜藝不斷開拓市場和新的細分領域,同類型節目競相模仿,又帶來同質化危機。對於長壽綜藝來說,創新是必然選擇。只是,創新與傳承的平衡永遠是長壽綜藝需要探索的問題,稍有不慎就會引起觀眾的質疑。
長壽綜藝在一季季的播出中,積累了大量的粉絲基數,他們是節目的基礎。新一季的宣傳及發酵,他們是其中的重要力量。但是諸如「團魂破裂」,節目變化所帶來的不適,以及不變帶來的審美疲勞,都會引起他們對節目的吐槽和議論。
長壽的季播綜藝在節目與粉絲中,艱難前行。
長壽網綜遭遇口碑窘境
《奇葩說》播至第六季,《明星大偵探》《拜託了冰箱》播至第五季,《吐槽大會》播至第四季,已經算得上長壽的網綜。但這些綜藝,在今年多多少少陷入爭議。
《奇葩說6》改變了賽制、換了導師陣容,但是關於許吉如的爭議似乎遠遠蓋過了節目內容本身。《奇葩說》不再「奇葩」等的聲音常常出現,隨之而來的,是豆瓣評分從8.6將至8.1。
剛剛播出一期的《吐槽大會4》,情況更為嚴峻。相關人員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雖然第一期首播是VIP可看,但下周《吐槽大會》會開啟免費模式。這或許是應對如此口碑和播放量的一個對策,畢竟轉免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用戶。
相比之下,《明星大偵探》口碑勢能強勁。更新四周,豆瓣評分已一路漲至8.8,且累計播放量方面,也已超過上一季同期數值。但儘管如此,從發布第一期陣容到第一期節目上線,《明星大偵探》仍然受到關於換人丟掉團魂、彈琴片段過長、嘉賓不適合等爭議。
數據分析人員告訴壹娛觀察,《明星大偵探》的曲線基本平行,側面也說明了用戶忠誠度較高,少有中途放棄的觀眾。如此來看,播放量下滑的綜藝,從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正在失去粉絲的粘性。
窘境之下,是節目必不可少的改變。尤其是對於已經播出幾季的綜藝來說,他們面對的不僅是新綜藝的來勢洶洶,還有同類節目的不斷衝擊,此外,還有跟粉絲審美疲勞的鬥爭。只是,改變永遠伴隨著會有風險。
製作方的兩難境地
嘉賓是改變常常選擇的領域之一。或是加入新成員增加流量、新鮮感,以吸引更多新粉絲;或是加入飛行嘉賓,以增加節目的多元性和可看性。但是,往往最先「跳出來」的是老粉。
「固定MC不完整,不是這個去拍戲,就是那個有事,後來乾脆換人了。」一位《極限挑戰》的老粉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她已經沒有看後面幾季的節目了,但還是會重刷前面幾季。
▲ 《極限挑戰》第五季
這或許不能用「團魂」定義,但原有嘉賓的變動確實是導致一些粉絲逐漸放棄節目的原因。
無獨有偶,《明星大偵探》第四季開播前兩天,就曾因為首發嘉賓中缺席了老玩家鬼鬼而引起網友爭議。第五季,又因為首發陣容中未見王鷗、鬼鬼的身影,再度引發關於嘉賓的討論。
事實上,很多節目由於形式、內容的設置,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組合、搭檔。從開始的磨合,到熟悉後的嬉笑怒罵,其實也伴隨著觀眾從陌生到熟悉再到適應的過程。
粉絲眼中,他們是適合的、是默契的。對於節目而言,在每一季的不斷適應下,他們是契合的,同時他們之間的互動和細節能迸發齣節目以外的點來吸引觀眾。
或許,團魂並不在節目開始打造的範圍內,但是隨著節目的進行,團魂所帶來的利好看得見,這也成為節目的另一「收益點」。比如《明星大偵探》中NZND的案件就得以延續,並受到了大家的推崇,今年還「辦起」了付費演唱會。
嘉賓與觀眾之間建立起情感紐帶,是節目質量與口碑的一個保障。一旦割裂,對口碑的影響自然嚴重。一位季播綜藝的資深粉絲告訴記者「我入坑時候的陣容,覺得他們很默契,而且感情深厚,但現在加入了新人,我很排斥他們。」
▲ 《明星大偵探》第五季
即使只是短暫的加入飛行嘉賓,也會引起不滿。一位《明星大偵探》五季粉絲告訴壹娛觀察:「現在的嘉賓多了,但是很多時候效果卻變差了。《明偵》最開始時候的玩家確實是來玩的,但是現在很多時候已經不是這種感覺了。」
嘉賓只是一方面,歸根結底的競爭力還是內容。這也就導致了節目與老粉「變與不變」之間的矛盾。
囿於成功的模式,只會消磨掉觀眾的激情,在一成不變的安全牌中,最終選擇放棄而投向有新鮮感的內容。
但,變則有可能失去原來的味道。比如,有網友認為《奇葩說6》已經從多元的辯論和觀點輸出,變成了抖機靈和煽情。《吐槽大會4》的評論中「尷尬、不好笑、爛梗」等表達也常常出現,甚至質疑節目請的嘉賓走上了擁抱流量的路。
這是長壽綜藝入圈的「代價」,因為流量就意味著流量,對於節目來說,是生存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但是,長壽季播綜藝在謀求改變之中,丟失了與老粉的「默契」。
長壽的電視綜藝同樣深陷其中
長壽季播網綜的困境同樣出現在電視綜藝上。在《奇葩說》之前,長壽的季播綜藝曾是電視綜藝的天下。
2012年《中國好聲音》首播,加上2016年改名為《中國新歌聲》的兩季,截至今年已經播出八季。
▲ 《中國新歌聲》第三季
2013年湖南衛視推出《我是歌手》,播出四季後更名為《歌手》繼續更新,算上今年年初完結的,已經推出了七季。
2014年播出的《奔跑吧兄弟》播出四季後,又以《奔跑吧》更新三季。
2015年《蒙面歌王》登陸江蘇衛視,而後於2016年更名為《蒙面唱將猜猜猜》,以此名字每年播出一季,第四季仍然在播。同年,《極限挑戰》在東方衛視首播,及至今年已經播出五季。
此外,諸如《跨界歌王》《歡樂喜劇人》《王牌對王牌》等節目也已經持續播出四季以上。
這些綜藝,早已成為各衛視的王牌綜藝,是招商會上的定海神針。但是分析幾檔節目幾季以來的表現,收視率上,儘管大多數情況下仍能在CSM55/59城市網收視、CSM全國網收視上保持前三名,但是縱向比較,卻難掩整體下滑趨勢。
▲ 《奔跑吧》為CSM55/59城市網收視數據
累計播放量方面,也呈現相似的態勢。根據云合數據顯示,《奔跑吧3》《中國好聲音2019》《歌手2019》雖然都整體播放量都呈現出持續上升局面,但是相比起上一季仍有明顯差距。
但也有基本持平的情況,比如《極限挑戰5》,這或許與加入了迪麗熱巴、岳雲鵬、雷佳音三位新成員有一定關係。新成員的加入,某種程度上可以吸引新粉絲的關注。
大部分電視綜藝出現明顯下滑是在2017、2018年,這與網路綜藝2017年進入快速增長不無關係。有數據統計2017年優愛騰三大平台自製綜藝數量為72檔,同比增長46.93%。
網路綜藝激增,意味著更多品類的節目被推入市場,加之排播較為自由,在新鮮度、選擇性上更具競爭力。對比之下,電視綜藝存在劣勢。
但是,綜合來看,除了極少數如《明星大偵探》般走勢迅猛,大多數長壽的季播綜藝的口碑或收視、播放量,不論是電視綜藝還是網綜,或多或少的下滑態勢已然出現。
究其原因,在諸如「限娃令」「限秀令」「限薪令」等政策的引導下,從某種程度規定和規範了綜藝節目的內容。於是,社會熱點議題、社會關懷、價值導向等元素被加入到節目中。對於長壽節目來說,需要做的是平衡娛樂元素與「正能量」,進而進行內容升級。突兀、生硬是轉變中的兩個問題。
除此之外,長壽綜藝在一季又一季節目製作中,用戶粘性得以增強。雖然也有新粉不斷入局,但老粉已經成為其核心受眾。如此,或許也意味著出粉絲圈的不易。
同時,衛視綜藝、平台自製綜藝數量不斷增加,同類型再度細分開發,垂類不斷深耕,綜藝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以固定模式和極強特色「打下江山」的長壽綜藝,已不可能拋棄它原有的基礎,做顛覆性的改變,資源受限,資本也是考慮的點。創新,從某種程度上也受到限制。
長壽的季播綜藝,考驗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