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過節給父母錢,母親:我們花不著,你直接把錢給你弟媳婦吧

芳芳遠嫁,但她並不用擔心家鄉的父母無人照顧,因為她還有個弟弟。弟弟只比芳芳小兩歲,也已經結了婚有了孩子。

芳芳孝順,既然不能常伴父母在身邊盡孝,那就多給點錢吧!因此芳芳大節小節都給父母發紅包,平時也經常往家裡寄禮物。父母一年四季的衣服鞋襪幾乎都是芳芳給買的,連侄子侄女的都是。

芳芳寄回去的吃用的東西都是雙份,因為她知道父母跟弟弟一塊住,又非常疼孫子,東西寄少了恐怕他們捨不得吃會全部送給兒孫。所以乾脆寄兩份,這樣弟媳就不好意思拿父母那份了吧?自己父母也許就能多吃點了。

天冷了,芳芳給父母買了禦寒的新衣服寄過去,又往母親卡上轉了兩千塊錢,讓他們買點好吃的補補身體。

然而,芳芳媽在接到女兒電話的時候卻說:「又寄衣服幹啥?我和你爸的衣服夠穿了,你還不如給你侄子侄女買呢。小孩子長得快,去年的衣服都小了穿著擠擠巴巴的,我看著也是心疼。

還有,以後錢別往我卡上打了,直接轉給你弟媳婦吧,他們養著兩個孩子,花銷大。我和你爸還跟著他們吃住,吃喝有你弟媳婦管著,缺什麼也都是你弟他們買。所以你給錢我和你爸也花不著,還是直接給你弟媳婦省心,我也不用往銀行跑了。」

芳芳聽了母親的話很惱火,她給父母錢那是她孝順,可是把錢給弟媳算怎麼回事?聽她媽那意思,以前她寄的錢她媽去銀行取出來也都交給弟媳了。可是,給了父母的錢父母再給他們的兒子兒媳是一回事,要她直接把錢給弟媳婦就是另一回事了,她心裡不得勁。

芳芳說:「媽,你和爸年紀大了又沒有什麼收入,我給的錢你們花不著就存起來,萬一有啥事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用。錢在誰手裡都不如放在自己手裡好,有錢就有底氣。你別那麼實誠,還是得留個心眼,以後也有個退路。」

沒想到芳芳媽聽了女兒的話還不高興了:「你這是說的什麼話?我和你弟弟弟媳是一家人,一家人難道還要耍心眼?什麼底氣什麼退路?有兒子就有底氣,就有退路。行了,你有那心就多孝順點,沒有就算了。你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你離的這麼遠我們管不著你,你也別管我們!」

放下電話,芳芳哭了一場,她心裡難受,忍不住向老公訴說了這事,甚至說以後不想再給父母錢花了。

老公勸道:「媽說的也沒錯,他們既然跟著兒子兒媳吃住,這麼多年都相安無事,說明他們相處的好,是真正的一家人,所以錢在誰手上都是一樣的。你也別想著你弟他們佔了便宜,爸媽的年紀越來越大了,以後難免會有個病啊痛的,咱們又不在身邊,那還不是你弟弟弟媳操心照顧嗎?有他們在,省了咱們多少事?

咱給爸媽錢是應該的,至於爸媽拿到錢怎麼花那就是他們的事了,咱的孝心盡到了就行。出點錢就能讓老人高興,那是賺到了。「

聽了老公的話,芳芳也想開了。老公說的對,孝順就是要順著老人,只要父母開心怎麼都好。反正她家經濟條件還可以,也不缺那點。

於是,之後芳芳果然把錢轉給了弟媳婦。買東西的時候還是雙份,也給侄子侄女買衣服。父母高興了,弟弟弟媳和侄子侄女對她也更親熱了。芳芳回娘家的時候,見父母身體健康精神抖擻,也就放心了。

結語:多子女家庭,父母偏愛哪個子女很正常,只要不過分,還是順著老人最好。芳芳父母也是明顯向著兒子的,芳芳能想通也很難得了。遠嫁的芳芳出錢,陪在父母身邊的弟弟弟媳出力,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