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2021年08月16日21:53:12 娛樂 1791

盼望著,


盼望著,


那個叫陳嘉玲的女孩回來了——


《俗女養成記 第二季》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兩年前,近8萬人給第一季打出了9.1的高分。


兩年後,第二季剛開播,評分就飆到了9.6


兩年前,影妹只嫌10集太短。


兩年後,影妹只嫌一周更新一集的速度太慢。


嫌這又嫌那,還不是因為這部劇實在太好看!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第一季,講述了39歲陳嘉玲的「北漂」(在台北打拚)生活。


工作錢少事多。


或霸道或貼心的總裁愛上「我」?


沒有的事!


有的只是有「小三兒」又怕老婆的油膩老闆。


一人身兼多職的陳嘉玲在老闆眼裡,不過是一個好用的24小時便利店。


辭職的念頭每天都有,但每每都被無情的現實給打了回去。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感情半死不活。


相戀四年,同居三年,怎麼看都是情深似海?


沒有的事!


有的只是已經沒有愛情的平淡合租生活。


平淡到啥地步?


陳嘉玲和男友會因為不用例行公事啪啪啪而暗自慶幸。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工作工作不開心,戀愛戀愛不開心。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辭了工作、踹了男友的陳嘉玲回到了老家台南,企圖找回在城市森林裡迷失的自己。


劇集一邊講現在,一邊回憶過去。


過去,既講了陳嘉玲的國小生活,也借陳嘉玲的眼睛講了很多大人的故事。


而這些過去,無一不讓我們共情。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因為羨慕同學有錢有品位,所以阿玲見了親爺爺也會下意識叫「陳爺爺」。


因為爺爺說自己是爸媽從垃圾桶撿來的,所以阿玲乾脆離家出走去找親生父母。


對於這些童年小事,我們不會陌生。


終生未嫁的姑姑,不辭而別的叔叔,


成績爆好的別人家的孩子,媽媽和奶奶之間微妙的婆媳關係……


對於這些親戚鄰居的故事,我們總有耳聞。


藉由過去,我們看到了是什麼影響並塑造了陳嘉玲。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最終,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的陳嘉玲選擇了留在老家,留在親人的身邊,和初戀再續前緣。


第一季結尾,39歲的陳嘉玲和上國小的陳嘉玲一起刷著新家的牆壁,陳嘉玲的人生下半場正要開始。


回到老家,難道就萬事大吉、happyendding了嗎?


NONONO!


城市太大太堅硬,個人的悲歡不值一提。


鄉下太小太世俗,個人的想法難被尊重。


離開家想的都是家人的好,回到家又免不了嫌家人煩。


不管身處何地,麻煩總是有,問題總是在。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這不,陳嘉玲的人生下半場,剛開始就煩心事不斷。


煩心事一:每天都跟家人天天見面。


早上起來放飛自我熱舞時,正碰上爹媽奇怪的神情。


這神情,怎麼看都像是看到了什麼不得了的怪物。


購物回家剛打開房門,正碰上弟弟和男友睡在一起。


這場面,不管是誰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煩心事二:在鄉下,別人做得來的事她未必做得來。


為了眼不見心不煩,陳嘉玲買了一棟「鬼屋」。


她堅持要自己設計裝修,結果……


捅到了馬蜂窩,被馬蜂給蟄進了醫院。


釘釘子釘到了自己大腿里,進醫院×2。


站在架子上刷漆,刷著刷著從架子上掉了下來,進醫院×3。


進三次醫院的結果是——


醫生以為是陳嘉玲男友家暴,所以報了警……


尷不尷尬?社不社死?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煩心事三:和初戀的戀情度過了熱戀期。


兩個人之間的相處好像缺了點激情。


更重要的是,陳嘉玲好像快到更年期了。


更年期焦慮就要來了怎麼辦?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煩心事四:父母總是干涉自己的決定。


陳嘉玲買「鬼屋」買了一年了,媽媽還是天天念叨那是「鬼屋」。


念叨就算了,爸媽還請了風水大師。


請風水大師就算了,爸媽還把風水大師偷偷帶了進去,甚至打算讓風水大師去女兒卧室測風水。


裝修的時候,爹媽比女兒還操心。


陳嘉玲看上了一款米白色沙發,媽媽愣是給她選了一款深色耐髒的。


選就選吧,媽媽還不跟陳嘉玲說一聲,就讓小哥把深色沙發送到了陳嘉玲家。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陳嘉玲已經40歲了,為什麼父母還把她當個孩子一樣,替她做決定?


在陳嘉玲的記憶中,媽媽總是替自己做決定。


這種強硬的控制欲是從陳嘉玲上國中開始的。


小到理髮。


剪之前媽媽跟阿玲保證過了,只剪一點點。


結果呢?


小人書和雪糕伺候著,媽媽一個眼色遞過去,理髮師就給阿玲剪成了學生頭。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中到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媽媽不管阿玲想吃什麼,只管自己想給她吃是什麼。


吃什麼?


大補之物。


這這這,別說阿玲了,隨便哪個人也下不了口啊!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大到上補習班。


阿玲一上國中,媽媽不僅給她報了補習班,還是離家遠的補習班。


遠到啥程度?


阿玲每天都要坐公交去補習。


偶爾一個不小心睡過了站,可怎麼辦。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當然啦,至於看電視什麼的,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媽媽限制阿玲這這那那的理由是啥?


上國中了,必須努力學習,不然分到放牛班,以後畢業打工嘛。


這看似是一廂情願的「為你好」,但這裡面何嘗沒有愛?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因為阿玲的媽媽沒有上過國中,所以小小年紀就進廠當了女工,年紀輕輕就結了婚。


她看到的世界,只是眼前這巴掌大的世界。


她的一生,都是為了丈夫、婆婆、兒女團團轉。


她願意這樣嗎?可她根本就沒有選擇。


所以她希望阿玲好好學習,去看更廣闊的的世界,按自己的意願生活。


這其實是一個相互理解的過程。


阿玲慢慢看到父母干涉後的愛意,父母也應該懂得適時的放手。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俗女養成記》的好,在於細節的真。


所謂還原過去,不是場景多還原,年代多還原。


而是細節的還原,那一代人共通記憶的還原。


比如看電視。


阿玲趁媽媽不在在家偷看電視,阿公給她在門邊望風。


媽媽一來,阿玲趕緊關了電視進了房間,擺出學習的樣子。


然後呢?


和所有的媽媽一樣,阿玲媽回來就去摸電視殼。


發燙的電視殼是阿玲偷看電視的證明。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比如剪頭髮。


媽媽明明說好了只剪「一點點」,可直到剪完,自己才發現剪了「特別多」。


父母好像總是會用「為你好」的理由去打破和子女的承諾。


這種細節是很多人兒時都經歷過的。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俗女養成記》的好,在於角色的真。


和第一季一樣,第二季也是在講述現在的過程中回溯與此相關的過去。


第一集講父母對自己的干涉,從小到大。


第二集是阿玲初來月經和即將進入更年期相互對照。


想來接下來,還會有更多驚喜和共鳴。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看著陳嘉玲,我們也會想到平凡不完美的自己。


看著陳嘉玲的父母,我們也會想到自己的父母。


看著陳嘉玲的故事,我們也會想起自己的兒時和現在。


跟著陳嘉玲,我們學會了和自己和解,也和家人和解。


看著陳嘉玲,我們好像釋懷了,好像什麼都不怕了。


一集飆到9.6,這國劇一回歸就稱王 - 天天要聞


就像陳嘉玲在第一季最後說的,


「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做夢又醒過來。


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到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討厭自己。」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