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夥老伴的兒子提出兩個要求,他反對,我起身走人:把誰當傻子呢

人老了,遇到合得來聊到一起的伴不容易,能真正走到一起就更難。

我是江梅,今年56歲,退休6年,離婚獨居10年。

獨生兒子早已成家有娃,親家夫妻幫忙帶,我就清閑自在。

本以為就這樣獨自過完餘生,卻在老去的路上遇到心儀的搭夥老伴。

老喬今年62歲,退休一年多,原配老伴走了三年,獨生兒子也成家有娃。

我每月有4500退休金,居住兩居室的舊小區;

老喬每月有6800退休金,居住在廣場對面的高檔小區,電梯洋房六樓。

我和老喬的相識,緣於一場春雨。我忘記帶傘,他借傘給我,讓我第二天還他就好。

老喬決定跟我搭夥過日子前,邀請我跟他兒子一起吃頓飯。

他兒子提出兩個要求,說只要我同意,我們就搬到一起搭夥養老。

我和前夫是相親結婚,本就沒有太多感情,走到一起實屬該成家了。

生下兒子後,公婆以各種借口不幫忙,前夫讓我停薪留職在家帶娃。

兒子三歲多上幼兒園後,我才繼續上班,卻比同齡人少漲一次工資。

前夫因工作原因,經常出差,每月工資也不是全部交給我。

在兒子讀初中時,我發現前夫的婚外感情,勸說多次,家宅不寧。

看不到希望,我只能把日子寄托在自己身上,努力掙錢,讓自己富裕。

兒子讀大學那年,我終於有底氣和資本跟前夫提出離婚。

離婚後,兒子的一切費用都由前夫管,我是凈身出戶,只為圖個清靜。

身邊很多好心的姐妹勸說我,趁著年輕再找個男人嫁了。

也有一個同事跟我提出在一起,但他說為了孩子,最好不要領證。

他不是找老婆,而是給自己找個生活「保姆」,只想得到,不想付出。

看明白這樣搭夥生活的本質,我決定再也不找,安心地過自己的日子。

我把老舊房子重新裝修一番,把家布置成我喜歡的樣子。

每天上班,下班,追劇,讀書,跑步,在老去的路上,讓自己變得更好。

50歲退休,我每月拿著充足的退休金,積極主動鍛煉身體,沒事就看書。

一個人日子簡單,孤寂,但也很充實,有意義。

兒子結婚,前夫負責一切,買房買車,而我給了兒子10萬存款。

讓我沒想到的是,兒子沒用我給他的錢,而是給我買了國債。

兒子說自己現在有能力生活,我一個人的日子也不好過,這錢他給我留著備用。

我明白這個兒子的孝心,也是我跟他十多年相伴的結果。

有了孫子後,前夫說他是再婚家庭,幫不了兒子家帶娃。

我主動提出去幫忙,兒媳卻說她父母已經退休,可以幫忙帶娃。

我成為一個清閑自在的單身女人,不用帶娃,也沒有老人照顧。

每天就是照顧好自己的一日三餐,去廣場,公園散步,鍛煉身體。

白娘子和許仙緣於借傘,而我和老喬之間的相遇,也緣於一場春雨。

那天,我在廣場散步,天公不作美,春天下急雨,我躲到亭子里避雨。

老喬也在亭子里避雨,等雨小了,我準備淋雨回去,老喬主動跟我搭訕。

他說很早就注意到我,發現我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隨後詢問我要不要借他的傘。

他家就在對面的社區,淋雨回去不是問題,而我明天把傘還給他。

一番交談,知道他也是退休人員,也是單身老人,內心有些小確幸。

我和老喬相約明天還在這個亭子里相見,我帶上自己包的餃子,作為對老喬的感謝。

老喬卻因一盒餃子,主動跟我說,我們都是單身老人,可以試著交往。

接下來的相處,彼此間接觸多了,閑聊的話題就寬了。

老喬經常開車帶我去郊外的植物園,或者周邊的農家樂去遊玩。

我第一次到老喬家做客,他不讓我去廚房做飯,而是讓他家的鐘點工給我們做的飯菜。

原來,老喬是個生活富裕又有品質的退休老人,不僅收入豐厚,還是個精神豐盈的人。

老喬有自己獨立的書房,每天會練習寫字,畫畫,看書,寫回憶錄。

我看到老喬把自己的回憶錄發在網上,有很多人給他點贊,留言。

終於明白生活條件好的老人,為啥一個人也能把日子過成詩與遠方。

內心有追求,心中有目標,這樣的老年歲月,不會因時光流逝而失落。

我和老喬相處一年以後,老喬主動提出搭夥養老,他說兩個的煙火比一個人的歲月更精彩。

隨後,老喬邀請我和他兒子一起吃頓飯,也是在老喬家裡,飯菜是鐘點工提前預備好的。

老喬的兒子是公務員,收入不錯,孩子上學,沒有其他負擔。

我們一邊吃飯,一邊閑聊。老喬兒子說他對我們搭夥養老沒啥意見,但只有兩個要求。

如果我同意,他可以幫我把行李搬到老喬家,即刻就可以在一起相伴。

老喬兒子說,為了減少以後的麻煩,他讓老喬把退休金卡交給他管理,每月他會給老喬3000生活費,畢竟我還有退休金,加在一起,足夠我們兩個人生活。

其次就是,把家裡的鐘點工辭了,若我和老喬搭夥養老,家裡有女主人,也就有人照顧老喬的生活起居,這樣也方便我和老喬搭夥相伴。

老喬聽完自己兒子的兩個要求,直接反對,可他兒子卻說這是為老喬好,以免多年後上當。

我也算是聽明白老喬兒子的意思,不過是把我當成以後照顧老喬的「鐘點工」,還是免費的。

聽著老喬父子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辯,我起身拿起自己的背包,換上鞋,說自己有事先走。

單身老人在一起搭夥相伴,我不反對實行AA生活,但子女摻和其中,必然不會長久。

與其夾在老喬父子中間,不如就此別過,若可以就繼續做朋友,若不做成朋友,也就此放手。

人老了,期盼有個伴,但子女不懂老人心,他們看到的是利益,而不是陪伴,還有老人之間的精神守護。

作者:華貴禪心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暢聊餘生時光。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