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方言,勸你不要太「滇」 | 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晚上好。
「大欺小,癩疙寶」,熱映的《哪吒2》中,操著一口流利「川普」的太乙真人讓四川人倍感親切,戳中了廣大觀眾的笑點。短視頻平台上,源起於一位網友把「一米六八」說成「玉米榴巴」,「玉米幾」成為5g衝浪兒詢問身高的新方式,滇味普通話「滇」出新境界。講到方言,東北話的魔力廣為人知,但其實,西南地區的方言同樣不遑多讓。作為常駐雲南的四川人,今天來聊聊這件事。

《哪吒2》中的太乙真人。圖源網路

都說西南地區是抽象界的「扛把子」,魔性的方言大抵有幾分功勞。與其說是抽象,不如說是形象。
比如說,調侃朋友「臭美」「自作多情」時,還有什麼比雲南人講「老孔雀」來得更真實呢?
又比如,見面打招呼,雲南人最常用的就是「走,甩碗米線克!」一個 「甩」 字,盡顯米線的絲滑和豪放的姿態。
再拿「干」字來說,不僅能 「干」 事,還能 「干」 飯、「干」 酒,意思就是盡情吃喝,甚至連 「吃飽」 都能叫 「把肚子干大」,這要是不太熟的人,還真不好意思開口。表達 「喝個痛快」「吃個痛快」,雲南人一個 「干」 字就搞定。這種市井趣味,讓方言里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
不止雲南,整個西南地區的方言,都憑藉極具喜感的發音、畫面感十足的比喻,自帶語言藝術buff,成為整活兒利器。「雄起」是「奧利給」的本地替代,「巴適得板」是「絕絕子」的川味表達,「瓜娃子」,聽起來像是在說對方傻,可那抑揚頓挫的語調里,又透著幾分寵溺。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形塑著人們的表達習慣。從生動有趣的歇後語,到簡潔實在的俗語,背後有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對生活的洞察、對社會的感悟。所以,獨特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使得雲南話也帶上了一股野性氣質。貴州多山,貴州話高低起伏厲害。當地人從容不迫的生活哲學和精神狀態,讓四川話也沾染上幾分幽默、生動氣息。
誇張的修辭、大膽的比喻,方言的加持,成就了不少搞笑而不自知的「先天互聯網聖體」。許多帶有方言特色的視頻、民歌自帶流量效應。作為普法節目的《譚談交通》,能成為備受歡迎的「下飯綜藝」,效果一半源於受訪者自帶笑點的口音。生動鮮活,甚至帶點狂歡特質的西南方言文化,在互聯網上橫衝直撞的時候,與人們對這些地方的標籤相呼應,成了當代人解構沉重、抵抗焦慮的一種方式。一如網友所說的那樣:「生活已經夠具體了,不如整點抽象的!」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它們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每個地方的鄉土文化、煙火氣的市井趣味,賦予當地方言獨特韻味,乃至「十里不同音」。而透過人們口口相傳的方言,常常能品出飲食文化、人生態度、風土人情。不僅如此,方言中還帶著特有的情感密碼,比如筆者的筆名,就暗藏著家鄉特有的親昵暗號;所以有人說,做好群眾工作,不僅要熟悉村情民情,也要掌握一點方言土語。
將生活細節提煉成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集中體現在方言身上,也構成其強大而鮮活的生命力。
這正是:
莫道西南多抽象,土話才是解憂方。
大家晚安!
(文|橘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