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無數人終其一生的心愿,就是改變命運。而改變命運的本質,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跨越階層。
何謂「階層」?百度百科的解釋是,社會中不同群體之間的地位、權力、財富等相對高低的差異,從而形成的等級制度。
也就是說,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可就是因為存在各種差異,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很大。有些差距,甚至不可彌補。
你是一線城市的有錢人,而他是小農村的窮人,這差距就是不可彌補的。為什麼呢?因為戶籍、房子、資產、工作、收入、人脈圈,存在巨大的鴻溝。
隨著市場的飽和,無數人都會選擇穩住自己所處的階層,那就會出現一種現象——父母是什麼階層的人,子女就是什麼階層的人。
02
談到階層的流動,我們先從古代說起。
古時候的人們,如果想要改變命運,那他們會做什麼?毫無疑問,就是參加科舉,最好考中進士,登科及第,就能擁有自己的仕途。
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這個道理。古時候的科舉,對應當代的什麼考試呢?升級版的公務員考試。
對於底層家庭的孩子來說,考上公務員,跟沒有考上公務員,根本就不屬於一個層次。這一點,體現在錢財、地位、權勢、婚姻、生育這些事上。
說句不好聽的話,在今時今日,有鐵飯碗,別人爭著跟你結婚。沒有鐵飯碗,在婚姻市場中的競爭力趨近於零,容易被淘汰,除非很有錢。
除了考上公務員可以改變階層,那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改變階層呢?經商。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有錢人的日子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經商的本質,不僅是賺錢那麼簡單,還可以認識不同行業的人脈,找到靠山。跟有錢人混得多,那他就是有錢人。跟窮人混得多,那他就是窮人。
03
人們一開始的階層,到底是誰賦予的?就是父母賦予的。
父母是大城市的本地人,有房有車,處於中產水平,那他們的孩子,就繼承了他們的階層,一出生就是城市的中產。
父母是小農村的農民,沒房沒車,處於低產水平,那他們的孩子,就繼承了他們的階層,一出生就是小農村的低產。
後者要想超過前者,難度大不大呢?在以前,難度還行,但不算高。而在今時今日,難度就大了。因為不少行業都飽和了。
可以這麼理解。在二三十年前,從農村來到大城市,只要幹活幾年,就能結婚生子,再奮鬥一段時間,就能買房了。因為那時候的房價不高,市場不飽和,競爭不大。
而在二三十年後的今天,基本上是大城市賺錢大城市花,一分別想帶回家,年輕人連存點錢都困難,就別說買房了。因為當下的房價依舊比較高,市場飽和,競爭激烈。
所以,有一句話在網路上盛傳——出生時沒有的,出生後也不會有。
04
在幾年前,網路上有這麼一個事例。幼兒園開學的時候,一位日晒雨淋幹活的打工人,帶著他的兒子到幼兒園上學。在這過程中,兒子看到了這麼一幕。
有一位家長開著上百萬的豪車,帶著孩子上學。一來到幼兒園門口,主任們,老師們都特別恭敬,笑臉相迎,將小孩當成了貴公子。
而這位打工人帶著孩子來到幼兒園門口,主任們,老師們竟然一句話都不說,也不看他一眼,基本上將他無視了,這讓他特別心塞。
回到家,孩子問父親:爸爸,今天那個叔叔的車好漂亮,我們家能買一輛嗎?還有啊,為什麼老師會對那個哥哥那麼好,而對我們態度那麼差呢?
聽了孩子的話,這位父親驚住了,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回答。別說上百萬的豪車了,也許他連幾萬的麵包車都買不起,因為他如今還租著房生活。
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比人與貓之間的差距還要大。原因很簡單,差了一個階層,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差了兩個階層,相差了幾輩子的距離。
05
寫到最後
父母的階層,之所以會「遺傳」給孩子,就是因為財富、地位、家產、資源、人脈,都可以通過「傳宗接代」來傳播。
那有沒有特例呢?絕對是有的,比如漢高祖劉邦,後趙的石勒,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底層出生,而改變命運的人。只是,這類人太少了,比中彩票的概率還要低。
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夠改變命運的一小部分,就已經特別不錯了。比如,從農村考上大城市的大學,成為大城市的白領,也算是小小的階層跨越了。
要想實現階層的大跨越,就需要幾代人的「深耕」了。
文/舒山有鹿