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迴避型的伴侶,應該怎麼辦?

最近我的閨蜜小雅和男朋友分手了,她們認識了半年左右的時間,男朋友前期對小雅還是很主動和熱情的,但是最近發現男友不再不主動聯繫了,想見面聊聊也約不出來。小雅說,她知道感情的事情不能強求,如果不喜歡了可以說出來,大家好好溝通一下,可以好聚好散,但是不能理解為什麼ta一直沉默,如果一定要問,對方就是說沒有感覺了,但是問男朋友,那你理解的感覺是什麼呢?對方也說不出來,然後就又陷入了沉默,這種無法溝通的狀態讓小雅很受傷,她問我,是不是自己忽略了對方的需求,或者無意傷害到對方了?

首先我覺得,小雅的男朋友就是比較典型的迴避型的依戀模式。

那到底什麼是迴避型的依戀模式呢?

從動機心理學的理論來說,迴避型的人包括三個主要的特點:高認可,高自由,低社交。

這裡和大家分別解釋一些,這個「迴避三件套」的意思是什麼。

高認可:細膩,敏感,內心戲很多而且玻璃心,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渴望被認可和讚賞,內心有期待,但是ta不會表達,ta希望的是即便自己不說,別人也能理解自己,認可自己。因為ta覺得一旦說出來的話,意思就變了。

高自由:獨行俠,非常注重個人空間,,注重隱私,習慣自我依賴,不給別人依賴自己的空間,同時也不喜歡依賴別人。當ta感受到你對這段關係認真了,ta就會覺得害怕,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和你在一起呢,所以,你對ta越主動熱情,ta就會越退縮。

低社交:喜歡安靜,不喜歡與人相處,也不喜歡閑聊,習慣自己一個人待著,就像一個透明人,不想被看見,也看不見別人。比如不喜歡和人打招呼或者寒暄,也很少和朋友主動聯繫和聚會。

迴避型的伴侶常見的特點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 擇偶定位不清晰。

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伴侶,總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迎接感情。但是依然會進入戀愛關係,同時一旦確定關係後又開始疏離,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

第二、習慣雙重標準。

對伴侶的要求很高,會很關注伴侶身上的小缺點,例如對方說話的樣子、衣著打扮、吃相等,會覺得對方不夠完美,但是卻很少向內審視自己的不足和缺點。

第三、 過度自我保護。

為了保持獨立感,幾乎不和伴侶分享自己的心事,也很少表達自己對伴侶的情感和對親密關係的承諾。

第四、 容易表裡不一。

表面讓看起來很客氣,很謙虛,但是不開心的時候,內心深處還是會覺得是別人的問題以此來推卸責任。比如,在關係中遇到對方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不會直接表達,反而會心裡默默扣分,覺得是對方的問題。

習慣盯著自己的需要和感覺去看問題,既不承擔溝通的責任,又不會換位思考對方的感受。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導致伴侶無法知道應該如何調整和改變,錯過讓關係變得更深入的機會。

因為迴避型的人對伴侶抱有偏見,伴侶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他們的認可。

他們完全意識不到這種帶有偏見的思維模式對親密關係本身有多大的破壞性。

最重要的是,迴避型的ta們錯把「自我依靠」當獨立,正是這種自我與偏見讓ta們更加孤獨。

估計大家看到這裡,應該對迴避型的伴侶已經退避三舍了吧?

那麼問題來了,迴避型的伴侶有得救嗎?

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迴避型的人最矛盾的地方:

ta們不希望靠太近,不喜歡承諾,不喜歡承擔感情的後果。

ta們的最大癥結就是:不信任。

你如果用ta們感覺舒服的方式,允許關係若即若離,ta們只會變得越來越不信任。

所以,如果你的伴侶是依戀迴避者,我給你的建議是,必須從這個信任感的部分下手。你需要打破壁壘,勇敢闖入到對方心中,直到讓Ta信任你,相信愛為止。

這裡再給大家分享一個,愛情三元素的理論。

愛情三元素包括:激情、親密和承諾。

三者缺一不可,所以只有激情和親密,而沒有承諾的愛情,是很難有一個圓滿的結果的。

所以,如果你為了迎合他的需求,一直保持距離、不去打破壁壘,愛得太小心翼翼,也沒有建立任何承諾,那他的迴避還是重蹈覆轍。

那具體應該怎麼面對迴避型的伴侶呢?下面給大家幾個實用的小技巧。

第一,多關注ta的情緒。

當ta把自己封閉起來,忽視你的感受和表達時,這意味著ta現在和焦慮,並在試圖壓制自己的情緒。所以你需要去了解和體會ta的情緒和感受,這是ta自己的人格狀態的顯現,並不是你的問題,要理解ta的行為和反應不是針對你的。

第二,不要幻想一次性解決問題。

雖然ta會否認,但是迴避型依戀的人其實也會害怕強烈而痛苦的負面情緒。如果ta在談話中關上了心門,或者你發現ta試圖用強大的邏輯和理論來說服你,拒絕回應你的時候,就不要再嘗試對ta表達了,時機不對,你可以換個時間再試試。

第三,如果他要走,一定不要追。

因為這會讓ta跑得更快,你需要給ta足夠的空間和機會,讓ta可以在自己的安全空間中,重新感知到ta對你的思念,和因為見不到你產生的焦慮感受。當然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你必須能夠調節自己的痛苦情緒,必要的時候,你可以求助於生活中讓你信任的朋友,或者是專業人士。

第四,明確自己的需求。

你要意識到如果你對關係中的親密感需要過高的話,對方可能永遠無法成為你想要的那個完美伴侶。因為像迴避型的高自由狀態,一般只有低親情的人才能接受。(低親情,指的希望和家人保持夥伴一樣的關係,不需要經常聯繫,也不希望被父母過度關心或者干涉)所以,即使ta有很多其ta吸引你的優點,你也需要在了解自己的核心需求的前提下,做出取捨,並且在必要的時候懂得放棄。

第五,平靜和溫和的溝通方式。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你需要盡量少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尤其是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對對方的憤怒和失望等,你可以表達你認為ta的感受,並說明你為什麼這麼認為,然後再真誠的尋求對方的回應。ta否認的話,也不要讓自己的情緒爆炸,不去指責和抓取。這種溝通方式幫助ta在安全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的個人意識,從根本上幫助ta學會更多的體會和表達自我的情緒。

最後,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有優點,迴避型的人也一樣,而且迴避型的人大多是高敏感人格,他們往往能感知到更多的信息,擁有更加豐盛的內心世界,喜歡深度聊天,追求生活趣味。並且孜孜不倦地探索精神世界,而且還具有高度的共情的能力和強烈的責任感,甚至想要拯救世界,這類人是透過一種濾鏡看這個世界的,在這個濾鏡的作用下,看到的世界有著更高的對比度和更高的飽和度。

因此,迴避型到人一直是用一種更生動、更激烈的方式感受著這個世界。

所以,如果你是這個人或與這樣的人處於一段親密關係中,請耐心等待和對方共同成長。

這裡重點提示一下,通過這種迴避的方式來應對情緒是花費數年時間習得而來的,要改變也常常需要很多的時間,而耐心和希望就是我們改變自己和提升親密關係最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