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變得不爭、不辯、不在乎,說明你活明白了

01

一個現象:越是年輕稚嫩,越是情緒衝動;越是老練成熟,越是不辯不爭。

有人大言不慚「一加一不等於二,而是等於三」。

這個時候,年輕幼稚的人,就會衝出來,跟對方爭論「你錯了,一加一不是等於三,而是等於二,我證明給你看」。

而老練成熟的人,不僅不會跟對方爭論,還會微微一笑,隨後保持沉默。在他們看來,你認為一加一等於三,那是你的問題,跟我無關。

不同的態度,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前者越是爭論,越是被人針對,越是氣壞自己。而後者越是一笑置之,越是廣結善緣,越是活得瀟洒自在。

當你變得不爭、不辯、不在乎,說明你「活明白」了。

02

你改變不了別人,別人也改變不了你。

天道》裡邊有一番話:

我現在已經不和別人爭吵了,因為我開始意識到,每個人都只能站在自己的認知角度上,去思考問題。

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加一等於三,你只需要笑著對他說,是的,你真厲害。有錢把人做好,沒錢把事做好,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錯。

你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問題,我站在我的角度思考問題,他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你我他,真的可以觀念一致嗎?

肯定是無法觀念一致的。你改變不了我,我改變不了他,他改變不了你。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三觀、節奏去生活。

一個人最大的愚蠢,莫過於試圖改變別人。別人,憑什麼聽你的話,被你改變呢?

就跟人情世故一樣,你不喜歡人情世故,但他就是喜歡人情世故,那你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所以說啊,不要試圖改變別人,而是要剋制自己衝動的情緒。

03

人生在世,不需要向別人解釋自己。

很多人都犯了糊塗,聽到別人議論紛紛,就向別人解釋自己,希望改變別人的看法。

這,真的有用嗎?肯定是沒有用的。別人如何看待你,不會因為你的解釋,而發生任何的變化。

親戚認為,你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哪怕你討好親戚,對親戚再好,他們依舊不會認可你,還是覺得你無情無義。

朋友認為,你是一個窩囊的人。哪怕你拚命賺錢,有房有車有存款,他們依舊不會認可你,只會覺得你還是窩囊。

別人如何看待,那是別人的事兒,我們就不要糾結太多了。

要這樣想:這是個傻逼,要是我跟傻逼計較,豈不是我也成傻逼了嗎?正常人,就不該跟傻逼計較。尤其是那些「長舌婦」的傻逼。

永遠都是「要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這世上的傻瓜太多了,你計較得過來嗎?既然計較不過來,那就不去計較,當他們是笑話就好。

04

所有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沒有在乎的必要。

以往,我很在乎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動不動就覺得,這些小事兒很重要。於是乎,就陷入到「精神內耗」當中。

吃虧多了,就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是生活的垃圾。對於垃圾,並不是糾結,而是立馬清除。

就拿「社交圈子」來說,實在不喜歡這個圈子,那就遠離這個圈子。

就拿「朋友關係」來說,實在不喜歡這個朋友,那就減少跟他往來。

就拿「問題爭執」來說,實在不想談論這個問題,那就不去談論。

就拿「人是人非」來說,實在討厭人是人非,那就斷舍離這些人是人非。

對於瑣事的態度,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舒服與否。舒服,那就去做。不舒服,那就不做,甚至還要斷舍離。

沒必要拿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來束縛自己。首先,沒必要;其次,不該自討苦吃。

05

寫到最後

為什麼要不爭、不辯、不在乎?

不爭,是因為凡事,都沒必要爭。比如說,為了「一加一是否等於二」這些弱智的問題,而跟傻瓜們去爭,這顯然是愚蠢的行為。

不辯,是因為凡事,都沒必要說太多。他認為「A是對的」,你認為「B是對的」。大家三觀不同,看法也就不同,過分爭辯,毫無意義。

不在乎,是因為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太多了,過分在乎只是在為難自己。什麼東家長,西家短,跟我有個毛線關係,那我為什麼要在乎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對於閑人閑事、爛人爛事、傻人傻事,做到不爭、不辯、不在乎,只是當看笑話罷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