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2021年09月21日16:39:08 娛樂 1226

《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 天天要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神州大地

時至今日

疫情也從未停止過它的呼嘯

在這場「暴風雪」中

守護生命的逆行者們迎難而上

展現出醫護人員的無私和無畏品質


中國醫生

這部以武漢金銀潭醫院為故事背景的電影

在G+TV電信天翼高清播出

讓我們一同回顧

全國各地馳援武漢的抗疫征途

《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 天天要聞

《中國醫生》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武漢「封城」期間的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同時兼顧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等兄弟單位,以武漢醫護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

《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 天天要聞

張涵予:我要摔到滿意為止

張競宇(張涵予 飾)是一名「漸凍症」患者。這種罕見疾病會導致四肢肌肉逐漸萎縮,目前尚無葯根治。拖著病腿的他,在與自己的生命賽跑,以超負荷的方式,帶領金銀潭的醫護人員戰勝病毒。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之處,張院長聽到妻子血氧飽和度過低的消息時,從樓梯上摔下來。為了演好這場戲,張涵予摔了大概十幾回,在採訪中張涵予也表示:「我摔了好多次,自己都不滿意,有幾次甚至感覺自己摔得很刻意,不夠自然。後來我跟導演說,我要摔到滿意為止」。

《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 天天要聞

袁泉:他們心裡有一束光

電影中袁泉飾演重症醫學科主任文婷,冷靜、果斷又不乏溫情,一次次沖在救治病人的最前面。當她忙碌一天回到酒店後,得知小區雜貨店的老張感染了新冠,因一直都沒有床位,最後死在了家中。

文婷點開之前老張發來的消息,一邊把飯送進嘴裡,一邊默默地流下眼淚。


那張被口罩勒出紅印的臉上,寫滿了自責和悲痛。

在決定飾演文婷之前,袁泉做了很多功課、花了很多精力去思考如何扮演好一位一線醫護人員。

也曾在發布會上動情地表示:「通過這次拍攝,更加覺得醫生真的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他們心裡都有一束光,那是他們拼盡全力的方向」。

《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 天天要聞

張子楓——竭盡所能演好

《中國醫生》中還有一個出場不到一分鐘的角色,但卻憑藉一句台詞讓觀眾落淚,這個角色就是由張子楓飾演的一個因新冠失去父母的小女孩。

影片里,她手握著父母的死亡通知單,說了一句:「叔叔,一個人沒有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僅僅只是這一句話,就讓無數觀眾為之淚崩。


有不少網友是這樣評價的:

@叫我阿圓:唯一淚點,子楓哽咽著叫了一聲叔叔

@(Monsoon)²:張小楓拿著爸媽的遺物,對醫生說:「沒有爸爸媽媽的人該怎麼辦?」瞬間破防。電影里還有很多催淚的場景,對積壓了很久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釋壓方式。很慶幸,我們都走出了困境。

@沂南: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戳淚點的情節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子楓妹妹出場的幾分鐘,太好哭了!向醫護人員致敬!主創團隊真的很強

《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 天天要聞

影片中

每個故事,每個角色

都足以打開我們的淚腺

或許我們不能做到

百分之一百的感同身受

但我們能確切感受到

心懷大義、勇於擔當的醫護形象

《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 天天要聞

雖然《中國醫生》的主題人物是醫生,但是電影也匯聚了眾多關於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故事,這些故事具有感人的力量,真實又動人。

《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 天天要聞

《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 天天要聞

《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 天天要聞

《中國醫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 天天要聞


《中國醫生》上線G+TV電信天翼高清

讓我們一起向守護生命的逆行者致敬


觀看路徑:G+TV電信天翼高清-電影欄目



責任編輯:近視君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