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王祖賢的一張背影照,在微博引起熱議。
照片里,54歲的她,身穿連衣裙,悠閑地溜著小狗,看起來愜意十足。
想到2001年。
王祖賢在拍完電影《遊園驚夢》後宣布息影,沒過多久便遊學加拿大。
在決定退出娛樂圈那天,王祖賢眼含熱淚告別道:
「我7年來拍的唯一一部電影,也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部電影,這些日子我看盡了全世界的悲慘意外,突然驚覺時間不夠用,所以我決定要退出影壇,做一些想做的事情,現時我最希望可以出外讀書,過不用『化妝品』的生活。」
時間一晃,到了2003年。
王祖賢復出,出演電影《美麗上海》。
在拍攝全部結束後,這一次,她下定決心退出娛樂圈不再復出,而後定居溫哥華,過起平凡人的生活。
此後,王祖賢雖不在江湖,江湖卻常常流傳著她的傳說。
每隔一段時間,網路上就會出現王祖賢的近照以及近況。不管是在照片中,還是在他人的描述里。
淡出娛樂圈18年後,王祖賢真正過起了她想要的歲月靜好。
對此,不少網友在微博評論里說道:
「生命中總會有那麼一個人,溫暖了歲月,驚艷了時光,時隔多年,王祖賢還是驚艷了我的時光。」
「王祖賢之後,世間再無聶小倩。」
「終於體會到,什麼叫歲月從不敗美人了。」
「所以,王祖賢當初為什麼要退出娛樂圈,真的是因為前男友齊秦嗎?」
「......」
談到王祖賢,就不免談到齊秦。
在很多人看來,當年王祖賢會在事業巔峰時期,毅然決定退出娛樂圈,原因離不開男友齊秦。
如她所說,看透了世界的悲涼,而後決定離開。
那時,她的世界就是齊秦。
02.
人們常說:年少時不能遇見太驚艷的人。
得之,餘生圓滿。
失之,餘生遺憾。
王祖賢和齊秦,對彼此而言,都是「失」。
1986年,齊秦在拍攝電影《芳草碧連天》前,在一眾女演員中,一眼選中了王祖賢。
至於理由,一是因為兩人都是來自台灣,二是因為王祖賢氣質出眾,是他心中女主角的不二人選。
齊秦的理由,讓我想到一句話:
「很多時候,愛情會發生,往往是因為那玄而又玄的驚鴻一瞥。」
其實早在見到王祖賢的那一刻起,齊秦就已陷入了愛情的漩渦中。
好在,這段情不是一場獨角戲。
齊秦入戲,王祖賢也不例外。
於是在電影拍攝沒多久,兩人便談起了戀愛。
然而,這對玉女配浪子的組合,當事人看好,身邊人卻不看好。
王祖賢的媽媽在得知王祖賢與齊秦戀愛後,極力反對兩人的戀情。
在媽媽看來,齊秦桀驁不馴,放蕩不羈,年少時還進過管教所,這樣的男人,不適合結婚,也不適合戀愛。
但我們都知道,戀愛中的情侶,總會有著這麼一種固執:當世界與戀人為敵時,他們會選擇站在戀人這邊,與世界為敵。
王祖賢便是這樣。
她不在乎家人的看法,繼續和齊秦談著戀愛。
但她不曾想到的是,世界之外,還有世界。
齊秦在成名之前,曾有過一位女友,而後因為性格不合等等原因兩人選擇分手,但在那時,女友有了身孕,並在1987年生下了孩子。
新聞被爆後,兩人沒有立即分手,但王祖賢和齊秦都知道,這段愛情已經有了裂痕,再也無法修補,分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多年以後,齊秦投資了電影《大約在冬季》。
當記者問他,最想誰看到這部電影時。
齊秦坦誠回道:
「妻子,女兒,王祖賢。」
兜兜轉轉這麼多年,年少時為你寫下的歌,都熬成了電影。
才知道,
愛情雖不在了,但它確實來過。
我和你,都不能否認。
03.
22歲的王祖賢,曾對婚姻有過美好的憧憬:
「我將來會過很平凡的日子,一個女孩始終是要結婚的。」
34歲的王祖賢,看透了婚姻的本質:
「我的字典里,永遠沒有結婚兩個字。」
到了54歲,她依舊獨身一人,不談婚姻,生活閑適,不懼他人的眼光。
想起今年,李若彤發表新書《好好過》,在書里放上31年前她和王祖賢的合照,並直言,王祖賢是她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女演員後,王祖賢在社交網路上回應李若彤:
「人生從來不由他人定義,我們都要好好過。」
不論是王祖賢,還是李若彤,她們之所以惺惺相惜,欣賞、理解彼此。
原因在於,她們在本質上,是一類人。
李若彤和王祖賢一樣,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脫離了世俗、婚姻,對她的桎梏。
隨著年齡漸長,經常會有身邊人,又或者是粉絲問李若彤,為什麼遲遲不結婚?
每當聽到這個話題,李若彤先是一笑,而後告訴對方:
「結婚不是因為到了年紀就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幸福也不在於是否步入婚姻,真正的幸福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儘力得到,一個人也能好好過,感情需要交給對的人。」
早年前的李若彤,有著和她飾演過的王語嫣一樣的情感經歷。
王語嫣對錶哥慕容復,一片赤誠真心,卻得不到回應。
而李若彤,也為了一段長達十年的感情,失去了自我。
曾經,她們為愛而生。
後來,她們都為自己而生。
這些道理,都是二十多歲的她們所不能領悟的。
因為年齡的增加,帶來的不僅是人生的閱歷,還有對待事物的通透看法。
更重要的是,她深刻地感受到,幸福這件事,與婚姻無關:
「我的幸福是,媽媽身體健康,外甥女按時長大,家人時刻都在,而我,活得越發從容,還具備相信愛的勇氣,並且,還在等。」
王祖賢和李若彤,都尋找到了幸福的定義。
此後,誰也不能代替她們定義幸福。
04.
阿德勒說過:
「人生是不斷與理想的自己進行比較,而非生活在他人的評價之下。」
18歲的你,為什麼考不上理想大學?
25歲的你,為什麼事業不順利,沒有存款,依舊在租房?
35歲的你,為什麼不結婚,不生孩子,這和「怪物」有什麼區別?
......
這些聲音,一直都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時不時迴響起。
但你捫心自問,這些聲音真的重要嗎?
這些人真的是為了你好嗎?
他們真的能為你的生活承擔什麼嗎?
答案是不能。
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如何定義人生的幸福,由你自己說了算,別被他人輕易左右。
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