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兒曾說:我的生活不曾取悅我,所以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
在這個喜歡定義女性「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的時代,有太多的標籤綁架。
有人把婚姻當終點站,有人將年齡作倒計時,更多人困在「既要又要」的完美陷阱里。
但真正活得高級的女性,早就為自己找到了答案:既能腳踏實地謀生,又能向內探索修心,更能仰望星空前行。
快樂和幸福從來跟奢侈品無關,把生活過得越來越高級的女性,身上閃耀的,是把爛牌打好的能力,是在世俗標準外自洽的智慧,更是把生命活成曠野而非軌道的勇氣。
01.手心向下,謀生亦謀愛
《凡人歌》手握千萬即將上市的公司期權,百萬年薪的那偉被開除,不明不白地賠了80萬,讓在家做了5年全職媽媽的沈琳徹底慌了。
大女兒剛上小學,二寶兒子嗷嗷待哺,還有房貸月月要繳。
沈琳開始努力到處找工作,簡歷發了數不清,就像石沉大海,沒有迴音。
好不容易收到一個面試通知招人事經理。沈琳接到電話喜滋滋去面試,面試她的竟然是曾經的手下胡海莉。
月薪僅6000元,跟當年沈琳當人事總監時候稅後20000元,完全差了幾個檔次。 摘下6萬元的鑽戒,沈琳接受了這份工作。
沒想到這份工作沒做多久,招她進來的胡海莉跟行政部賈總鬧掰之後離開,沈琳也沒法再繼續待下去。 聽說做月嫂工資高,月薪高達兩三萬,沈琳花了6000元參加培訓,經驗與成績俱佳的沈琳很快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份月嫂工作。
由於勞累過度,腰間盤突出,沈琳不能再做月嫂工作了。
為了還房貸,沈琳將房子租出去,在燕郊租了一套房子,差價用來還房貸。
在燕郊,沈琳發現了商機,決定擺攤賣滷味創業。
剛開始在菜市場租了攤位,那偉也回來跟沈琳一起創業,沈琳的滷味味道好吃,回頭客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
攤位換成了店鋪,連鎖店也一家家開了起來,最終沈琳成為成功的總裁。
女人的底氣,從來不是銀行卡里的數字,而是隨時能重新開始的勇氣。
沈琳的故事讓我們看清一個真相:經濟獨立不是要成為女強人,而是保持「離開誰都能活」的能力。
02.目光向內,悅己不悅人
余秀華最早出現在大眾視線,是她那首湮沒在唾沫中的詩歌《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離經叛道式的詩眼,就像在風花雪夜裡丟進一顆炸彈,把中國詩壇和中國傳統闡述的含蓄,炸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
余秀華是生活在鄉下的70後中年婦女,怎能不驚世駭俗?然而風口浪尖上的她,依然唯我獨清的做派。
余秀華因未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了腦癱,小腦不靈光,行動不便,動作不協調,說起話來口齒不清,從小就被自卑擁抱著。
19歲由父母做主嫁給了比她大一輪的男人。她不愛他,男人也沒有太多的深情。
雖然是奉父母之命成婚,共同生育了一個兒子,哪怕沒有什麼感情,在罵罵咧咧中原本也可相安無事過上一輩子。
但當有條件可以重新選擇自己的人生時,余秀華勇敢地選擇了屬於自己的方向,面對20多年的婚姻,她堅決要求離婚。
那時候的她,只想著,從此可以坐在家門口安靜地寫詩,可以心無掛礙地喂自己的兔子了。
當90後的小男友追求她時,從來沒有得到男人細心呵護的余秀華,也知道他們之間存在的巨大的差距,甚至知道90後和自己未必永結同心,天長地久。
但是,缺乏愛情的她,有了被愛的機會,哪怕飛蛾撲火,也在所不惜!
可惜,這樣的時光還沒有走過三餐四季,就在家暴和謾罵中戛然而止,而她的傷悲更是很快就被自己的豁然帶到了陽光之下,自愈了!
余秀華說,她感覺自己的聲音和軀體都配不上自己的詩歌,但是她的詩歌就是她的生活,是她演繹人生的一個個符號,無需動聽的聲音來彰顯,也真實而感人。
出名之後的余秀華,被貼上了許多標誌性的標籤,「腦癱詩人」、「村婦詩人」等等。
她更希望自己的簡介簡單明了:余秀華,生於上世紀70年代,湖北女詩人,擅長詩歌創作,受到多家出版社爭搶出版。
歷經歲月的拷打與煎熬,身體一搖,眼前的世界晃三晃,不斷掙扎著向陽生長的余秀華,努力走過了稗子的春天的忐忑,活成秋天裡的獨屬自己的那一株沉甸甸的稻子。
03.腳步向前,見山見海見自己
1963年夏,24歲的樊錦詩從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這個生於上海、長於書香的江南女子,面臨著人生第一個重大抉擇:留校任教,或遠赴敦煌。
她放棄了留在北京、上海的舒適前景,踏上了西去的列車。
當樊錦詩第一次站在莫高窟前,九層樓的飛檐直指蒼穹,數百個洞窟像歷史的眼睛凝望著她,令她震撼。
初到莫高窟,條件之艱苦遠超想像,住土坯房,點煤油燈,喝苦澀的鹼水;洗澡,需要跋涉十幾里路到縣城的招待所才能解決。
有年冬天,為了整理重要的考古資料,樊錦詩裹著厚厚的棉被坐在冰冷的土炕上工作。
屋內沒有取暖設備,呼出的熱氣在筆尖瞬間凝結成細小的冰碴,手指凍得僵硬麻木,她卻執著地一筆一划記錄著洞窟的秘密。
夜深人靜時,聽著窗外呼嘯的風沙聲,年紀輕輕的她也會想家,也會落淚。但她從未真正動搖過。
樊錦詩一頭扎進洞窟,跟著前輩常書鴻、段文傑先生學習,從最基礎的洞窟編號、內容調查做起。
日復一日地在昏暗的光線下臨摹壁畫、研究塑像、解讀經卷,與千年前的工匠和供養人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
風沙磨礪了她的容顏,也淬鍊了她的精神。她的血脈已經與這片黃沙和洞窟里的藝術緊緊相連,「敦煌女兒」的稱呼,是她用青春和汗水贏得的勳章。
五十餘年彈指一揮間。當年的青絲已成白髮,不變的卻是她守護敦煌的赤子之心。
2018年,卸任敦煌研究院院長職務的樊錦詩,依然每天出現在研究院的辦公室或洞窟里,以顧問的身份繼續發光發熱。
她的腳步,丈量了戈壁的荒涼,抵達的卻是人類精神的聖殿;她的堅守,守護了古老的壁畫,也詮釋了自己這一生堅定見證的內心。
04.寫在最後
活得高級的女人都掌握著三重密碼:
第一重密碼在手上,經濟獨立不是要買愛馬仕,而是在遭遇職場歧視時,能瀟洒地說「我值得更好的」。
第二重密碼在眼裡,這世上從沒有「女人該有的樣子」,只有「我想成為的樣子」。
第三重密碼在腳下,女性真正的優雅,是低谷時還能仰望星空,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新一天。
要知道,每天面對的「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只有向前走,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真正釋放了「自己」。
當你的智慧覆蓋了所有的浮躁,目光溫暖了所有的生活,你會發現,那些曾困擾你的困境,不過是成長路上的墊腳石,來時的嚮導。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 END -
妮丫妮,紙媒創作九年,自媒體創作三年。喜歡在鍵盤上輸入情感,組裝人生,勾兌生活,用文字觸碰心靈的寫者。公主號聽姐姐說,交流生活哲思和雜碎。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