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的新黑色電影佳作《亡命駕駛》上映至今已經整整十年了。
雷弗恩不落俗套,將這個看似熟悉的故事炮製得既令人陶醉又讓人神傷,在好萊塢迎來重大突破,本片不僅獲得了評論界和商業上的巨大成功,還使其與瑞恩·高斯林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
儘管《亡命駕駛》在普通觀眾中反響不太好——CinemaScore評分C-,但時至今日,它仍被視為一部備受推崇的經典之作,在過去10年里催生了許多模仿者,但真正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卻寥寥無幾。
在《亡命駕駛》上映10周年之際,正是來細細品味這部電影中那些你肯定錯過的有趣幕後花絮的好時機。
儘管《亡命駕駛》的製作成本很低,預算只有1500萬美元,但在這部電影誕生的過程中,雷弗恩和製作團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可以講述。
以下是關於《亡命駕駛》你很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10.這部電影原本是由休·傑克曼主演的
2008年,這部根據詹姆斯·薩利斯2005年的小說《亡命駕駛》改編的電影首次公布時,並不是要讓瑞恩·高斯林或其他像他這種類型的演員出演。
信不信由你,當時休·傑克曼將飾演這位沉默的無名司機,目的當然是以他的明星號召力打造一部引人注目的商業電影,而非一部小眾電影。
不用說,如果傑克曼的版本繼續推進下去,那麼主角很可能會明顯不同於高斯林最終所扮演的這個司機。
毫無疑問,傑克曼是一個偉大的演員,但很顯然高斯林更適合這個精簡版的故事。
9. 瑞恩·高斯林在整部電影里只說了116句台詞
高斯林飾演的無名司機在整部電影中很少說話,很多人可能都對主角如此沉默寡言不太適應。
司機更多的是通過意味深長的眼神而不是冗長的獨白來說話,最終高斯林在時長100分鐘的電影里只說了116句台詞——幾乎一分鐘一句台詞。
更妙的是,高斯林總共只說了891個單詞,平均每句話只有7.68個單詞,再次證實了他的角色到底有多言簡意賅。
高斯林作為當時業內最炙手可熱的新星之一,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裡卻一直讓他保持沉默,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無疑非常大膽,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但這一決策確實很有效。
8. 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和編劇霍辛·阿米尼都不會開車
儘管這部電影的大部分情節都圍繞著汽車展開,但無論是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還是編劇霍辛·阿米尼在現實生活中都不開車。
雷弗恩表示,經歷了八次考試失敗後,他還沒有拿到駕照,而且他對汽車也沒有多大興趣,因此這部電影里沒有傳統的汽車追逐。
製片人馬克·普拉特稱這是「巨大的諷刺」,影片最重要的兩個主創從來沒有開過車,但你絕不會從電影中知道這一點。
7. 艾琳原本是一個西班牙裔角色
除了凱瑞·穆里根,很難想像還有誰能扮演司機的愛人艾琳·加布里爾,這個角色最初是為完全不同類型的女演員設計的。
據穆里根自己說,最初的劇本把艾琳定位為一個稍微年長一點的西班牙裔女性,名叫伊琳娜,但在穆里根完成了試鏡並讓雷弗恩大吃一驚後,他重新考慮了這個角色。
穆里根當時因為在《成長教育》中的表演剛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提名,這可能對穆里根的試鏡有所幫助,而且雷弗恩的妻子也很喜歡這部電影,建議讓她出演這個角色。
6. 瑞恩·高斯林被允許選擇導演(雷弗恩差點搞砸)
瑞恩·高斯林簽約出演主角時,還獲得了令人羨慕的權力,他可以自己選擇導演。
這是他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收到這樣的條款,回想起來,他說除了雷弗恩「沒有其他選擇」。
然而,雷弗恩第一次去見高斯林時,差點丟掉這個機會。
他們見面的時候,雷弗恩感覺不太舒服,高斯林覺得他無精打采、沒有興趣,但當他們坐車回家時,雷弗恩開始跟著廣播里的快速馬車樂隊唱歌,然後向高斯林解釋音樂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
雷弗恩補充說,如果這首歌沒有在那個合適的時候在廣播里播出,他可能最終無法說服高斯林讓他來執導這部電影。
5. 片頭字幕的靈感來自《乖仔也瘋狂》
閃亮的片頭是整部電影在視覺上最獨特的地方之一,在洛杉磯天際線的華麗鏡頭上浮現出艷粉色的字體。
雷弗恩是80年代電影的忠實粉絲,據悉,這部電影模仿了1983年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喜劇經典《乖仔也瘋狂》的片頭。
同樣地,這部電影在城市風景的鏡頭中以粉紫色的文字開始——不過《亡命駕駛》是在芝加哥而不是洛杉磯。
這兩部電影甚至採用了相似的音樂類型——《亡命駕駛》以凱文斯基的合成器浪潮熱門歌曲「Nightcall」開場,而《乖仔也瘋狂》則使用了傳奇電子樂隊橘夢的原創音樂。
4. 預算從6000萬美元削減到只有1500萬美元
最初《亡命駕駛》被設想為環球影業出品的一部由休·傑克曼主演的更商業化、更大規模的電影,當時的預算也高得多。
《亡命駕駛》最初的預算是6000萬美元——作為參考,第一部《死侍》的成本略低於這個價格。
但是在原定休·傑克曼出演的電影計劃告吹後,更獨特的雷弗恩版本由FilmDistrict製作公司接手,他們只給了他1500萬美元的預算——僅有第一個版本的25%。
因此,一直參與該項目的編劇阿米尼不得不進行大量的重寫,以使這部電影符合縮減的預算。
3. 艾伯特·布魯克斯為扮演伯尼·羅斯剃了眉毛
艾伯特·布魯克斯在影片中扮演冷酷的猶太黑幫老大伯尼·羅斯,呈現了迄今為止他最受讚譽的表演,這個角色與布魯克斯典型的喜劇風格大相徑庭,因此獲得了大量的獎項肯定(可惜,他並未獲得奧斯卡提名)。
為了顯得更冷酷,布魯克斯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巧妙地改變了自己的外表——他剃掉了眉毛。
不過看電影的時候你可能很容易忽略這一點,畢竟布魯克斯本人和他的聲音語調已經非常引人注意,但剃眉毛確實是一個高招,莫名其妙地使伯尼讓人感覺難以親近。
2. 片頭曲《Nightcall》由剪輯師馬修·紐曼推薦
前面提到《亡命駕駛》的片頭採用了凱文斯基的經典歌曲《Nightcall》,這首歌完美地為整部電影奠定了基調。
雖然在其導演生涯中,雷弗恩已經證明了自己對電影配樂有著無可挑剔的鑒賞能力,但開場採用《Nightcall》並非他自己的主意。
這首歌實際上是電影剪輯師馬修·紐曼建議的,據雷弗恩說,紐曼是電子音樂方面的專家,會為他挑選音樂供其參考。
雷弗恩接著說紐曼是一個「非常好的、親密的合作夥伴」,鑒於電影中最讓人難忘的片段之一要歸功於他,顯然雷弗恩說的確實不錯。紐曼至今仍是雷弗恩信賴的剪輯師。
1. 原計劃由尼爾·馬歇爾執導
2008年《亡命駕駛》剛開始製作的時候,休·傑克曼還在主演之列,環球影業找來了完全不同類型的導演尼爾·馬歇爾執導。
雖然尼爾·馬歇爾後來執導了《權力的遊戲》最受好評的兩集(《黑水大戰》和《長城守望》),但他當時只拍過三部低成本類型電影——《閃靈戰士》、《黑暗侵襲》和《末日侵襲》。
儘管馬歇爾憑藉這些電影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很難想像環球影業選他導演《亡命駕駛》究竟是看中了他的什麼特質。除了演員陣容和預算上的差異,馬歇爾的電影基調顯然與雷弗恩的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