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聰明,是向家人低頭

心理學家劉禾粟曾走訪過100個家庭,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一個家庭的未來,其實取決於家人間的相處模式。

有些家庭遇事總是硬碰硬,想要壓倒對方,這樣的家往往容易分崩離析;

而那些和睦、興旺的家庭,通常家人間的摩擦力很小。

家庭不是戰場,家人也不是敵人,相互對抗,無論誰贏了,都是兩敗俱傷。

人最大的聰明,是懂得放下無謂的勝負欲,主動向家人低頭。

1

作家三葉草說過這樣一句話:

在一個家庭里,遇到問題和矛盾,一味比高低爭長短,就是悲劇的開始。

家人之間,如果彼此較真,針尖對麥芒,勢必會陷入內耗中。

心理諮詢師@竹溪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一對來諮詢的夫妻,在落座後不到十分鐘時間裡,因為小事爭吵了20多次。

從誰多做了家務,誰接了幾次孩子,到你給你爹媽買的東西,比買給我爹媽的貴……

兩人針鋒相對,越說越氣,誰也不肯讓步。

無奈之下,竹溪只能中斷他們的諮詢。

事後竹溪感嘆道:「最糟糕的是,同在一個屋檐下的兩個人都成了刺蝟,不捨得拔去自己身上的刺來靠近對方。」

俗話說,牙齒和舌頭都會有磕碰的時候,一家人過日子矛盾也在所難免。

彼此總抱著敵意,就只能陷於細碎的爭鬥,讓家人離心離德。

高爾基的小說《童年》中,主人公阿列克謝三歲喪父,只得跟隨外公一家人生活。

外公一家人多口雜,家人間總是暗自較勁。

外公的染布坊生意差,就指責外婆不中用,時常對她拳打腳踢;

外婆也不甘示弱,生活稍微不順,就歇斯底里地咒罵外公,讓他快點去死。

兩個舅舅為了爭家產,不惜大打出手,彼此打得頭破血流;

舅媽們也為了生活瑣事錙銖必較,鬧得家裡雞飛狗跳。

最終阿列克謝的外公破產,母親死於肺結核,阿列克謝失去依靠,只能去社會底層流浪。

好好的一個家,就在相互鬥爭中破碎。

作家燕七說:家庭里最可怕的,是有個總想「贏」的人。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人,他們處處力爭,事事不讓,總想要壓對方一頭。

可太強的勝負心,只能激化矛盾,把整個家拖進負能量的深淵。

這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和家人論輸贏。

你不肯低頭,也不願體諒,到頭來,只會讓親情越來越淡漠,把彼此越推越遠。

2

著名投資家芒格經歷過兩段婚姻。

第一段婚姻因為兩人爭吵不斷,互不相讓,最終只能不歡而散。

第二段婚姻里,他和妻子南希日常相處時,一有衝突,他總是第一個道歉認輸。

結果幾十年來,日子過得和諧而美滿。

正如作家許可所說:

「如果說經營家庭有什麼秘訣,大抵是在一地雞毛的瑣碎里修得低頭的智慧。」

一個幸福的家庭,不是沒有衝突,而是總有一個肯讓步的人。

作家林語堂和妻子廖翠鳳性格迥異,生活中經常有各種摩擦。

有一次,廖翠鳳在廚房做飯,林語堂在旁邊指點:你試試左手拿鏟子,這樣做出來的飯菜才香呢。

廖翠鳳當時正鬧脾氣,就很不耐煩地說:趕緊滾出去,別在這裡啰嗦。

當時兒女們正探頭在廚房門口張望。

一般人面對這種情況,可能覺得折了自己的面子,一定要反駁幾句才罷休。

但林語堂卻笑著跑出來,還對女兒們說:我們都要聽媽媽的話。

面對妻子不客氣的話,林語堂沒有回擊,而是用讓步的方式化解了潛在的衝突。

因為他的主動低頭,整個家庭幾十年來一直安寧和順。

《有限責任家庭》里有這樣一句話:「與家人相處,是一門妥協的藝術。」

妥協是因情而低頭,因愛而讓步。

那些在紛爭中率先投降的人,不是沒有脾氣,而是把感情放在了輸贏前面。

家人之間想要維繫感情,最關鍵的就是要懂得服輸。

少一些面紅耳赤的對抗,多一些退讓,家這艘小船才能在歲月變幻中安穩前行。

3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過,家人之間通常有兩種基本的相處思維:

一種叫「排序思維」,凡事非要比一比誰厲害,彼此爭個輸贏。

另一種叫「聯結思維」,即我跟你溝通、我們相愛、合作、相互認可。

一個不幸的家庭,總是視彼此為對手;幸福的家庭,卻把彼此當作親密的合作夥伴。

遇事多體諒包容,心齊了,全家人才能擰成一股繩,奔赴更好的未來。

《平如海棠》這本書記錄了平如和美棠的愛情故事。

他們經歷過動蕩、離別,也有過平靜相守,然而歲月漫長,難免會有磕磕絆絆。

有一次兩人吵架,平如發起脾氣,摔碎了一個熱水瓶。

美棠當時就嚇哭了。

平如一見愛人的眼淚,立馬心軟,主動去拉美棠的手,向她道歉,承認自己錯了。

後來每次和美棠鬧矛盾,平如總是輕輕地擁妻子入懷,說一聲:是我不對。

正如平如在一次採訪中說過的話:

她沒你文化高,她智力不如你,你的邏輯好,你會分析,她不會分析,她講不出理由。

她對你好的時候,你想過沒有?你有理,可是你無情。

因為彼此的忍讓與包容,他們兩人風風雨雨走過60多年,始終情深意篤。

作家德賽萊說:「容忍和體貼,沒有這兩件東西,家庭還成什麼家庭呢?」

家庭的內鬥太多,只能讓彼此疲憊不堪,也讓整個家變得千瘡百孔。

家是延續愛的地方,不是積累仇恨的地方。

與其在對抗中相互撕扯、消耗,不如給對方多一些支撐和體諒。

有了足夠的理解和幫襯,相互給彼此以溫暖,一家人才能把生活過得蒸蒸日上。

詩人梅恩說:「要想建立有愛的家庭,必須先有愛家的思想。」

家庭幸福的前提是,合作多於對抗,滋養大過消耗。

彼此互相扶持,少爭高低,多講付出,一家人就沒有渡不了的劫,邁不過的坎。

跟家人相處,遇事請主動低頭,小事不計較,大事不責難。

適當的退讓與妥協,終能讓你收穫更多愛的回饋,也讓家庭成為溫暖長久的港灣。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