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知道皇后做過很多壞事,包括打掉嬪妃的孩子,為了穩固皇后的地位,維護烏拉那拉氏家族的利益,太后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此,不少人判斷,皇后打掉甄嬛第一個孩子這件事太后是知情的,並默許和配合了皇后的這一行為。
理由是甄嬛日益得寵,皇后備受冷落,如果不加以制衡,讓她生下孩子,那勢必會成為第二個華妃,威脅皇后的地位。
我覺得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甄嬛日益受寵是事實,太后也曾勸誡皇帝多到其他嬪妃那走動,但此時甄嬛剛剛因為懷孕被封了嬪位,離著妃位還差著一個等級。
況且,甄嬛的家世並不像華妃那樣顯赫,太后和皇帝忌憚華妃和端妃,是她們娘家都是武將,一旦勢大將不可收拾。
而甄嬛的父親只不過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言官。即便皇帝再對她寵愛,她暫時也不會威脅到皇后的地位,無需皇后處心積慮地去害她。
至於甄嬛在華妃那被罰,浣碧去求太后幫忙,太監不讓甄嬛闖宮也並非是太后可以安排好的,以太后的地位,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見的,一個妃嬪的宮女就要求見太后,不被允許也是正常的。
由此可見,硬說太后知道皇后打掉了第一個孩子,並默許她這樣做有點兒牽強。
以太后對皇后的了解,她不會輕易讓甄嬛順順利利生下孩子,在甄嬛懷孕期間,必然會製造障礙,讓這個孩子生不下來。
她對皇后是有懷疑和預判的,如果華妃沒有從中插一杠子,甄嬛的孩子莫名其妙沒有了,太后是會想到皇后的頭上,認為這件事是皇后做的。
華妃成功背鍋,太后沒有把這一胎算在皇后的頭上。理由有三:
1. 安陵容做的非常隱秘,舒痕膠的事幾乎無人發現。
安陵容送給甄嬛的舒痕膠加了麝香,並用其它的香掩蓋了麝香的香氣,一般人根本發覺不了。
即使溫太醫這樣的專業人士,拿著舒痕膠聞的時候都沒有發現異常,還是拿回去仔細研究才發現的。
當時甄嬛對安陵容的戒備心還不是很強,想不到安陵容會害自己,從她懷孕到流產都沒有想到是舒痕膠的問題。
太后以往發現皇后打掉別人的孩子,都是皇后有明顯行動的。
比如富察貴人那一胎,所有人都覺得是貓突然發瘋才導致的意外,太后卻猜到是皇后所為。
這件事發生在她的宮裡,又是她的貓,她不插手,怎會發生那麼巧的事?
太后事後跟皇后聊天,也明裡暗裡提到這件事,並告誡她不要再做有損皇裔的事情。
對於甄嬛這一胎,皇后沒有任何明顯的行動,也沒給甄嬛送過任何東西,太后想懷疑也找不到理由。
2. 華妃按捺不住,成功頂鍋。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甄嬛小產,華妃是罪魁禍首。
只有幾個人提出了懷疑,太后、皇帝包括甄嬛,她們覺得甄嬛的孩子已經超過了3個月,即使跪上半個時辰也不會輕易導致流產,這其中另有隱情。
於是,他們不約而同想到了華妃宮中常年點著的歡宜香。
歡宜香是皇帝親手所賜,太后也幾次跟華妃說,皇帝這是表現對你的寵愛,別人沒有,你是獨一份。
華妃也就高高興興每天點著。
而甄嬛是在無意中得知歡宜香含有麝香這個秘密的,也順利得知了皇帝對華妃的心思,從而猜到了皇帝對年家的態度。
甄嬛小產,太后以為是皇帝賜給華妃的歡宜香間接害了自己的孫兒,她跟皇帝談起這個問題的時候,也只能感嘆。
甄嬛呢,懷疑過不是歡宜香的原因,因為她在沒去華妃那之前就已經感到了身體的不適,她左思右想,除了歡宜香和華妃讓她跪了半個時辰,也實在想不出別的原因,只能把這筆賬記在華妃頭上。
3. 太后跟皇后翻臉,未提到甄嬛小產之事。
太后因為隆科多之死沉湎病榻,甄嬛被趕出宮,齊妃被逼死,皇后以為自己再也沒有了對手,態度也強硬了起來。
太后斥責她殺母奪子,以她的地位,無論誰當皇帝,她都是太后。
她卻說太后只能有一個,與其以後再爭個你死我活,不如現在就解除後患。
太后生氣地說,別以為你害富察貴人和欣貴人的孩子沒有了,這些事我不知道。
皇后也沒有像以前一樣否認,而是默認了。
注意,這裡太后只提到富察貴人和欣貴人,並沒有提甄嬛小產的事。
太后為什麼獨獨沒有提甄嬛小產之事?那是她沒想到這件事也是皇后做的。
太后在後宮呆了幾十年,對後宮嬪妃的爭寵手段自然了如指掌,對皇后做的很多事情她也都知道,但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發現的。
這次皇后利用安陵容害甄嬛小產的事,就是她沒有想到的,只因安陵容手段太隱蔽,華妃又強出頭,打消了太后對皇后的懷疑。
太后最在乎的就是皇家的血脈,為此不惜與皇后決裂,此前也對皇后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並不說明她會默許皇后對甄嬛的孩子下手,畢竟當時的甄嬛還不足以對烏拉那拉氏構成威脅。
圖片來自《甄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