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宜被元娘設計,不得已娶了自己的小姨子---庶女羅十一娘為繼妻。
十分憋屈。
可是最終,徐令宜愛上了十一娘。
他有那麼多女人,先後兩個正室,五個姨娘。
環肥燕瘦,風情各異。
他只愛上了十一娘。
是因為十一娘很漂亮嗎?
十一娘的確漂亮。
但徐令宜前有嫡妻元娘,明媚而又颯爽;後有貴妾文氏張揚而又艷麗;有佟姨娘和秋羅溫柔婉約;後有喬蓮房優雅而有才情。
十一娘並不是天姿國色獨一份兒。
是因為十一娘為人善良,女紅了得嗎?
在那個年代,要求女人三從四德,善良和女紅,對女性而言算是基本要求。
漂亮、善良,有一技之長,只是加分項,而不是決定項。
那到底小庶女羅十一娘身上到底有什麼特質,能讓現實而又理智,腹黑而又堅韌的永平侯徐令宜愛上呢?
1、心思純正,為人善良而磊落
在原著中,十一娘把大姐元娘留給諄哥的所有財產直接託付給大哥羅振興。
元娘的陪嫁經過多年經營,賬面上已經有十多萬兩銀子,這麼大的數目交出去,十一娘眉頭都沒有皺一下。
全然一副不打算沾染分毫的樣子。
面對徐令宜和太夫人的驚訝,十一娘坦然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姐的陪嫁是以後要留給諄哥的。我既不懂生意,也不會看賬本,內宅婦人頻繁見外頭管事也多有不便,怕折損了大姐的陪嫁,倒不如交給大哥來的放心。
十一娘知道大家對她心存疑慮,從大姐的陪房羅永貴,到陶媽媽、甚至徐令宜和其他徐家眾人,甚至自己的大哥羅振興,也是如此。
所有人都認為,財帛動人心,大概十一娘也不能免俗。
可是在十一娘看來,再多的財富不如內心的踏實,不是自己的東西,貪圖了,既失了人心,也違背自己的本心,更可能會導致無數的麻煩。
而諄哥是自己的親外甥,無論如何,都要遵守承諾幫大姐照顧好孩子,維護孩子的利益。
十一娘心裡一片清明。
面對財帛能守得住本心,面對大姐的託付能信守承諾。
這份善良和磊落也讓丈夫徐令宜、和太夫人對她刮目相看。
2、保持自我有原則底線
十一娘嫁進來不久,文家三爺就通過文姨娘遞話,想要給新夫人問安。
十一娘知道,這不是見一面問個安那麼簡單,這是想要通過自己借用徐家的名頭,在外面做生意。
十一娘在問過了徐令宜的意思之後,便斬釘截鐵地回了文姨娘。
即便文姨娘三番五次用生意,錢財來誘惑,十一娘也不為所動。
十一娘知道,大姐元娘的陪嫁短短數年間從三四萬兩經營到十數萬兩,多半是靠著和文家合作得來。
甚至她也知道,大姐元娘或許只是借出了永平侯府的名號,根本沒有真金白銀的去合作,就有如此巨額的收穫。
要說十一娘完全不心動,那大概是假話。
因為十一娘其實很缺錢。
羅家大夫人對庶子女向來面甜心苦,十一娘的嫁妝花團錦簇,但是並沒有真金白銀。
剛嫁入徐家的她,手上僅有五十兩,後來把錢給了因和有孕的五夫人屬相犯沖避出府去的冬青之後,就身無分文。
連恭賀姐姐五娘開鋪子的隨禮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大嫂知道她的情況,主動給解了圍。
可即便如此,十一娘也知道,有的事不能做。
一則、一旦見了文三爺,靠著文家做起了生意,自己在文姨娘面前腰桿就挺不直了,靠人吃飯手軟,以後管理妾室,大概就沒辦法做到公平公允,理直氣壯。
二則、十一娘只是想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只想平靜地過日子,而不是想要發大財。
安身立命的場所,安靜平和的小日子,徐令宜和太夫人已經給她了,若她貪圖更多,違背徐令宜的意思私底下和文家做生意,那麼作為對她有絕對處置權力的丈夫、婆母,直接可以讓她眼前的安定美好生活化為泡影。
不值得。
十一娘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能要什麼。
所以十一娘能保持自我,做出對的選擇。
這樣的十一娘,讓徐令宜很滿意。
3、把丈夫當成夥伴而非愛人
我始終覺得十一娘最終得到徐令宜的愛,是無欲則剛。
十一娘嫁給徐令宜,無奈有之,認命有之,慶幸有之,唯獨沒有妄想過得到徐令宜的心。
在她魂穿之前,見識過人性的各種陰暗面。
在她魂穿之後,親身體驗了孤獨無依,心酸卑微的庶女生活。
她知道,無論何時,男人的愛靠不住。
萬事,只能靠自己。
在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奢望男人的愛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徐令宜從一開始給予她的尊重和體面,還有安穩的生活,已經讓她感激不盡。
她只想不負所托撫養諄哥平安長大,她只想安定淡然地過好生活,吃飽穿暖不用被人拿捏算計,不用擔心被突如其來的橫禍奪去生命……
所以,她把徐府當做職場,把太夫人和徐令宜當成上司去尊重,當做夥伴去相處,去揣摩他們的心思和需要,按需滿足。
想要以此在徐令宜和太夫人心目中佔據一點信任,穩固自己的位置。
所以,十一娘沒有按照一般女人對待男人的方式對待徐令宜,比如關心,關注,噓寒問暖。
而是從徐令宜的身份出發去考慮,一個封建社會的士大夫,一個久經沙場的將軍,一個作為外戚的永平侯,他面對的是什麼,想要做什麼,會需要什麼,他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妻子?
畢竟,在職場上,你如果想要討得上司的歡心,勢必要先了解上司需要什麼,然後去滿足他的需求,你才能達到目的。
首先,徐令宜作為封建社會的士大夫,骨子裡滿滿的大男子主義,必然期望自己的妻子能夠是溫柔和善謙恭順從的。
所以,十一娘事事尊重徐令宜的決定,善待孩子們,善待妾室,孝順老婦人,和妯娌和諧共處。
家裡各種決定也會問過徐令宜的意思,既有彙報工作的意思,也有請求指點服從之意。
這都讓大男子主義的徐令宜很受用,這個老婆,溫和乖順,也沒有背著他做小動作,滿足了他的掌控欲。
其次,作為永平侯府的掌舵人,作為外戚,徐令宜既要保住永平侯府眾人的性命,又要讓皇上信任,還要提防政敵的暗算,可謂是夾縫中求生存,他需要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既要示弱,又要低調,更需隱忍,出風頭是萬萬不能,時不時還要賣個慘。
徐令宜什麼都沒有解釋過,但是十一娘看懂了這些艱難。
溫和從容的理解和支持了徐令宜退卻爵位,辭去職位居家修養,甚至抱回身份低賤的孩子親自撫養的決定。
徐令宜驚訝不已,這個小妻子,居然支持他放棄他人夢寐以求的權勢,一臉羨慕地支持他在家賦閑的決定。
其實,只是十一娘明白,登高必然跌重,倒不如低調示弱保得全家一世安穩;
甚至對突然抱回來的孩子毫無疑問和嫌棄,一句廢話都沒有就願意聽徐令宜的話親自撫養這個孩子,
因為十一娘知道,徐令宜不是一個輕率的人,更不會做輕率的決定,既然他鄭重其事抱回孩子讓她撫養,那麼必然事關重大,甚至和侯府的命運相關。
作為妻子,她理應鼎力支持丈夫的決定。
最後,她和徐令宜「有話說」
當然不是閑話家常這麼簡單,這世上有幾個男人能喜歡成天和自己老婆閑聊的?
十一娘對燕京的局勢,對皇上的舉動,對徐家面臨的困境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能從徐令宜的行為舉止中看出局勢的發展,也能發現問題的核心和根源。
十一娘從徐令宜要辭去太子少師一職就發現徐令宜是在刻意示弱,博得皇上同情,想要從漩渦中急流勇退,保存實力,以靜制動。
從徐令宜要認下五爺和戲子生的孩子,認了外頭潑的髒水,就能看出,徐令宜這麼做的原因是皇上已經開始忌憚,懷疑和打壓曾支持他登上皇位的徐家。
她能正確理解局勢,分析出徐令宜可能會做出的決定,並且說出自己的看法,常常和徐令宜的想法不謀而合。
這都讓徐令宜覺得自己的小妻子真的是聰慧無雙。
徐令宜雖作為侯府的掌舵人,征戰沙場,玩弄權勢,看似無堅不摧。
可是生而為人,每個人都需要被懂得和理解。
十一娘輕輕淺淺的溫柔,溫潤細緻的理解,懂得和支持,一點點的溫暖和侵蝕著徐令宜的心,讓他倍感溫暖。
位高權重者,必然清冷。
十一娘溫暖了他。
位高權重者,必然孤獨。
十一娘願意理解和接納和他同行。
所以,徐令宜愛上了十一娘。
我想,男人真的不同於女人,女孩子的戀愛婚姻,絕大多數都希望自己被對方的關心關愛關注包圍就覺得好幸福了。
可男人需要的不是這些。
男人的骨子裡天生就有征戰四方站在高處的慾望,期望被仰視,期望有人理解他的理想,支持他的追逐,看明白他拼搏的艱難。然後安靜自我的在他身邊。
對女人而言,愛是溫暖,呵護,關心,關注。
對男人而言,理解,懂得,接納,支持,溫和才是他們需要的溫暖,才是他們眼裡需要的愛的部分。
希望我們都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