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價值觀帶來的

人生的很多痛苦,

其實都是自找的。

作者:洞見cc

一個人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是人生路上遭遇的苦難與挫折,遇到的爛人爛事,造就了我們生活的疾苦。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請大家看兩個故事。

1

第一個故事,來自心理諮詢師卡倫·霍妮分享的一則案例。

有一位企業家,從小到大,他都不允許自己被任何人比下去。

讀書時要名列前茅,考學時必須上名校,創業後也只許成功不能失敗。

為了達成所願,他多年來殫精竭慮,一刻不敢放鬆。

然而就在一次商業會談中,他遇到了一個強勁的競爭者。

為了贏下對方,他用盡手段,最後還是輸得一塌糊塗。

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感覺自己活得像個小丑,抬不起頭來,每天都痛苦不堪。

卡倫·霍妮安慰他說,你不應該這麼較勁,要允許一切發生。

可他始終聽不進去,整天沉浸在自怨自艾中,人也變得越來越萎靡。

2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余華的一段往事。

余華寫作初期,稿件常常被退。

退稿次數多了,有時郵遞員門都懶得敲,直接把他的包裹從牆外扔進來。

當時,同事親友們都怕余華受不了打擊,便紛紛勸他放棄算了。

余華卻覺得這次失敗了就失敗了,大不了再寫就是。

所以每次稿子被退回後,他就先研究退稿原因,再找低一級的出版社去投稿。

如果還是選不上,他就一直寫,一直投,就這樣一直循環重複了5年。

直到5年後的某一天,他的作品終於被《北京文學》選中,得以出版。

他的人生,才迎來了最大的轉機。

3

看完這兩個故事,不知道你發現沒?

同樣是經歷挫折,價值觀不同的人,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懷有積極價值觀的人,遇到問題會反躬自省,積極回應生活發起的各種挑戰;

而消極價值觀的人,受挫後總喜歡逃避,最後在無盡的內耗中,不斷消耗自己的能量。

這讓我想起作家米蘭·昆德拉說的一句話:

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幾乎都是你的價值觀帶來的。

也就是說,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絕大部分痛苦,並非因為事情本身,而是源於你的觀念。

很多情況下,你怎麼想,怎麼看,才真正決定了一件事對你的傷害程度。

作家渡邊淳一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實習的醫院有一位教授級的醫生,雖然醫術高明,但脾氣暴躁。

很多給教授當助手的實習醫生,都有過被罵哭的經歷。

甚至還有些人被罵了之後,就一度覺得自己能力不行,做事也心不在焉,很快就丟了工作。

但其中有一位s醫生卻與眾不同,他只管專心致志地學習教授的醫術。

對於教授罵人的話,他右耳進,左耳出,從來不放在心上。

有同事就忍不住問他,怎麼可以做到如此氣定神閑。

s醫生說,他跟著教授學習,就是想精進自己的醫術,至於其他的,他並不在意。

就這樣,s醫生成了同輩醫生中手術方面進步最快的一位。

周國平曾說:

如果痛苦,只因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

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糟糕的事,你若是不在意,其實對你也產生不了什麼影響。

你若總是向外歸因,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受害者,一樁小事也能給你釀成巨大的情緒內耗。

所以你看,很多痛苦的出現,並不是事情本身導致的,而是你的觀念出了問題。

想要人生有所改變,你就一定要學會轉變心態,重塑你的價值觀。

4

作家洛莉·戈特利布曾說:

痛和痛苦是有區別的,感到痛不是出於你的選擇,但持續的痛苦,是你的選擇。

外在的苦難,從來都只是表象。

消極的價值觀,才是對一個人最嚴重的迫害。

只要你轉變價值觀,引導自己走出思維的泥潭。

讓你感到痛苦的枷鎖,也將不復存在。

作家劉大銘,一生下來就是命途多舛,被人們稱為「苦命人」。

他從一月齡就被確診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那是一種連打哈欠都會骨折的世界級絕症。

因為這病,他在18歲前,經歷了9次骨折,11次大型手術。

身體內被裝上各式螺釘鋼板,皮膚表面密布手術刀痕……

也因為這病,他上學時,就被同學嘲笑為怪物;後來畢業了,也沒有單位肯僱用他。

在這樣的處境之下,劉大銘覺得生活苦不堪言,想自暴自棄了嗎?

沒有。

他坦然接受了一切,並選擇頑強地與命運做鬥爭。

命運給了他殘破的身軀,他就去書中尋找靈魂的支撐。

最終,劉大銘戴著腰椎護具,用雙臂支撐身體,趴著看完了上百本書,還寫就了一本17萬字的自傳《命運之上》。

人生的長途中,遇到工作難題,遭遇人生挫折,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可你若不能以成長的眼光去看待這些阻礙,還一味跟它們較勁,便只會讓自己在怨念中走向絕境。

就像有句話所說的:

生活中大多數痛苦都是我們的情緒帶來的,而不是事情本身差到無法處理。

一個人的前路,是逼仄,是明朗,也都是由他的想法決定的。

我們只有用積極的態度看待一切世事時,人生中很多痛苦才會消弭於無形。

《拆掉思維的牆》一書中,作者古典曾把人分為「受害者模式」和「掌控者模式」。

受制於受害者模式的人,永遠在跟痛苦較勁。

他們只要遇到挫折,就怨天怨地怨命運,但就是不肯拿出行動,去改變現狀。

而自己調成掌控者模式的人,會主動迎戰所有難題,將挫折變成自己進化的階梯。

所以說,悲觀者永遠徘徊,樂觀者永遠前行。

與其做一個在爛事中自尋痛苦的人,不如趁早轉變觀念。

用積極價值觀,取代原本消極的價值觀,用實際行動,去扭轉人生的困局。

點個贊吧,告別受害者模式,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哪怕命運對你百般為難,你也能掌控人生,憑自己的力量完成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