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見面有「三不說」:越不說,越會被高看!

「親家相聚,言語如刀,謹慎為妙。」

親家見面有「三不說」:越不說,越會被高看!


一、不說自家孩子的優勢,免得炫耀

常言說得好:「滿招損,謙受益。」

在親家見面的時候,千萬不能一個勁兒地誇讚自家孩子的優勢和長處,免得讓人覺著你在炫耀。

就像有些家長,一見面就沒完沒了地說自家孩子學歷多高、工作多好、收入多豐厚。

這種自吹自擂的做法,很容易讓親家心裡不痛快。

比如說,講自家孩子是名校畢業,從而暗示對方孩子學歷不行;誇自家孩子職位升得快,對比出對方孩子事業沒啥起色。

要是能保持謙遜,客觀看待自家孩子的優點,不張狂顯擺,親家之間就能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交流。

不然,過分炫耀只會讓親家覺得你沒把人家放在眼裡,進而影響雙方的關係。

像這樣的炫耀,怎麼能讓親家之間感情更好呢?答案肯定是不能。


二、不說對方孩子的缺點,避免衝突

在《雙面膠》類似的情節里,兩親家因為一方直截了當地指出對方孩子的缺點,導致矛盾一下子就起來了。

原本是一場和和美美的聚會,卻因為一方毫不留情地數落對方孩子的不是,像性格不好、生活習慣差之類的,讓氣氛一下子就緊張起來了。

但在現實生活中,親家之間更得學會包容和理解。

就算對方孩子確實有些不足,也不該在見面的時候直接說出來。

畢竟,誰都不想聽別人說自己孩子不好。

要是能以委婉的方式,或者找個合適的時候私下溝通,也許還能把問題解決了。

可要是當面指責,不光會傷了對方的感情,還可能引發激烈的衝突。

這種不顧及對方感受的行為,只會讓親家關係變得很僵。


三、不說經濟條件的差距,防止攀比

親家見面的時候,不提雙方經濟條件的差距,這是很明智的。

有的親家會故意強調自家多有錢,房子多大、車子多貴、存款多少,這種炫富的行為會讓經濟條件差一點的親家覺得自卑和壓抑。

反過來,也有親家會哭訴自家窮,想博取同情或者得到幫助,這又會讓條件好的親家感到煩惱和討厭。

其實,親家之間應該更看重情感交流和對孩子的共同關心,而不是在經濟上比來比去。

想想那些因為經濟差距鬧矛盾的親家關係,不就是說話不恰當造成的嗎?

而那些能避開經濟話題,專心於親情的親家,關係往往更和諧更親密。


創優咖情感寄語:

劉墉說:「話到七分,酒至微醺,筆墨疏宕,言辭婉約,古樸殘破,含蓄蘊藉,就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

親家見面,說話得小心。不說不該說的,才能讓關係更和睦。

一句頂一萬句》中有句話:「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從前。」

不管以前怎麼樣,只要在親家見面時注意這「三不說」,以後的關係就還有變好的機會。

希望大家都能把親家關係處理好,越努力越幸運。

有感觸的朋友,可以留言和加關注,咱們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