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別人再好,也換不來感謝,他只會覺得給的還不夠多

在複雜的人性面前,有一個常見卻令人深思的現象:


無論你給予任何人再多的東西,往往也難以換來真心的感激,更多時候,他們只會覺得你給的還不夠。我們常常抱怨父母、朋友、愛人對自己不夠好,卻從未反思過自己是否配得上他們更多的好。比如我對一個女孩好,因為她年輕漂亮身材好,對我也不錯,這是他的價值籌碼,他有價值我買單,他配得上我給的好,你呢,你用抱怨別人對你不好,有沒有想過是自己配不上呢?


抱怨和索取彷彿是與生俱來的本能,然而,能成為那個為所有人帶來能量的人,擁有強大能量場的人,卻少之又少。那些能夠給予他人幫助,能夠為他人付出的人,無疑是優秀的,而那些一味索取的人,其實並不配擁有。


當我們對他人的行為心生不滿,思考這個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時,首先應該審視的是自己憑什麼獲得那樣的對待,自己究竟有什麼籌碼和價值。比如在感情中,若覺得對象對自己不好,先別急著抱怨,而應思考自身的問題。是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看,是不是沒有足夠的賺錢能力,又或者在其他方面存在不足。倘若自身優秀、有才華、有能力,對方又怎會不善待自己?

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任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建立在價值的基礎上,沒有人有義務無條件地包容你的所有缺點。要求別人包容自己的懶惰、丑胖等缺陷,這無疑是一種令人厭惡的想法。正常人看到這樣的缺陷都可能心生反感,又怎麼可能去包容?


所以,當別人對我們不好時,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們自身的不足,而這不足往往源於自身的懶惰,不願意去優化和提升自己。要想獲得他人的善待和尊重,首先要讓自己變得有價值,值得被珍視。這需要我們克服人性中的弱點,摒棄無休止的抱怨和索取,努力提升自我,用積極的行動和優秀的品質去吸引他人,贏得他人的真心對待。只有當我們自身足夠強大,足夠優秀,才能在人性的舞台上,收穫真正的尊重與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