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一個「嗯」,我腦補了場外遇:內心戲足的女人,都有這個創傷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正躺在公園草地上的蛾子,看著眼前生機盎然的春景,發了這句詩給老公,還配上了她拍了好幾次的美圖。

良久,老公回復了一個「嗯」。

蛾子有些失望,但她不甘心,又發了,「你看我拍的圖是不是特別有意境。」

對方又回復了一個「嗯」。

蛾子心想:他怎麼這麼冷漠?是不是厭煩我了?會不會是外面有人了?

最近多少次了!她每次興沖沖給他分享,但他經常一個「嗯」或者是一個表情,讓蛾子的分享欲瞬間降到冰點,讓人十分惱火。

本來憋了一肚子氣的蛾子,打算找老公好好理論理論。

可回到家之後,發現老公不僅做了晚飯,還把家收拾得乾乾淨淨,見她回來,笑著招呼她趕緊洗手吃飯,彷彿沒事人一樣。

蛾子十分苦惱:

「是不是他做了什麼虧心事,所以心虛?」

「但看他的樣子那麼真誠,好像也不是裝的?」

「他上午是不是在忙,所以沒顧上回應我?」

在蛾子的眼裡,老公這「冷」一「熱」的態度,讓她十分不解。

到底是對方忽冷忽熱,還是在手機屏幕那端的老公,被蛾子「編排」成了另一個人設?我們暫時不得而知。

但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和蛾子一樣,在面對別人的回復時,會先在心裡不斷猜測、演繹對方的態度,結果對方跟個沒事人一樣,自己卻活得痛苦又擰巴。


「你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蛾子的情況,朋友敏敏也有,但敏敏最大的卡點是:總是覺得領導對她有意見。

一大早,敏敏給老闆發了一個彙報文件,顯示消息已讀,但卻遲遲沒有回復。

老闆就在辦公室,並沒有出差啊,也沒有會議。

敏敏有點惴惴不安:「這是不滿意嗎?完了完了,聽說他很挑剔,果然是的。」

正巧又聽到同事們討論公司打算實行末位淘汰制的消息,讓敏敏更加心慌了。

「我進公司時間也不長,會不會通不過試用期?」

「是不是方案太糟糕了,他連回復都不願意?」

「他會不會故意針對我,想讓我自己主動離職?」

午飯時,領導過來和大家打招呼,敏敏覺得領導有意略過了她。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敏敏頭都不敢抬,快速吃完後,提前走了。

下午上班的時候,敏敏整個人都心不在焉:在想萬一失業了是不是該回老家去。

快下班的時候,惆悵的敏敏收到了上司的回復:「寫得不錯,明天開會我們商量一下細節。」

明明只是一個延遲的回復,在敏敏眼裡,最終演變成了自己要被辭退的悲慘結局,可真是人如其名:太敏感了。

德芬老師曾說:「我們我們頭腦是無時無刻不會放棄編織故事的,讓我們糾結煎熬,往往是我們自己的想像,並不是客觀事實。」

但對於很多敏感的人來說,諸如此類的情形多不勝數:

比如朋友忘記回復你的消息,卻給別人點了贊,會想:TA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比如對方回復嗯、哦、行,沒有表情包,會想:我是不是冒犯到TA了,TA是不是根本不願意;

比如對方隔很久才回復,會想:是不是自己招人煩了?TA是不是不想理我。

嚴重的,還會像爆發冷戰、爭吵,甚至破壞關係。

可事後如果發現是我們想多了,又會懊惱自責,我們也不想的啊。

一個人最大的內耗,就是不放過自己。心裡始終就像住著兩個小人,不斷打架。

其實一直和自己鬥爭的不是外界或他人,而是那個敏感的自己。


敏感的人,內心都有一場大戲

我曾經問過蛾子,為啥一個關於回復「嗯」的事情,讓她那麼痛苦糾結。

她悻悻地說:「不知道為什麼,得不到回應的感覺,像是被世界拋棄了。

但看到老公的熱情,又讓她覺得只是自己想多了,我好像在被愛與不愛的漩渦里掙扎。」

「說白了,我也明白,那只是我的內心戲而已,但我也控制不住」。

因為了解她的成長故事,我理解她表達的意思。

蛾子是一個留守兒童,在她三歲的時候父母就進城打工了,每年只有寒暑假,她才有機會見到父母。

生了弟弟後,爸媽擔心弟弟太小,就把弟弟帶在身邊,把她自己留在奶奶家。

有一次她一覺醒來,爸媽帶著弟弟已經走了,她就站在村口一遍遍地喊。

她永遠記得吼破喉嚨,也聽不到回答的那種無力感;也不明白,為什麼爸媽只愛弟弟,不愛她。

早年的分離體驗和創傷性經歷,讓蛾子沒有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沒有得到父母積極的關注,很容易產生悲觀心理。

成年後,對回應的情感需求變得很高,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會時刻擔心被另一半拋棄。

蛾子在老公身邊的時候,她習慣了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但一分開,她的內心就會產生不安的情緒。

而像敏敏這樣的人,可能是因為在養育的過程中,被過分強調追求外在動機,破壞掉了內在動機。

比方說,孩子做事的時候,養育者過多強調了「會不會丟臉」、「人家會怎麼看」等等;

使孩子的心理關注在他人評價和反饋上,而不能集中在事情本身。

這種方式使人的情緒容易被他人的反應和回饋所左右。

如果得到積極回饋和評價,則萬事大吉;但如果遭到冷遇,哪怕是暫時的,也容易受到嚴重打擊,感覺世界都變得灰暗了。

內心戲多的人,對事情會有自己的見解,對事物更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過於豐富,在人際交往上,卻會讓自己內耗而痛苦。

那麼要如何才能正確駕馭內心的大戲,做自己的導演呢?


溝通與自我關懷,駕馭內心的大戲

內心戲多的人,是把情緒藏在了心裡,她們最希望的,是別人的看見,而要讓別人看見,首先自己要發出信號。

比如可以坦誠地溝通:

「我希望每次看到我的分享內容時,可以做出一些評價,我期待和你有情感上的互動」。

主動和伴侶表達自己的感受,讓行動代替內心的演繹。

勇敢說出自己想法,愛我們的人自然可以接住我們的「戲」。

一段親密、幸福的關係會有特別的療愈作用。

在這樣的關係中,缺乏安全感的個體不會擔心被拋棄,而是變得敢於去信任別人,最終找回自己的安全感。

當然,這並不容易,需要一次次微小的表達,需要一步步邁出心理的層層防禦,這是締造和諧親密關係的必經之路。

其次,做好自我關懷。

深信每個人都是獨特完滿的。自己完全值得美好的人和事,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比方說,通過多閱讀積極心理學的書籍,運用正念覺察去幫助自己。

當期待落空引發負面情緒的時候,運用正念冥想幫助自己回到當下,觀察並接納情緒,意識到情緒只是暫時的,是可以接納的。

也可以多做一些讓自己感覺到有價值感的事情:

比如認真工作、發展個人興趣、每天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等等。

內心戲多不是你的缺點,是你獨特的看世界的方式。

但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更加正向看待萬事萬物,發現更好的自己,經營幸福的關係。

德芬老師在親密關係上走過了無數彎路、踩過無數坑,她將自己在婚姻里吃過的苦,總結的經驗,設計製作成了「3天親密關係體驗營」;

可以幫助你學習如何更好地處理親密關係,誠邀你來體驗哦。

*本文由茗荷和張德芬主筆團創作,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策劃丨李小豆

編輯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