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兩人落水,三人施救,四人溺亡

2021年05月09日23:27:11 娛樂 1646

8月1日晚,「鎮平發布」微信公眾號發布一則情況通報。

通報稱,河南鎮平縣曹某某駕車帶領2名成年人、2名未成年人到清涼樹村仵家莊路口遊玩,兩名未成年人不慎滑入旁邊的河內,曹某某和兩名成年人施救無效,導致曹某某和同行的一名成年人及兩名未成年人溺亡。

通報全文——

8月1日13時36分,鎮平縣二龍鄉政府接群眾報告清涼樹村仵家莊路口河裡有人溺水。


接報後,二龍鄉黨委政府和公安、消防、醫療部門迅速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施救,共打撈出4名溺水人員,搶救無效死亡。經初步調查,死者曹某某駕車帶領兩名成年人、兩名未成年人到清涼樹村仵家莊路口遊玩,兩名未成年人不慎滑入旁邊的河內,曹某某和兩名成年人施救無效,導致曹某某和同行的一名成年人及兩名未成年人溺亡。


目前,各項後續工作正在調查處理中。


鎮平縣二龍鄉人民政府

2020年8月1日

警惕!兩人落水,三人施救,四人溺亡 - 天天要聞

每年都會發生

孩子溺水身亡的事件

更可惜的是

因施救方式不當

也常有施救者不幸遇難的情況發生

01

遇到落水者如何安全施救?

來看看這4種常見的方法

↓↓↓

1、伸,就是用竹竿、樹枝、拖把、鋼管等身邊能找得到的任何豎長狀物品,越長越好,越結實越好。這是保證施救者自身安全,也是一種營救落水者最快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警惕!兩人落水,三人施救,四人溺亡 - 天天要聞

2、拋,主要指救生圈、泳圈等救生器材,或者容積較大的飲料瓶、塑料桶等,越多越好,最好是捆綁在一起,用足夠長的繩子拋到落水者身邊,最好能在頂端繫上磚頭、石塊等重物,以保證能「精準投遞」,同樣也要求越長越好。

警惕!兩人落水,三人施救,四人溺亡 - 天天要聞

3、劃,指藉助船艇靠近落水者,在「伸」和「拋」的基礎上進行救援。

警惕!兩人落水,三人施救,四人溺亡 - 天天要聞


4、游,是市民最直接介入的一種施救手段,卻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方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採用這一施救手段的有60%的「雙溺」可能,也就是施救者、落水者雙雙溺亡,須謹慎採用。

02

將溺水者救上岸後

正確又及時的急救也很重要

↓↓↓

根據溺水者被救上岸後的狀態,採取相應急救措施。非專業醫務人員,只判斷有無呼吸、不評估脈搏。


清醒,有呼吸: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員或送醫院觀察。


呼叫無反應,但仍有呼吸:呼叫120,清理口鼻異物,穩定側卧位,防止誤吸,等待120。(下圖為美國紅十字會推薦的關於溺水急救的5步驟:)


無反應,無呼吸:即刻清理口鼻異物,並按照A-B-C的順序,即:開放氣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壓(C)進行心肺復甦


胸外按壓方法:雙手重疊手指翹起,掌根接觸溺水者胸骨下段,手臂保持垂直於溺水者胸壁用力按壓。按壓應平穩、有規律地進行,不能間斷,下壓與向上放鬆時間相等;按壓至最低點處時,應有一明顯的停頓;放鬆時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離開胸部按壓部位,但應盡量放鬆,使胸骨不受任何壓力。在胸外按壓的同時要進行人工呼吸,按壓15次,做1次人工呼吸。檢查時間一般不超過10秒,否則會干擾其復甦成功。切記不可反覆檢查以免耽誤時間。

如果附近有AED,立即介入AED除顫。並持續心肺復甦,直至患者恢復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員到達現場。

03


野外水域中處處都充滿危機

如愛纏腳的水草、卷人的旋渦、吃人的離岸流

……

這「六不準」

每個孩子都應該牢記

↓↓↓

警惕!兩人落水,三人施救,四人溺亡 - 天天要聞

花3分鐘學習以上內容

希望悲劇不再發生!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鎮平發布、寧波消防、中國消防


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監製:童曙泉

編輯:蘇越、張小英

流程編輯:王夢瑩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