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點被熱醒時,手機還停留在他傍晚的語音。"家裡電費是大風刮來的?空調開到後半夜,你不出錢當然不心疼。"
我盯著天花板上轉不動的吊扇,汗順著太陽穴往下淌。這個月的話費催繳簡訊剛發過來,孩子的興趣班費用還欠著,冰箱里只剩下半袋快過期的挂面。
結婚二十多年,我們從不說愛的,只算錢。他算我買菜多花了兩塊,我算他煙錢又超了預算。連開空調都成了奢侈——他在工地宿舍吹免費風扇,我在悶熱的出租屋裡,連按下開關的勇氣都要掂量再三。
剛才翻遍微信錢包,只有17塊3。夠買明天早上的兩個包子,卻不夠填補電費單上的零頭。突然就懂了什麼叫"貧賤夫妻百事哀",不是不愛,是生活的雞毛蒜皮早把愛磨成了互相指責的尖刺。
我蜷在發燙的床單上想,如果一個人過,是不是至少能決定自己今晚睡不睡得安穩?不用在三十多度的夜裡,為一度電的錢,連呼吸都覺得虧欠。
窗外的蟬鳴聒噪得像生活的嘲諷,而我連哭的力氣都沒有,只想著明天的早餐,該怎麼用17塊3,撐過又一個需要假裝體面的白天。
仇莉梅,廣西靈山人。曾被《新華每日電訊》專題報道「雞鴨攤里的讀書女郎」,在多家報刊發表68篇文章。白天擺攤謀生,夜晚執筆追夢,相信文字終會帶來春暖花開。如果你也被這份堅韌打動,歡迎點贊、轉發,關注@仇莉梅 ,聽更多平凡人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