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子家帶娃5年,看到兒子為親家置辦的年貨,我決定換個活法

2024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兒子兒媳終於放假,他們從超市購買一後備箱的年貨。

我開心地笑了,兒子終於知道讓老媽去買年貨太辛苦,懂事不少。

我還沒開心多久,親家夫妻開車過來,我看到兒子把後備箱的年貨,都搬到親家車裡。

搬完年貨,兒子還遞給親家一個大紅包,目測最少5000塊錢。

我站在單元門口,氣得不知道說什麼好。這麼多年,我在兒子家帶娃,都是我買年貨。

今年因為感冒沒有出去,讓兒子去買年貨,沒想到那麼多的年貨都是給親家的。

我悄無聲息地上樓,假裝啥也不知道,在自己的房間里躺著。

小孫子過來喊我吃飯,飯桌上,兒媳跟兒子說,親家夫妻已經給他們發紅包了。

我也不說話,安靜地吃完飯,回自己的屋子繼續躺著,我才不再主動去收拾。

在兒子家帶娃五年,我付出自己的時間,體力,退休金,得到的卻是他們的冷漠。

兒子從未給過我紅包,我每年買年貨,兒子也未給過我錢,似乎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

我覺得,通過今年兒子給親家置辦年貨,我應該換個活法了。

1、忙碌大半生,為兒子買房結婚。

我是秦姍姍,今年60歲,這位單親母親,每月有5000退休金。

人生路漫漫,在我40歲那年,因前夫有了「真愛」,我選擇退出,離婚了。

兒子那時在讀初中,一路走來,我忙碌半生,皆為兒子。

從兒子讀大學,到兒子參加工作,戀愛,成家。

我拿出半生積蓄,給兒子買房結婚。前夫只象徵性給了10萬,還是兒子爺爺奶奶留下的。

兒媳也是獨生女,親家卻沒有出多少嫁妝,還總說養兒防老,他們要攢錢養老。

兒子結婚後,我手裡沒有多少積蓄,我又重新為自己存養老錢。

好在我55歲退休時,有一筆公積金和企業年金的收入,總算填補了我的養老儲備。

2、55歲退休,無縫隙銜接帶娃。

退休那年,兒媳懷孕,說好不用我帶娃,真正需要了,親家說身體不好,照顧不了。

我只能無縫隙地銜接帶娃,一天自由自在的退休生活都沒有享受。

不斷說服自己,老人幫子女帶娃是享受天倫之樂,也是建立與子女的深厚感情。

說起來,也許是我自作多情,兒媳生娃我給一萬的獎勵金,兒媳連句謝謝都沒說。

兒媳在月子中心,我在家照顧兒子的生活,每天也是兩頭跑,兒媳也不領情。

等到兒媳上班後,我一個人帶娃,還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他們又沒看到。

每天回到家,兒子兒媳比我還累,一個躺沙發里刷手機,一個人在房間里玩。

我不僅做飯,帶娃,還要伺候他們兩個大人,日子過得看不到頭。

內心安慰自己,等兒子兒媳年歲大些就會心疼人。

3、5年的付出,那些不被看見的委屈。

我在兒子家五年付出,不被看見,而親家母每月來看外孫一次,卻被他們念叨。

時間長了,我才知道,每次親家夫妻過來看娃,不僅給兒媳發紅包,還給兒子買東西。

這才發現,親家夫妻的聰明之處。兒女結婚時,他們沒給多少嫁妝,把錢攢著分批給。

不僅能夠細水長流地贏得子女對他們的好,還能把我這個沒有多少積蓄的婆婆比下去。

人性使然,誰有錢更在意誰,對誰好,惦記誰。

以前過年都是我去買年貨,不覺得兒子兒媳對我有多感激。

今年我身體不舒服,實在不想動,讓兒子自己去置辦年貨,才發現,原來自己想多了。

兒子放假去超市置辦年貨,我從窗戶看到他的車,想著下去幫忙拿東西。

當我到單元門口時,看到親家夫妻開車也到了,兒子把後備箱里的年貨都給親家裝上。

最後,還遞給親家母一個超大紅包,笑著對親家夫妻說了點啥,他們開心地開車走了。

兒子從未給我發過紅包,甚至母親節也沒有給我買過禮物,卻知道給親家發紅包。

想想我這些年為兒子的付出,終究還是被漠視了,也許,在他們的眼裡,這一切都正常。

4、一後備箱的年貨,改變我對餘生的活法。

這兩天,我也不再跟以前那樣勤快地收拾家務活,吃完飯,我主動回自己屋子待著。

思考著我的餘生到底該如何度過,是就這樣跟著兒子稀里糊塗地活著。

還是重新把自己富養一遍,從頭來過,為自己真正地活出精彩餘生。

如果我想活好餘生,必須從兒子家離開。

孫子上幼兒園,親家身體也好了,讓他們接送,我回家享受自己的獨居生活。

不必在兒子家看著他們相親相愛一家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我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想明白了這些,我也就釋然,好好地活著,我才60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身體健康,心態穩定,才是餘生最重要的事情。

跟兒子兒媳置氣,跟親家夫妻攀比,對於我這個單身母親來說,不值得。

每個人的日子終究需要靠自己,我們這代人的晚年,能夠依靠的還是自己。

過完年,我就要換個活法,瀟瀟洒灑地回家,享受一個人的餘生。

寫在最後:

生活里,很多人說,生兒子的父母,都是賠的。養大了兒子,就是給丈母娘的幫手。

我覺得確實這樣,兒子只有聽從兒媳的話,才能生活平靜,否則家庭不睦也不開心。

我認為,作為婆婆能夠及時明白這個道理,早早得體地退齣兒子的生活,才是明智之舉。

人到老年,內心還是希望跟子女在一起,但現實生活卻不允許,那就坦然接受。

回家後,給自己培養些愛好,重新撿拾我喜歡的事情,慢慢地改變自己的生活。

人老了,學會多關注自己一些,多愛自己一些,別把自己跟子女捆綁在一起。

作者:華貴禪心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暢聊餘生時光。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頭條創作挑戰賽##跨年幸運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