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叫林芳,今年52歲,企業退休,退休金3500元,老公叫李兵,今年54歲,在體制內上班,還未退休,月工資7500元。
來自林芳的講述,真誠而又溫馨。
01、
我們有一個兒子,今年20歲,就讀於985大學,學習成績很優秀,每年都拿獎學金,是我們一大家子其他孩子的榜樣。
我老家是農村的,父母都是農民,女姊妹四個,我排行老二,下面有兩個妹妹,都在市裡上班,只有大姐在家裡務農。
我和兩個妹妹都是通過考上大學出來的,父母也以此引以為傲,姐姐高中畢業之後,沒有再考大學就回家干農活了,所以說她在家裡是比較受委屈的一個。
我們女姊妹四個比較起來,也就是姐姐的日子過得不太富裕,我們三個人的生活過得都比她強一些。
母親每次都說你大姐為了你們,早早下來給我干農活,沒考大學,你們三個要經常幫助她,懂得感恩,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你大姐。
我們也是牢記母親的教誨,一般逢年過節都去大姐家買很多東西,春節給大姐家的孩子發紅包,發的也不少,但是大姐這個人總是將講究禮尚往來,從來不賺我們的便宜,總是又給我們的孩子發紅包,金額基本上和我們給她家的都差不多。
每年過年,我和兩個妹妹都給她大姐家的三個孩子發紅包,然後大姐再在給我們的孩子發紅包,再給兩個妹妹家的孩子發紅包,我也給他們互相發轉來轉去錢又被轉回來了。
每年春節都得去取一些全新的紙幣,忙乎一大陣子,有時反而給孩子們惹來了麻煩。
尤其在放開二胎、三胎政策之後,我的兩個妹妹也都生了二胎了,他們那個二胎都是七八歲,還有些不太懂事兒,然後發紅包的多少,他們都很在乎,有時候給的金額不一樣,他們都會不願意。
大人們倒是不計較和在乎,這不小孩子們會經常發生些不愉快。
像我兒子大了,給不給他紅包都無所謂,他也不在乎。但是那些小孩子就不一樣了,特別在乎紅包給多少,誰幾個紅包,所以就是為了避免發生這些不愉快,我們女姊妹四個,在一起商討了這個問題。
02、
我們坐在一起討論,終於想出了一個合理的方案,今年春節就開始執行了,感覺還不錯,熱鬧、溫馨又其樂融融。
經過討論,我們最後決定,從今年開始就不再給孩子們發紅包了,改成聚餐,然後我們去個大酒店,每家拿出來多少錢,實行每家AA制,然後大家都坐在一起吃個飯。
之後我們再以每個家庭為單位舉行節目,表演好的人還有獎勵,孩子們都很熱衷於表演,得到獎品之後,都很高興,個個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我們有專門的人給錄像,這是一個很值得紀念意義的活動,閑暇時間拿出來看看,往往都會忍俊不禁的偷笑。
表演完節目之後,再互相輪著每個人在新的一年裡互相送一個祝福,也是鍛煉一下大家的口才,先從小孩子們說起,誰講得好都有獎勵。
這樣讓小孩子們得到的獎勵最多,小孩子們也最高興,好像是通過他們付出的勞動得到了獎品一樣,比發紅包具有紀念意義,他們也終生難忘。
直到現在,小孩子們還在談論著我們聚餐時舉行的那些節目,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對於大人們來說也不用那麼忙著取錢、包紅包、發紅包了。
像我有一年春節我都快回家的時候,忘了取錢,然後我深更半夜到一個自動取款機上取了幾千塊錢,然後再返回來,忙著裝紅包,那一通忙乎。
今年我們才改變儀式不再發壓歲錢,改成這種聚餐式的相聚,然後孩子們普遍都很喜歡,下年我們還會繼續這樣。
所有聚餐的費用,我們都是均攤,但是之後,我們感覺大姐的家庭負擔比較重,又在農村,我們每個人又給她返還了1/3的錢,給她偷偷放入了包里,她回家後才發現。
03、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更加凝固了親情關係,和諧了家庭關係。
我們許多朋友得知我們這樣過年,也要效仿我們,下年過年也這樣過不再發紅包了。
每年過年春節發壓歲錢和紅包,是一種傳統的習俗,也是一種儀式,但是呢,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發壓歲錢也可以與時俱進,只要能得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認可,這都是可以的。
過年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感受到其樂融融的氣氛和幸福感。
春節儀式不管怎麼改變,團圓、和諧、幸福都是我們過年的宗旨。
結語:發紅包和壓歲錢是過春節的一種傳統的習俗,尤其是長輩給晚輩們發紅包,每年春節,都會因為發紅包的數額不一樣,出現偏心,導致了家庭關係出現矛盾,搞得一家人不愉快。
所以用一種新的方式來代替發壓歲錢和紅包,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大家贊成我們的做法嗎?歡迎留言討論。
感謝您的閱讀,麻煩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