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被「團圓」壓垮的春節

今年春節前,婆婆早早打來電話,說小叔子一家要帶著兩個孩子來城裡過年。我雖然心裡犯嘀咕,但還是笑著應下了——畢竟老人盼著團圓,總不能掃了興。

臘月二十八,小叔子一家四口拖著大包小包進門了。從那天起,我的「春節假期」就徹底變了味。小叔子的兩個孩子像脫韁的野馬,在屋裡跑來跑去,不是打翻茶几上的水果盤,就是把牆上的掛畫拽得歪歪扭扭。我輕聲提醒過幾次,可婆婆總說「孩子小不懂事」,小叔子兩口子也笑著打哈哈,說「姐別介意」。

做飯更是一場「硬仗」。我每天五點就得起床買菜、備菜,可小叔子媳婦不是嫌菜太淡就是嫌肉不爛,小叔子還愛喝兩杯,喝多了就躺在沙發上抽煙,煙灰彈得滿地都是。我想讓丈夫幫著搭把手,他卻說「我媽和你弟妹都在呢,你湊什麼熱鬧」,轉頭就和小叔子打遊戲去了。

最讓我崩潰的是大年三十晚上。孩子們為了搶玩具打起來,小叔子媳婦非但不勸,還跟著數落我「沒買夠玩具」。婆婆也板著臉說「你是當嫂子的,怎麼連孩子都管不好」。我望著滿屋子的狼藉,突然覺得這個「家」好像從來都不屬於我。

年後初五,我實在忍不下去了,收拾了孩子的東西回了娘家。沒兩天,婆婆的電話就追過來,罵我「不懂事」「敗壞家風」,丈夫也跟著吼:「就為這點事回娘家,你矯情給誰看?

我抱著孩子坐在娘家的床上,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突然就笑了。原來在他們眼裡,我的委屈、我的疲憊、我的忍讓,都抵不過「團圓」兩個字。可誰又在乎過,那個在廚房裡忙到腰酸背痛、在客廳里收拾到半夜的人,到底累不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