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依戀」就註定無法擁抱愛嗎?

「也許喜歡懷念你

多於看見你

我也許喜歡想像你

多於得到你」

王菲這首「懷念」的歌詞可以說是完美詮釋了迴避型依戀人群的心理狀態。

圖片來源:《小王子》

前段時間,總能看到一個深知自己屬於迴避型依戀人格的發小,深夜頻頻活躍在朋友圈:

「我們迴避型依戀究竟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上天給予我們喜歡一個人的能力,但是卻剝奪了我們接受愛和給予愛的能力?」

「在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我內心有多沸騰,表面就有多冷漠。」

「拚命想尋找他喜歡我的蛛絲馬跡,又害怕面對他的真情實感,一邊渴望一邊逃避。」

「大概在迴避型依戀的愛情故事裡,藏著心意,永遠不挑明的的愛才是最好的愛吧。」

......

圖片來源:《李米的猜想

作為和她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我完全理解她目前的狀態。

她不相信愛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與此同時又非常渴望得到愛。

而她之所以「不相信愛」是因為她認為她從小到大一直都沒有被無條件地愛過。

童年裡父愛與母愛的缺失使她產生愛並不可靠的印象,而人無法真心擁抱自己不相信的東西,所以在面對他人濃烈的愛意時,她腦海里只剩下逃避。

她缺少來自家庭的愛,因此也缺少愛自己的能力,所以時常迫切需要別人的關注,去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可一旦感受到了他人的關注與愛時,她又會變得惶恐不安,懷疑他人愛意的純粹,也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配得到如此美好的愛。

01 什麼是迴避型依戀?

像她這樣渴望愛卻又對愛情持有懷疑和迴避態度的情況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

心理學家依據人們在親密關係中所表現出來的焦慮和迴避程度高低,總結出四種不同的依戀類型:安全型、痴迷型、恐懼型和疏離型(迴避型)。

迴避型依戀的形成是先天和後期環境影響相互作用所導致的,迴避型依戀只是種依戀模式,不等同於病態人格,不能簡單隨意地為他人貼上這個標籤,粗暴定義他人需要改變。

圖片來源:《小王子》

02 迴避型依戀人群如何自處?

1.學習愛與被愛的能力

通過閱讀相關專業書籍提升智識水平,建立一個基於事實的通順的邏輯,替換過往迴避的錯誤邏輯方式,使自己不再極度恐懼情緒、迴避情緒,改變為控制情緒和疏解情緒。

2.尋找靠譜耐心的伴侶

自愛、愛伴侶,被自己愛也被伴侶愛。尋找一個靠得住有愛心有耐心的伴侶,嘗試與他一起克服自己的迴避,在練習中向對方學習愛這項能力。

圖片來源:《戀戀筆記本

·你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嗎?

· 你是否十分恐懼肢體接觸之類的親昵行為?

· 你是否會習慣性地壓抑自己對親密關係的需求?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依戀類型,不妨來測一下我們主要參考成人依戀理論,選取親近度、依賴度、安全感三個對依戀類型具有強預測力的維度研發的測試吧~

不同依戀類型的人會用不同的態度看待關係,用不同的方式處理問題。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陷入感情糾葛,有些人始終可以擁有穩定的關係。

了解依戀類型就像在揭秘自己的人際底色,有助於我們找到親密關係常遇問題的癥結。

「測一測你的依戀類型」

限時免費

👆掃碼領取測試

希望通過測試,你可以對自己多一分了解,同時對你建立更健康的互動模式有所啟發~

作者:渡渡

責編: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