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那個春天的清晨,羅艷仔留給李建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去鎮上買些東西。」就是這麼一句再平常不過的話,卻揭開了一段塵封五年的秘密。
李建龍的電話一遍又一遍的打,但始終沒人接聽。天已經黑了,他坐立不安,在院子里不停地走來走去。老兩口看到這種情況,安慰他說:"可能是沒趕上車,手機也可能沒電了,明天再找找看吧。
但是第二天,羅艷仔仍然沒有回來。
農村人都知道,無論多著急,男人們也要先把家裡的事情處理好。因此,李建龍把兩個女兒託付給父母照看,自己則騎上摩托往鎮上趕。
他在鎮上的大街小巷裡走了好幾遍,問了每一個可能見過他妻子的人,卻一無所獲。
在絕望中,李建龍突然想起妻子好像在桌子里留了張紙條。他立即趕回家,翻箱倒櫃地尋找,終於找到了。然而,那紙條上的字,無論怎麼看都不像是中文,就連他的父母也看不懂。
李建龍只好拿著紙條去公安局求助。
專業人員皺著眉頭說出"這是越南文"這句話時,李建龍只覺得腦子一片空白,彷彿被重鎚擊中。
警察也很震驚:夫妻生活了五年,竟然不知道妻子是哪個國家的人。這種情況很罕見。
正當李建龍一臉懵懂地解釋他的婚姻時,手機突然響了,是羅艷仔打來的,告訴他自己馬上就回家了。
這通電話既是解開謎團的開端,也是一段隱藏五年真相的結束。誰能想到,一個普通的農村男子和一個越南女子竟然會有這樣離奇的緣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才剛剛揭開謎底的一角。
這個突如其來的身份之謎懸在李建龍和整個村子的頭頂,讓他們一時間無法接受。這一切並非電視劇的情節,而是真實發生在他們的村子裡。
這對已經結婚五年的夫妻,育有兩個女兒,但他們的身世卻鮮為人知,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本篇文章主要講述五年婚齡的平凡夫妻的回憶。
李建龍對於自己五年的婚姻有很多想說的。
儘管沒有紅本本,但他們還是辦了酒席。鄉親們都來參加了喜宴,雖然背後有聲音:"這媳婦來路不明,也不知道靠不靠譜。
李建龍卻堅信自己的選擇和判斷。
沒想到這個"來路不明"的媳婦竟然能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凌晨五點,羅艷仔總是第一個起床,為她的公公婆婆煮一鍋熱粥。她也不落下地里的田間工作,而且她的針線活也做得十分好。
每次李建龍在田地里幹活時,王芳總是跟在他身後默默地幫忙。
次年,他們的第一個女兒出生了。李建龍樂開花,看著溫暖的小生命,他的笑容一直掛在臉上。又過了一年多,他們的二女兒也來到了這個世界。
這兩個女娃兒,長得真像羅艷仔,既可愛又聽話。
羅艷仔的生活可謂平實而幸福。雖日子清貧些,她並沒有任何抱怨的情緒。相反,她卻能把整個家收拾得井然有序,將兩個女兒撫養得健康又可愛,也能盡心儘力地照顧好公婆。
生活中總是有一些讓人困惑的小細節。
有時候,李建龍會聽到羅艷仔自言自語,說的是他聽不懂的話,他還偶爾會在她的本子上看到一些奇怪的文字。
然而他從未過多思考,只是誤會是媳婦有一些比較偏執的小習慣。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村裡人都這樣說。每當羅艷仔聽到這話,都會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但臉上卻掛著幸福的笑容。
這一切的答案,要從一個更遙遠的故事說起。
返回到了2011年那個早晨的時間點。
李建龍的小院被陽光灑滿,他正忙著搬磚頭。作為村裡有名的光棍,他已經習慣了獨自生活。
確實有人給他說過媒,但因為他家條件太差,左鄰右舍都不願意把女兒嫁過來。
突然,早晨的寧靜被一陣輕微的腳步聲打破了。
抬頭一看,李建龍驚愕了。院子門口站著一個衣衫襤褸的女子,她的頭髮凌亂,臉上滿是疲憊,顯然是走了很長一段路。
"要不要進來歇歇腳?"李建龍不知道怎麼了突然問了一句。
女子抬起頭,透過髒兮兮的臉龐露出了一絲驚訝。李建龍這才看清了她的眼神 - 既怯懦又透著一股倔強。
羅艷仔在李建龍家吃的第一頓飯就是一碗稀飯和幾片鹹菜。她說自己是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這些年在外面都沒吃過一頓熱乎飯。
李建龍看到她餓得狼吞虎咽的樣子,心想:「要不,你就留下吧?」
一句簡單的邀請,讓兩個孤獨的靈魂有了依靠,羅艷仔留了下來,默默地照顧著這個家。從柴米油鹽到田間地頭,她干起活來麻利得很。
村裡人議論紛紛:「這媳婦來路不明啊!」然而李建龍卻並不認為,所有事情都需要一個完美的解釋,有時緣分就是這麼奇妙。
事實真相總是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讓人心痛。
羅艷仔的故事源自越南一個貧窮的山村。儘管生活清苦,但她還有爹娘相伴。然而,一次看似普通的找工作機會卻改變了她的一生。
"那個人說能給我介紹一份好工作...."提起這段往事,羅艷仔的聲音有些哽咽。
她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跟著一位"介紹人"離開了故鄉。然而,她卻發現自己已經被賣給了一戶陌生的中國人家。
更殘酷的是,這家人買她僅僅是為了讓她為他們智力不健全的兒子生孩子。
這根本不是什麼工作機會,這分明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
在被囚禁的日子裡,羅艷仔被迫生下一個孩子,但這並未為她帶來自由,反而她需要繼續為這個地方工作。每日的日出日落,她都在琢磨如何逃離這個夢魘般的地方。
「干農活」成了她最後的機會。她選擇在外出勞動的時候逃跑,沒有一點準備。她不知道要往哪裡跑,只知道離那個地方越遠越好。
她一路流浪,最後誤打誤撞地來到了李建龍家。
當時的她,不敢透露自己是越南人的身份,也不敢提及過去的經歷。唯一能做的,就是將這段往事深埋心底,用善良和勤勞來回報李建龍的收留之恩。
在這些年裡,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她總是會回憶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讓自己的心情在夜色中低沉。然而當她看著身邊熟睡的丈夫,想著兩個可愛的女兒,她告訴自己:這裡就是家,再也不用逃了。
在過去五年的時光中,她以為自己能夠永遠將過去的一切塵封在心中。
當羅艷仔說出"我遇到老鄉了,我可以回家了。"這句話時,李建龍感覺彷彿晴天霹靂。
那個越南老鄉的出現,就像往平靜的湖面扔了一顆石子,多年來被壓抑的思鄉之情突然如潮水般湧來。家,對於羅艷仔來說,既熟悉又陌生。
當老鄉帶她見了另一位越南女性後,那位處事頗為老練、了解療愈之道的過來人,細心地聽取了她的故事,卻給出了讓她始料未及的建議:
"像李建龍這樣踏實本分的男人的確並不多見。你現在不僅有一個疼你入骨的丈夫,還有兩個可愛的女兒需要你的照顧,這是多麼值得珍惜的事情。
這番話讓羅艷仔內心陷入了深刻的矛盾。
她一邊是生育和養育她的故土,年邁的父母,刻骨銘心的思鄉之情;另一邊是與她共同度過五年時光的丈夫,兩個讓她牽腸掛肚的女兒,以及已經習慣的農村生活。
該不該回去?
她為了看清這個問題,悄悄離開了兩天。在這兩天中,她反反覆復回想起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
李建龍善意的目光像溫暖的陽光照在她身上。
兩個小朋友咿呀學語,不時地露出可愛的模樣。
公婆雖然不善言辭,但卻總能體貼入微地關心我。
村裡人開始接受和認可她了。
最終,羅艷仔選擇了留下來。
她找到真愛和歸屬感,並非因為害怕或無奈,而是因為在這片曾經陌生的土地上。
有人說這是個關於身份的選擇,但在羅艷仔眼裡,這更是個關於愛的決定。那天,在一個偶然的清晨,李建龍給了她一個家,而現在,她要用餘生去守護這個家。
原來,家不在於出生在哪裡,而在於心安在哪裡。羅艷仔認為,李建龍身邊就是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