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孩子未來不婚不育么#關於不婚不育主義的理論,我不想去評價。我只想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婚姻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必須經歷的旅程,做為60年代的人,我是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當時國家倡導計劃生育,規定了獨生子女可以不下放去農村。父母基於這個原因響應了國家號召。我就成為當時國家政策的產物:獨生子女。從小到大我享受父母的寵愛,生活的無憂無慮,但到了父母老了生病了,情況就不一樣了,我照顧父母一個人忙不過來,還好有愛人在,成為我得力的幫手,沒有愛人自己無法應付,我父親生病了,怕我一個人照顧不了,一直在家不去住院,靠著我母親一個人的護理和母親同事的上門出診,一直到出現心悸了,才去住院,實際上那時父親已經病入膏荒了,時日所剩無幾,住院的十幾天里,為了讓我能多睡會,半夜咳嗽吐痰都不能自理的他,從不主動喊我,我發現了他的做法就夜裡不敢睡覺,只要父親有一點動靜我就會起來,這樣僅半個月我就全身起疹子、神經衰弱了。那種無助的情緒是永生難忘的。當時幸虧還有我愛人照顧孩子上學,母親白天去醫院照顧父親,我晚上去醫院照看父親。一家人輪流倒班。父親最後是在我的懷裡離去的,他走的很安祥。試想如果沒有家庭的支持我怎麼面對這局面?2014年母親生病了,是我愛人帶著她往返醫院看病治療,那時兒子在上大學,我要經常出差,我愛人為了帶我母親看病,剛拿駕照就硬著頭皮駕駛新買的汽車在家和醫院間往返。我的家離醫院只有六公里路程,但我知道我的車前三萬公里都是我媳婦帶我母親看病走出的里程。我說了那麼多就是要說清楚一件事,就是人生需要有相伴的人一起度過,特別是現在中國都是獨生子女,那種孤獨終老的生活,會比我這代獨生子女更可憐。現在我兒子已經成家,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做為過來人我能體會孩子的不易,盡量不去打擾他,如果他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會儘力去做。如果不需要我們就不要去拖累他們了。所以人到老了要有個愛人陪伴自己,比你腰纏萬貫要實際,兒子雖然親,但他是他媳婦的人,只有愛人才是晚年生活中最親近的人。如果你選擇不婚不育或者到了年邁的時候才明白需要陪伴,可能就晚了,那種情感多少有點缺乏感情基礎,沒有幾十年的相濡以沫,相互磨合就沒有牢固的情感基礎。沒有子女你老了沒有人監護,很多問題自己無法解決。奉勸各位大齡單身男女勇敢地步入婚姻殿堂,給自己的生命留下延續。感情是需要磨合培養的。有人送終和老了沒有人監護境遇大相徑庭。不然你的人生將會有缺憾,會遇見不可想像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