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琦出道多年,一直跑龍套,演配角。
從一開始,他就明白,容貌是他事業的絆腳石。
為了做好風險對沖,大學時,他各科成績全優。
即使如此,依然沒能逃過命運的暴擊,劉佩琦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難才走到大眾面前的?
1
劉佩琦1958年生於北京,12歲時,開始學習民族舞。
他熱愛舞蹈,可是舞蹈的藝術生命太短,到了一定歲數,劉佩琦想著轉行。
1979年,解放軍藝術學院發布招生簡章,正好在天津有試點,離家特別近。
劉佩琦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表演同樣是一種藝術,而且自己之前學習的舞蹈、聲樂都可以派上用場,想好這些,他抓緊報了名。
考試過程很順利,考完唯一擔憂的就是自己的形象不過關,好在,他被錄取了。
他不知道的是,這次考試,成了此後幾年當中他做的最順利的一件事。
那年他21歲,和小他4歲的吳若甫成為同學。
大學的生活清貧且快樂,因為同學們在一條起跑線上。
可是很快,他就會感受到命運的暴擊。
那時,大學還包分配,眼看著同學們都進入了北京的各個話劇團,劉佩琦卻被發配,哦不,應該是被分配到新疆。
和同學的遭遇相比,他的確像被發配出來的。
劉佩琦說,新疆的工作不錯,物價也不高,可是我就想回北京。
1985年,劉佩琦從新疆回到北京,成了第一代北漂。
回京的這兩年,是劉佩琦最壓抑的兩年。
他兩次想進空政話劇團,都被拒之門外。
這一年,陳佩斯籌拍電影《二子開店》,劉佩琦被選中,他在裡面演了一個大配角。
劉佩琦很感謝陳佩斯,之前他是想在話劇舞台上表演,陳佩斯把他引到大屏幕上。
當時還是計劃經濟的時代,話劇演員一天的工資7毛錢,而陳佩斯的劇組一天5塊,話劇演員們羨慕壞了。
但是這部電影並沒有徹底改變劉佩琦的境遇。
從劇組出來,他依然蹭吃蹭住。
當時,他的老師丁一三給他找了一處筒子樓的頂層6樓,他和好友佟瑞欣一起住進去。
因為年久失修,房頂經常漏水。
有一次,他和佟瑞欣一起排練話劇到半夜才回家,正趕上下雨。
結果推開門一看,兩人傻了眼,屋子裡全是水,床和被子也濕了,房頂還在漏雨。
這一刻,他們把心酸放在肚子里。
下樓花2塊錢買一瓶酒,就著白菜心,一邊喝酒,一邊吟詩,就這樣挨到天明。
2
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在八一廠門口站著,有一個導演向他走來,邀請他去演戲。
這個夢,三天後,果然實現了,一半。
那天,真的有一個人朝他走來,劉佩琦看那人開著帥氣的吉普車,心想肯定是個大人物。
交談過後才發現,那個人不是導演,只是劉佩琦的同門師哥,他們在一個學校學習過,師哥沒有給他介紹什麼演戲的機會,但是這次偶然的際遇,是一次精神療傷。
1986年,劉佩琦的同學吳若甫,因為參演了電影《大閱兵》,在圈內走紅。
看看同學,已經成了主角,再看看自己,依然默默無聞。
劉佩琦心裡苦悶,憑什麼自己一身才華,會演戲,會跳舞,會美聲,還會些許京劇,卻找不到一個平台施展。
他找到自己的老師魯繼先,老師說:你啊,慢慢熬著吧,四十歲以後才能順呢,這段時間就是折騰。
雖然道路艱難,劉佩琦沒想過放棄,他想,就算只能演一場戲,也要把這場戲演好。
後來,他進入王好為導演的劇組,在裡面依然扮演龍套,沒有一句台詞。
劉佩琦和場記關係特別好,因為只有場記才能進導演辦公室。
他想從場記的嘴裡打聽出導演對自己的評價。
等到他的戲正式開拍,他會跟導演商量,我這樣演行嗎?為的就是讓導演注意到他,知道他是一個有想法的龍套。
一次, 劉佩琦和吳若甫約在一起喝酒,劉佩琦太羨慕這個小他4歲的同學了。
他說:小甫,你年紀輕輕已經拍了大導演的作品,我什麼時候才能有這樣的機會。
一番話,讓吳若甫很心酸,他知道這個大哥是真的遇到難處了。
那段時間張藝謀因為拍《秦俑》摔斷了腿,吳若甫要過去看望。
他對劉佩琦說,你的影集呢,我拿幾張照片給張藝謀導演送過去。
見面之後,吳若甫誠心誠意的推薦劉佩琦,他對張藝謀說:我的師哥真的是一個特別優秀的演員,張導,以後您有什麼戲,一定想著點他。
張藝謀把這些話記在心上,還專門給劉佩琦寫了一封信鼓勵他。
1991年,張藝謀籌拍電影《秋菊打官司》,邀請劉佩琦演鞏俐的丈夫。
當初劇本設定劉佩琦只有一場戲,即使這樣,劉佩琦也心滿意足。
為這一場戲,他提前一個月跑到陝西的農村體驗生活,學會了流利的陝西話。
正式開拍後,劉佩琦的表演驚到了張藝謀,他沒想到劉佩琦這麼好。
於是又給他加了6場戲,從開頭演到結束。
那一年,劉佩琦33歲,他心裡的某些東西正在成形,不用切實的抓住它,但是劉佩琦已經感受到了。
這部電影,成了劉佩琦事業的轉折點。
電影上映後,他被圈內很多導演認識。
3
劉佩琦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進入話劇團,這次終於實現。
以後的日子出奇的順利,他進入了中國實驗話劇團。
1997年參演了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
這部電影把劉佩琦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他憑藉喬安山一角,拿到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榮譽,讓劉佩琦既惶恐又興奮。
可是金雞頒獎典禮上,他卻有一個小小的遺憾。
領完獎,主持人就示意他下台,沒讓他發表獲獎感言。
他只能安慰自己,唐僧取到的經書都不完美,何況我得個獎呢。
此後,劉佩琦又參演了電視劇《男戶長李三貴》。
郭寶昌看到他的表演後,滿意的點點頭,因為此時他正在為《大宅門》招演員。
一天, 郭寶昌在魯繼先家裡吃飯,談到劉佩琦,魯繼先說:他在戰友話劇團工作,都是自己人。
魯繼先當即給自己的學生劉佩琦打電話。
當時劉佩琦住在八大處,接到電話,他先是騎自行車到蘋果園,再倒地鐵到東單,最後坐公交車到魯繼先家裡。
見面第一句話,郭寶昌對劉佩琦說:爺們兒,我看過你的電視劇,真不錯。
接下來,郭寶昌把自己要拍的這部戲跟劉佩琦說了一遍,轉年就開拍。
最初進組,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劉佩琦演白三爺,覺得他長了一張苦瓜臉,不適合演爺。
郭寶昌力排眾議,因為只有他看到了劉佩琦身上的爺們兒氣。
白三爺不是市面的小混混,雖然他做的事讓很多人唾棄,但是當抗日的時候,他拎得清輕重。
他把白三爺演繹的活靈活現。
在拍戲過程中,劉佩琦很有自己的想法,本來劇本有一幕他和妻子在牙床上抽。大。煙。的戲,郭寶昌怕拍出來不通過,就和劉佩琦商量怎麼演。
因為劇中白三爺是個京劇迷,所以他就想著,讓媳婦靠在門框上,自己則一邊耍槍一邊和妻子對話。
最後出來的效果特別棒。
他還給何賽飛出過主意,有一場戲是陳寶國送何賽飛上火車,分別時要表現又愛又恨的情感,劉佩琦對何賽飛說:你不要跟保國商量,到時候你先打他一巴掌,再撲到他懷裡,這不就是了。
《大宅門》這部戲,真正讓老百姓記住了劉佩琦,這一年,劉佩琦41歲。
4
用大器晚成這個詞形容他一點都不為過。
如果用世俗的意義的評價,劉佩琦已經成功。
這一路,劉佩琦走了20年。
他最終的夢想是藝術,巔峰就在前面,可是他從來沒有爬上去。
後來,劉佩琦在其他節目說出他當初沒有在金雞節的獲獎感言。
他說,在藝術道路上,他還是年輕的小夥子,他的眼前是一個陡峭的坡道。
他背著行囊爬坡,水盡了、糧絕了,他遇到一個驛站,有人跟他說:小夥子,進來歇歇腳吧。他簡單補充給養後接著趕路。
走著走著累了,又遇到一個驛站,那人說:老小夥子,歇了吧。
對他來說,藝術是永遠走不到頭的路,只能無限靠近,卻永遠達到不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劉佩琦對藝術的追求很執著。
劉佩琦沒有俊朗的外貌,而演員這個職業又特別看重外貌。
他比別人少了很多機會,他心中一直憋著一股勁。
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他不服,他要挑戰規則,看看有才華的人到底有沒有出路。
他遭受過很多不公平的對待,可是,他想表演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
如果一個人在自己喜歡的領域,20年都沒熬出頭,不知道有多少人還會堅持。
劉佩琦的結局早就寫好,即使不為人所知,只要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對他來說就是成功。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